APP下载

血常规检验中的标本监察分析

2014-01-26孙春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血样血常规计数

孙春琼

(江苏省沭阳南关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1],它是三大临床检验常规之一[2]。现今,国内外的医疗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实验室的检测仪器也逐渐向自动化、微量化转变,血常规的检测方法也更加的简单和精准。血常规检验不仅仅辅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还可诊断和鉴别其他系统的许多疾病,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检验的重要环节。但是在临床检验中,往往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因素的作用,致使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2012年12月收治需检测血常规的200例患者相关资料的分析,研究血常规检验中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收治需检测血常规的患者200例。且全部患者均具典型性。

1.2 检测仪器

200例患者均采用Sysmex XS -1000行血常规检测。

1.3 方法

随机选取50例患者,抽取末梢血液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余150例患者均抽取静脉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测。所有患者于抽取血样后的30 min、1 h、2 h及4 h检验血常规的主要指标,如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均值等,然后记录分析。

2 结果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与采集末梢血标本的患者相比,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值较低;2 h内,所有患者血常规相关指标的差异不显著,4 h时,患者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且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的检测结果不难发现,2 h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虽然不显著,但随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3 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

3.1 标本选择方面的因素

临床上,血常规检验一般选取静脉或者肢体末梢取血标本,本研究中,我们就分别取患者静脉血样及末梢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不同部位的血样结果会有一定差别。与采集末梢血标本的患者相比,采集静脉血标本的患者血小板计数高,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值较低。由此可见,取静脉血样还是末梢血样直接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末梢血是机体与静脉血类似的一种血样,它稳定性好,广泛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但是综合考虑检测的整体效果,临床上一般提倡使用静脉血。因为,与静脉血管相比,末梢血管管径较狭窄,循环较差,极易出现血液局部沉淀的现象,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影响较明显,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即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值偏高,血小板计数偏低。同时,在末梢进行血样采集时,我们为获取足量的血样往往会对机体肢端进行挤压,反复或过度挤压,可致使组织液被挤压进入血样,继而血样被稀释,出现血小板计数偏低的现象。除此之外,在进行血标本采集的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患者皮肤的情况,是否完整、是否有冻疮、水肿、溃烂、发绀及炎性反应,如有,应避免在该处采血。确保采血部位皮肤健康,对结果有重要意义[3]。

3.2 标本采集

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执行无菌操作。采集标本时,我们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因为,一旦操作步骤不正确或者出现操作失误,都可能会影响血液样本。采血前,首先应认真检查注射器和针头的连接情况,以防因连接不紧致使空气进入血样产生泡沫,诱发血样本溶血。此外,我们还应在确定穿刺位置后再进行穿刺,以防因反复多次穿刺出现血肿或者血样本溶血现象。在采血的过程中,我们应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保证血样本量和抗凝剂量比例适宜,以防因抗凝剂量过低或过高而影响检验结果。此外,我们还应避免第一滴血融入到标本中对结果造成影响[4]。

3.3 标本保存及检测时间

血样采集之后,是否及时送检对实验室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临床上,一般在采血后2 h内进行检测,这样可确保血常规检测的结果接近患者的实际情况;若采血后未能及时送检(超过2 h),那么,患者血常规检测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别。本研究中,患者在2 h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而4 h再进行检验时发现,患者血小板计数下降明显,由此不难看出,是否及时送检影响着血常规检验结果。此外,尽管2 h内,血小板计数的变化虽然不显著,但随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整体呈现出下降的态势,故而,及时送检有利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上,若抽取血标本后不能及时送检,可暂时存放于冰箱内,以保证检验结果。不需进行血小板精确计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的血样,可存放冰箱内24 h。但常规情况下不得超过4 h[5]。

3.4 试剂及仪器

现今,血常规的全自动分析仪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它具备准确率高,检测速度迅速,提示异常结果等诸多优势。但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我们也不应忽视对仪器的保养和定期矫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继而得到可信的检测结果。我们应定时对仪器进行校对,有多台全自动分析仪的医院,可以通过对仪器之间检测值相比较来校准仪器,并且确保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仪器校对。此外,仪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应重视养护,彻底清洗仪器管道中遗留的蛋白、血液、纤维等物质,以防止干扰检测结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我们还应合理选用试剂。在血常规检测的过程中,血样必须经过抗凝剂的处理,所以抗凝效果往往会对血常规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合理选用试剂并确保血液样本与抗凝剂比例适宜,有利于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现今,EDTA盐作为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血常规的检测中,经临床验证,它对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都很小。在抗凝剂临床使用过程中,我们还应依据血液样本量选择抗凝剂的浓度,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5 其他影响因素

一些心理因素及人为因素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也有很大影响。人为因素往往左右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继而影响检测结果。所以,应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掌握操作步骤,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在混和抗凝剂及血样本时,我们应避免剧烈摇晃震荡,以防血细胞受损,出现血样本溶血的现象。此外,在样本检测中,我们应尽可能应用不同的仪器,以利于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患者自身年龄、性别、采集血样前的活动情况及精神状态等也会影响样本的典型性,继而影响实验室检测结果。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患者病情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可能因素包括:标本选择、采集、检测仪器、试剂、人为及生理因素等。在血常规检验中,应注重标本监察,尽量排除可能引发误差的因素,从而确保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徐金华,游其勇.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134-137.

[2]杨馥彦,邱少雄,黄江玲,等.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9):157.

[3]汪秀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317-1318.

[4]刘保廷.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2):149-150.

[5]于广亚.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8-9.

猜你喜欢

血样血常规计数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古人计数
血常规解读
枫叶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古代的计数方法
静脉血样采集量的误差对凝血项检验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