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心理护理与分析

2014-01-26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婴儿产后产妇

石 敏

(河南省济源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济源 454650)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心理护理与分析

石 敏

(河南省济源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河南 济源 454650)

目的观察分析产后抑郁症的临床心理护理效果。方法本组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采取心理护理,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本组16例,痊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无效1例为患儿有生理性残疾(兔唇)。结论掌握抑郁症高危因素,加强产前、产后护理干预,降低发病率,可提高治愈率。

产后抑郁症;高危因素;心理护理;临床分析

产后抑郁症又称产褥期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的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中心共收治产后抑郁症16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例,年龄21~36岁,平均28岁;胎次:初产妇12例,经产妇8例;发病时间:产后1~4周;不良诱发因素或高危因素:产后抑郁症史经产妇1例;不良婚姻3例,家庭发生重大不良事件2例,生活相对贫穷2例,家庭人员关系不和3例,经产妇前1~2胎为女孩者4例,其他5例。临床表现:情绪抑郁16例,如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沮丧,甚至出现恐惧、焦虑、易怒,且在夜间加重的特点。对全部或多数活动缺乏兴趣或愉悦感16例;有时表现为孤独、悲观,食欲下降,反应迟钝等;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自我评价降低,可出现内疚感,自责自罪感,与丈夫、家人关系不和,对周围人充满敌意;缺乏生活信心,怀疑自己患有某种疾病,认为活着无意义,太痛苦,可有不语、不动不吃等。

1.2 护理方法

1.2.1 预防措施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受社会、心理、家庭、妊娠及分娩等因素影响。因此运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加强对孕产妇的精神关怀、普及有关妊娠分娩常识,减轻孕妇对妊娠、分娩的紧张、恐惧心情,完善自我保健,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多加关心和爱护,对预防产后抑郁症有积极意义[1,2]。

1.2.2 病情观察

观察产妇的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和行为。母婴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情况,了解产妇及家庭成员关系。高度注意产妇伤害性行为,做好安全保护。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

1.2.3 心理护理

①分娩前要了解产妇的精神状态,介绍相关的分娩知识和分娩过程。使产妇认识到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对所要经历的痛苦有足够的信心。帮助产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分娩。消除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②分娩过程中护理人员尽量在旁边陪伴和指导,给予安稳和鼓励,教会如何在阵痛中运用放松技巧,消除其无助感,增强分娩信心。允许家属陪伴,给与关心和照顾,减轻孤独感,缓解紧张心理,及时补充易消化食物和水分,减少产程体力和经精力的消耗。对剖宫产产妇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减少对手术的可见和担忧。③产后给与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适当限制亲友探视,护理工作尽量集中,提高效率,使产妇有足够的休息。给与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使产妇尽快恢复体力。主动与产妇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与感受,给与鼓励,帮助其获得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巧,向他们说明保持心情愉快可促进乳汁分泌,教会产妇和家属护理婴儿的一般知识和技巧,激发他们积极的心理反应。对分娩经受了异常痛苦或有不良结局的产妇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措施,避免精神刺激。

1.2.4 健康教育

促进和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指导产妇与婴儿进行交流、接触。为婴儿提供照顾,培养产妇的自信心。发挥社会支持系统作用,对产妇的丈夫、公公、婆婆等家庭有关人员进行心理卫生宣教,做好家庭成员的的相互沟通,建立温馨的家庭气氛,给与产妇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关心产妇的心理感受。对刺激产妇的敏感问题尽力避免,做好出院前的健康指导和家庭随访工作,为产妇提供心理咨询。

1.3 护理评价方法

依据Hamilton抑郁量表制定疗效标准,让患者填表或回答。痊愈:患者抑郁症状消失,产妇生理、心理舒适感增加,产妇及婴儿无身体伤害;产妇和婴儿身心需要得到满足;产妇及家属成员能有效应对。显效:患者抑郁症状基本消失,产妇生理、心理舒适感较前好转,产妇及婴儿无身体伤害;产妇和婴儿身心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产妇及家属成员能部分应对;无效:患者抑郁症状存在,产妇生理、心理舒适感无明显增加,产妇及婴儿无身体伤害;产妇和婴儿身心需要未得到满足;产妇及家属成员能不能有效应对。

2 结 果

本组16例,痊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无效1例为患儿有生理性残疾(兔唇)。

3 讨 论

3.1 产前详细询问病史,掌握高危因素,及早干预:婚姻问题;;怀孕期间的抑郁、焦虑、恐惧;生活压力大,缺乏福利保障;怀孕期间发生重大负面事件;分娩时的创伤、激素变化等。针对上述高危因素,护士及早给予干预,可望降低发病率[3]。

3.2 正确运用心理护理技术,提高抑郁症治愈率:心理护理原则[4]是服务性原则;交往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个体化原则;启迪原则;自我护理原则;身心整体原则;支持原则和动态应变原则。它不同于心理治疗和其他护理方法。现代医学要求护士必须具有完整的心理护理技术。特别是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巧妙运用各种心理护理技巧,就可以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本组依据不同产后抑郁症的特点,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是总有效率高达95%。与李晶报告的84%有较大提高[3]。

总之,掌握抑郁症高危因素,加强产前、产后护理干预,降低发病率,可提高治愈率。

[1] 刘桂香,王玉蓉.妇产科护理学[M].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208-210.

[2] 胡绣华.产前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35(23):4293-4294.

[3] 李晶.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56-57.

[4] 黄人健,李秀华.妇产科护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6.

R473.71

B

1671-8194(2014)11-0300-02

猜你喜欢

婴儿产后产妇
艺术家婴儿推车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