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和护理

2014-01-26朱孟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针头进针头皮

朱孟芹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中心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2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操作技巧和护理

朱孟芹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中心卫生院,山东 临沂 27602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护理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输液治疗途径,由于小儿头皮静脉的特点和输液时小儿的不配合,导致穿刺难度增加。特别是反复穿刺时,家长认为孩子太受罪,往往引发言语冲突,甚至导致医患纠纷。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还可减少医患纠纷。现将本人多年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掌握头皮静脉的特点

小儿头皮静脉比较表浅,分布较多,呈网状互相沟通,顺行和逆行进针均可[1]。额静脉具有比较清晰、直、不滑动,便于固定的特点,常作为头皮静脉输液的首选血管。其次为颞浅静脉。而耳后静脉虽较粗,但易滑动,不容易固定,故不作为首选。

2 穿刺前的准备

2.1 采用适宜的光线

光线可以影响静脉的清晰度。明亮的自然光线有助于操作者选择合适的静脉。光线不好时可用2根60 W的白炽灯置于操作者前上方,距离穿刺静脉45~60 cm。穿刺时操作者和助手均不能挡住穿刺部位的光线。

2.2 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

2.2.1 根据患儿的血管状况、是否容易固定,以及输注药物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血管的选择。要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受损和骨隆突的部位,以免固定困难。对不清晰的血管,要进行动静脉判断,以防穿刺时误入动脉,增加患儿痛苦。动脉有搏动,回血快且逆流不进,液体滴入时,周围皮肤发白呈现树枝状,患儿出现尖叫或痛苦貌。对于输液治疗时间较长的患儿,要尽量从远心端开始穿刺,并有计划的更换血管,以保护静脉。对刺激性大,患儿可感到疼痛的药物和需要大量输液时,要选择较粗的静脉。

2.2.2 选择静脉时要镇定果断。尤其是血管状态不好,哭闹厉害的患儿,血管抉择不下时,可向家长解释清楚,稍等一会再选择血管,必要时可换人,不能盲目穿刺,以免引起家长的不满。

2.3 头皮针型号的选择

根据患儿血管的粗细、深浅和年龄等方面进行头皮针大小的选择。0~3岁婴幼儿选择4~5号头皮针,新生儿、静脉细的患儿选择4号针头,腹泻、静脉较深或年龄较大患儿,选择5.5号针头。

2.4 皮肤准备

需要时应剃去进针部位周围的毛发,范围约5 cm左右,避免因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皮肤消毒最好用75%的酒精而不用碘伏,因酒精宜于看清静脉和粘贴胶布。

2.5 穿刺过程中的固定

穿刺时让患儿平卧,头部垫一高度适宜的枕头,让家长或助手用双手固定患儿的头部,同时身体略俯压,用双臂固定患儿上身和双手,另一人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在穿刺过程中不能松手,直到针头固定好方可松手。

3 穿刺的操作技巧

3.1 穿刺要领

穿刺过程中,右手持针要稳,力度适中,进针要略慢,以控制进针角度。左手的拇指和食指一定要绷紧穿刺部位的皮肤,以防血管滑动。较短但较直的血管,可在距血管0.5 cm处进针,到达血管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较短不直的血管见回血后不必继续进针,否则易将血管壁刺破[2]。较粗长且直的血管可用直刺法进行穿刺,在血管上方以5°~15°的角度进针,见回血后平行进针少许。对于感觉针头进入血管不见回血时,要停止进针,轻挤软管,观察头皮针与软管连接处的气泡有无移动。有移动可继续进针;无移动,要判断针头有无堵塞,如有堵塞则重新穿刺;如无堵塞可改变针头的角度继续进针。

3.2 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

重度脱水的患儿,静脉充盈不佳导致静脉不清楚。皮肤黑和肥胖的患儿,血管往往暴露不明显。对于这种穿刺难度较大的患儿,首先要确定好血管的走向、深浅、粗细以及滑动度。可用食指指尖根据头皮静脉解剖位置横向触摸。当触及“沟痕"感时即为找到血管。此类血管一般回血较慢,穿刺时有助手配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即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3~4 mL的生理盐水或无菌注射液接头皮针,一定要等针头进入皮肤后再边进针边抽吸。也可采用输液管下部返折法[3]或调节器高调法增加静脉血管内的压力差,形成较高的负压;低瓶高调法形成虹吸作用,利于回血。

4 固定技巧

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针头极为重要。用带有吸水垫的输液贴直接固定针头,避免小儿哭闹时针头刺破血管壁或滑出血管外,导致穿刺失败。然后用较长一点的胶布固定针柄前2/3处,如针柄悬空或者滴入不畅可在针柄下垫一棉签。用第二条胶布以“v”型固定于针柄两侧,将头皮针软管环绕后用第二条输液贴固定,防止牵拉输液针头。用第三条输液贴把输液器固定在近侧的耳廓上,以免患儿哭闹时不慎抓住输液管将针头拔出[4]。如患儿因头部出汗致使胶布不粘,可在以上固定的基础上,将针头用绷带绕头固定一圈,连接处用胶布固定。嘱家长用喂奶姿势在穿刺部位对侧抱孩子,防止患儿扯掉输液针头。

5 拔针手法及按压

输液结束时要先拔针再迅速用棉球按压,患者的疼痛反应明显低于棉球先压后拔针的方式[5]。对特别哭闹的患儿,可用大鱼肌按压输液部位,可避免因患儿乱动用手指按压不牢出现淤血的现象。按压以3~5 min为宜,不要边压边揉,以免发生皮下淤血。

6 穿刺时的心理因素及护理

6.1 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

孩子生病时家长过分疼爱患儿,希望每次输液时都能一次穿刺成功,如果失败就会情绪激动,甚至与护士发生冲突。在穿刺前,护士应主动与患儿和家长沟通,解释穿刺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家长如何配合穿刺,从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加信任感。对血管不好,有可能重复穿刺的患儿,必要时可建议家长回避。

6.2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

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还要加强自身修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有高尚的医德,具备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有良好的忍耐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输液过程中易发生外渗,增加了工作量,还会引起家属的不满。这就要求护士克服急躁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排除干扰,尽力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总之,为了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水平,护士不但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与患儿及家长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临床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一次性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

[1] 涂惠英,李仁凤.论小儿头皮静脉离心性穿刺的可行性[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59.

[2] 李蓉.烧伤患儿静脉穿刺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4 (5):77.

[3] 董智敏.负压穿刺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1):76.

[4] 罗平娟,张贵友,蔡花中,等.患儿头皮静脉输液固定及穿刺方法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6):1533-1534

[5] 陆云.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护理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9,5 (15):47-49.

R473.72

A

1671-8194(2014)11-0297-02

猜你喜欢

针头进针头皮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头皮出油多会导致脱发吗?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换季时头屑头痒 其实是头皮“过敏”了
让头皮爱上做SPA
选择性头皮扩张并应用头皮扩张皮瓣修复瘢痕性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