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性的关系

2014-01-26刘翠红李红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癌基因癌细胞

刘翠红 李红军

(章丘市中医医院病理科,山东 章丘 250200)

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科技的发展造成环境的恶化,患胃肠癌的患者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起病不明显,微小癌灶的浸润和转移难以及时探查和治疗,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人的生命[1,2]。专家和学者不断加深对胃癌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nm23基因家族的成员之一—— nm23H1基因,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与胃癌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阐明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结肠癌进展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对肿瘤浸润及转移的机制进行研究,关键是需要对可靠的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的精确建立[3]。在肿瘤进展和转移的研究中发现,肿瘤的浸润与转移主要源于肿瘤细胞内,随着抑癌蛋白的不断减少,对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的抑制能力,开始不断减弱并消失。P53、P16抑癌基因的失活造成了编码蛋白量的减少。在抑癌基因失活的机制研究中,发现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改变,即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l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是基因突变,抑癌基因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因此肿瘤得以生长。

1 组织标本与方法

人类某些恶性肿瘤如胃癌及结肠癌等均证实nm23H1基因表达与肿瘤转移或预后联系密切。但至今未见到其是否与胃肠癌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有关。胃肠癌在我国发生有上升的趋势,该病且具有淋巴转移早,预后不良的特点。

1.1 组织标本

标本来自我院外科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胃癌和结肠癌术后存档石蜡标本,不计术前行放疗或化疗的患者,共计3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22~75岁,平均47.9岁。肿瘤部位:胃癌20例,结肠癌15例。所有标本均再次复查、确诊,35例均为鳞状细胞癌,按WHO1971年标准病理分级:1、2、3级分别为16、10、9例,临床分期采用UICC1987年公布的标准: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9、8、10例。手术采取切除根治术,术后经病理确诊有腹部淋巴结转移15例,占42.9%,术后失访2例,随访32例中,生存11个月以上30例,占93.8%,术后6个月内死亡2例,占6.2%。

1.2 方法

标本按4 μm厚连续切片,分别行nm23H1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免疫组化试剂盒,取米粒大小胃、肠组织,使用美国Maxim公司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胃、肠组织基因组DNA,-20 ℃冰箱冻存,以说明书内容进行规范操作,以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参照王修海等的方法略有改进。取PCR扩增产物5 μL,加入等体积变性液(9.8 g/LCAS NO:75-12-7,10 mmol/L NaOH,20 mmol/L EDTA,0.5 g/LCAS NO:115-39-9,0.5 g/LCAS:2650-17-1),加入等体积的蔗糖溶液(100 g/L),混匀后98 ℃变性10 min;迅速置于-20 ℃冰箱10 min;全部上样于60 g/L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丙烯酰胺∶N,N'甲叉双丙烯酰胺=29∶1),使用TBE工作液(0.5×):45 mmol/L Tris-硼酸盐作为电泳缓冲液,它在应用前稀释,并用同一贮存液制备凝胶溶液和电泳缓冲液(pH8.0),恒压160 V,15 mA,室温电泳4 h,凝胶用5 g/L AgNO3染色,观察结果并照相记录。

1.3 结果测定

棕黄色颗粒为阳性信号,定位在癌细胞胞质中,随机选取5个高倍视野(×400)计数阳性细胞比例,阳性细胞<30%,为低表达,定为阴性;阳性细胞≥30%为高表达,定为阳性。

1.4 SSCP统计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测定35例切片中,阳性率60%,有21例呈阳性表达。nm23H1基因在癌中的表达,即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胞质中,部分胞核、胞膜上亦有表达。

nm23H1表达与胃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经测定可见,nm23H1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临床分期关系并无明显表示。但是,随胃肠癌病理分级的升高,nm23H1阳性率开始有降低的趋势,但P>0.05,即差别并无统计学意义。在腹部淋巴结转移的胃肠癌组织中,nm23H1阳性率分别为52.97%和21.76%,P<0.05存在显著差异。术后生存>6个月组中nm23H1阳性率(56.27%)较<6个月组(18.03%),高出很多,P<0.05。

3 讨论

nm23H1基因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STEEG等就克隆和鉴定出来了,主要来自小白鼠的不同转移潜能的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系K1735,其mRNA水平在低转移的癌细胞,比高转移癌细胞高10倍之多,将nm23基因导入高转移鼠黑色素癌细胞,可以大大降低了癌细胞的转移表型[4,5]。当前,nm23位基因缺失现象,普遍存在与人类的乳腺癌、肝癌、胃癌及结肠癌中,nm23等位基因的缺失与癌细胞的转移存在较密切的关系。世界各国经研究一致认为nm23基因是最具代表性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6]。

原发性胃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不明确,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就是肿瘤细胞的转移。近年来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发现一类参与调控肿瘤转移的基因——转移抑制基因。这类基因的失活、突变或表达异常,可导致肿瘤的转移。经试验研究发现,转移抑制基因nm23基因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最紧密。nm23基因可以较明确地抑制肿瘤细胞转移潜能,但对nm23基因抑制肿瘤转移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研究发现,胃肠癌的发生和转移与nm23基因缺失或表达降低关系密切。对研究nm23H1基因在胃癌转移中的作用,主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nm23H1,已经发现了mRNA的表达及NDPK的变化,但对nm23H1基因突变的研究还在进行中。

[1]卢海英,张国强,李继承.中国人原发性胆囊肿瘤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J].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6,39(3):249-253.

[2]刘义春,王武.抑癌基因nm23H1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2):12-13.

[3]康向东,张隆,吴蓉,等.阻抑素在胃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6,21(6):610-612.

[4]王轶淳,孙明军,傅宝玉.胃癌组织中β-catenin及nm23H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7,15(19):2144-2147.

[5]朱大兴,周清华,王艳萍,等.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突变nm23H1和EGFP融合基因[J].中国肺癌杂志,2006,9(2):117.

[6]Liu YB,Gao SL,Chen XP,et al.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heparanase and nm23H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5,11(9):3392-3397.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癌基因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养心通络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HCY、PAPP-A水平的影响
癌细胞最怕Love
The Impact of RMB Revalu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抑癌基因LRIG1对PC-3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探讨抑癌基因FHIT在皮肤血管瘤中的表达意义
抑癌基因WWOX在口腔肿瘤的研究进展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
不同密度梯度的多层流体界面上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