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滋病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

2014-01-25黄妙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艾滋病痛苦家属

黄妙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2013年10月在本科共收治46例艾滋病患者,其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45岁;农民33人,工人3人,个体6人,教师及干部4人。通过对他们实施临终关怀与护理,着重使患者在肉体和精神上感到舒适与安慰,尽量减少其痛苦,“姑息”护理,对症治疗,使其尽可能舒适、安宁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1.2诊断标准 46例均符合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控制中心(CDC)所制定的HIV/AIDS的诊断标准。

1.3艾滋病患者生理、心理特点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均有传染性,性接触传播及血液传播为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发达国家,50%的病例通常在确诊后18个月内死亡[1]。

1.3.2心理特点 濒临死亡,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况且,艾滋病患者大多处于中青年期,事业上正值发展高峰,生活中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孩子需要抚养、安排,而自己不仅受疾病折磨,给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还要忍受周围人的歧视、疏远和排挤,加之疾病本身又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家庭生活和婚姻质量,因此患者易产生无助感、无价值感和绝望感。他们自卑、恐惧、愤怒、焦虑抑郁和孤独寂寞,表现为行为退缩、自我封闭。他们渴望亲人陪伴,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

1.4临终关怀护理

1.4.1给予精神支持 不要表现出害怕感染的行为,以免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充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想法和需求,通过倾听与回应,建立起信任的护患关系。

1.4.2搞好基础护理 对临终患者进行饮食、排泄、睡眠、皮肤等全面的护理,并及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提高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适时进行消毒隔离技术指导,使患者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还能使家属放心照顾患者,融洽了亲情。

1.4.3加强心理护理 面对死亡的威胁,艾滋病患者心理恐惧与忧虑往往大于生理的疼痛,患者甚至会压抑致死-过度的焦虑和抑郁可通过相关机制削弱免疫功能,影响机体内分泌及其他功能,从而危害健康。

1.4.4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得知患者的真实情况后,常常责备患者,表现出愤怒与厌恶,疏远患者,使患者倍感孤独,过分自责,使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大,不利于治疗的实施,此时应尽可能取得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尤其是配偶和子女,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宣教,使他们关心体贴患者,从而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消除孤独和悲哀,能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配合治疗,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国家安定[2]。

1.4.5提高社会支持 由于艾滋病传播的特殊性,艾滋病患者往往遭到社会乃致亲朋好友的歧视;在很多发达国家,如西班牙、法国、美国、英国都存在对AIDS和感染HIV人的歧视[2],故治疗艾滋病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

1.4.6舒适护理 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心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首先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通过读报、聊天、听音乐、玩棋、看电视等形式使其注意力从疼痛或相关的负性情绪转移到外界刺激上来。

1.4.7悲伤护理 悲伤护理不是以消除悲伤为目的,而是帮助家属,让他们一边承担死别带来的痛苦,一边还要继续正常地生存下去,因此要在护理患者过程中,随时给家属以关怀和支持,使他们能以平静的心态陪伴患者,珍惜与患者拥有的时光。

1.4.8尸体处理 应以庄严、尊敬的态度执行,允许家属参与。

2 结论

目前我国艾滋病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加强艾滋病患者临终关怀,引导患者正视现实,积极配合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而且能有机会去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1] Chin J,Grose R,Mann J.AIDS:A global scientific and social challenge.Scientific World,1989,33(4):5-10.

[2] Summerfield D.HIV感染-歧视和犯罪.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0,7(4):188.

猜你喜欢

艾滋病痛苦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 世界艾滋病日》
谁痛苦,谁改变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分担痛苦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痛苦力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