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假性肠梗阻腹部CT特征及文献回顾

2014-01-25高丽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红斑狼疮假性肠壁

高丽群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成组织损伤,临床可出现各系统和脏器的损害,少数可出现急腹症,导致肠壁及肠系膜血管炎,引起肠道平滑肌纤维化和萎缩,伴特征性黏膜下及浆膜血管增生[1]。本病多见于女性,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临床并不多见,因临床无特异性,对此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导致不必要的手术剖腹探查。本文收集的3例以假性肠梗阻症状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患,结合典型的CT表现及有价值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工作中以假性肠梗阻症状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例,其中女2例,男1例,年龄分别为23、35、41岁,平均年龄为33岁,均以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入院,1例同时伴有排尿不畅。既往有2例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1例曾患肠梗阻治愈。

1.2检查方法 常规行全腹部CT平扫,检查前空腹4~6 h,采用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膈顶至耻骨联合下,层厚1 mm,间隔1 mm。扫描条件:120 kV,250 mAs,层厚0.5 mm。之后经肘静脉穿刺,高压注射器以5 ml/s快速团注1.2 ml/kg剂量的碘普罗胺,跟注20 ml生理盐水以保证碘普罗胺完全进入体内,行全腹三期CT增强扫描。结束后由工作站后整理、重建,详细观察腹部肠管及周围结构的变化。

2 结果

CT平扫:3例均见小肠肠管广泛性扩张,最宽者达4.0 cm,肠壁对称性水肿增厚,超过3 mm以上,最厚者达12 mm,横断位表现为较为特征的圆环状,其中1例结肠肠壁轻度增厚,结肠扩张不明显,右肾轻度积水。CT增强扫描:腹部肠管扩张,以空回肠为著,扩大的肠腔内积液、积气,病变段肠管黏膜(内环)和浆膜(外环)明显强化,中央肌层强化程度相对较弱,垂直于扫描层面肠管形如“靶环”状;扩张的空肠肠管内可见弹簧状黏膜皱襞,小肠肠系膜血管增多增粗、排列异常,肠系膜脂肪间隙内可见多发条索影,表现为较为特殊的“梳齿”状排列的系膜血管;浆膜腔积液。3例增厚水肿的肠壁内均未出现肠壁间积气征象,2例可见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3 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不明。约有1/3患者导致肠道缺血而出现急性腹痛为症状的临床表现,疑似为肠梗阻、腹膜炎等,造成误诊[2]。主要病理变化:①结缔组织的纤维蛋白样变性;②结缔组织在的基质发生粘液性水肿;③坏死性血管炎中小血管壁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蛋白样变性、甚至坏死、血栓形成、引起出血及缺血等变化,消化道小血管的反复炎症可导致一系列的肠道异常改变。

肠系膜血管炎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为:①小肠扩张(直径超过3 cm),结肠扩张(直径超过5 cm);②肠壁水肿增厚(超过3 mm),轴位表现为较典型的“靶形”样改变;③肠系膜血管增粗,排列异常呈较为特殊“梳齿状”或“栅栏样”改变;④肠壁缺血梗死表现为肠壁间囊样积气;⑤浆膜腔积液等。其中“靶征”及“梳齿”征对肠系膜血管炎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普通检查对SLE缺血性肠病的诊断价值有限,腹部CT增强,既能显示肠壁的异常,又能反应肠壁的缺血状态,还能评估有无其他并发症,应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假性肠梗阻是SLE的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本文收集的3例均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病情发展快,如不及时诊断治疗,可能伴发其它脏器受累,造成生命危险。因此能及时选择腹部CT增强检查熟悉上述异常征象,有助于对SLE缺血性肠病的诊断。这样密切结合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正确诊断是非常重要的[3],防止过度手术治疗,并以此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检测病变的转归。

[1] 刘晓红,张秋瓒,鲁重美,等.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的假性肠梗阻.华人消化杂志,2003,23(12):744-747.

[2] 张恒,曾学军.以胃肠道为首发表现的SLE二例误诊分析.北京医学,2000,22(1):54.

[3] 吕云罡,张建功.个体化低剂量扫描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1,30(12):1820-1825.

猜你喜欢

红斑狼疮假性肠壁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