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2014-01-25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6期
关键词:血量透析液低血压

刘 静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透析室,北京 100013)

36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刘 静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透析室,北京 100013)

目的 探讨终末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我科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380次低血压的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低血压发生的原因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与贫血有密切关系。结论 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护士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具有高度责任心、勤观察、多巡视,将低血压的发生遏制在萌芽状态,提高患者透析质量。

血液透析;低血压;原因分析;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终末期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25%~50%[1],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现将患者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的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20~85岁,平均年龄52岁左右;透析次数4200次,发生低血压次数380次,发生率为13.3%。

1.2 评定标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凡是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 mm Hg或收缩压降至90 mm Hg以下[2],伴有低血压的症状,如头昏、眼花、出汗、打哈欠、便意、恶心呕吐、气促,严重者可发生一过性昏厥,大小便失禁等。

1.3 透析方法:采用费森4008S和东丽TR-8000透析机,空心纤维型透析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液温度设在35.5~37 ℃;透析时间4~5 h,血流量200~260 mL/min,透析液流量400~500 mL/min。

2 原因分析和讨论

2.1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①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于透析开始后数分钟至1 h的血压下降称透析早期低血压,其原因为体外循环血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低下,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②透析中后期低血压是因为透析中需清除透析间期体内潴留的水分,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清除了尿素、肌酐等渗透物质,超滤脱水速度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心脏灌注及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此时除早期临床所表现的症状外,可引起阵发生剧烈腹痛、腰背酸软、乏力及四肢某部或多部肌肉抽搐等。

2.2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透析患者中约有5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反常降低,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

2.3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差

在透析过程中,尤其是透析开始阶段,血液与透析膜、透析器件、消毒剂、透析液以及透析方式产生一系列补体激活反应,产生过敏性物质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血压不稳定,引起低血压。

2.4 透析液的温度和钠浓度

透析液温度超过38 ℃可使血温升高,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导致低血压发生。透析液钠浓度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血溶量减少导致低血压。

2.5 营养不良及贫血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对透析耐受性差,易发生低血压;贫血可引起血管扩张,严重贫血的患者更易发生低血压[3]。

3 护理对策

3.1 及时巡视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护士要四勤,即勤看、勤问、勤测、勤查。看:看患者透析中有无异常表现,如患者血压正常或稍高但心动过速、面色苍白、打哈欠、出汗、肢体痉孪等;问:问患者有无不适,如头晕、视物模糊、耳鸣、腹痛、有便意等。测:透析前后测血压,透析过程中每隔1 h测一次血压,异常者进行监测。查:查管路各连接处是否紧密,穿刺针固定是否牢固,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等。

3.2 紧急处理

透析中患者一旦出现低血压,首先稳定患者情绪,给患者安全感,迅速给于头低足高位休息,同时降低血流量,停止超滤,提高透析液钠浓度,降低透析液温度,吸氧,迅速输注高渗葡萄糖60 mL,轻症患者症状很快缓解,症状重者使用10%氯化钠注射液20~30 mL静推或生理盐水100~200 mL回输,如果血压仍不回升,立即给予升压药,并进一步检查其原因,必要时结束透析。

3.3 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

对于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对新透析器复用,预防首次使用综合征。透析器及管路在透析前必须进行预充15~30 min。

3.4 透析液的应用采用

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透析可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采用低温透析或梯度钠浓度透析液进行透析,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以及避免高钠引起的口渴而过多饮水,导致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

3.5 准确评估患者的干体质量

根据患者一般行走有无气短、呼吸困难、面部及下肢有无水肿、血压是否稳定来判断是否达到干体质量。透析患者的干体质量会有变化,透析后随着患者食欲改善摄入营养及热量增加干体质量会逐渐增加,反之,干体质量也会下降,因此透析时应定期修正干体质量。

3.6 改善营养,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

每日的饮食中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1.0~1.2 g/(kg·d)以优质蛋白为主。正确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的纠正贫血,改善心功能状态。加强营养,改善心肌对透析的耐受性,从而防止低血压的发生。使用时应配合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以促进红细胞的利用,必要时可输血。

4 结 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高,进展也快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只有护士加强学习基础理论,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与医师密切配合,才能预防和降低低血压的发生,减少对透析效果的影响,提高患者透析质量[4]。

[1]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52.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09-415.

[3] 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 45-51.

[4] 叶军玲,聂金梅,欧阳建英.血液透析中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血液净化,2010,9(7):403-404.

R473.5

:B

:1671-8194(2014)06-0219-02

猜你喜欢

血量透析液低血压
不同品牌腹膜透析液变更对透析充分性的短期影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LVEF、NT-proBNP联合cTnI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为何春眠不觉晓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含糖透析液对非糖尿病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血糖血压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迟发性腹膜透析液渗漏的CT诊断及分析
应用腹膜透析法治疗犬尿毒症的病例报告1例1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