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肝逐瘀汤治疗翼状胬肉30例

2014-01-24韩旭东李玉洁刘福田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0期
关键词:安丘市体部翼状

韩旭东 李玉洁 刘福田

(1.山东省安丘市中医院,262100 2.山东省安丘市妇幼保健院)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称“胬肉攀睛”,俗称“鱼肉”。一般认为它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睑裂部球结膜与角膜上一种赘生组织,侵犯角膜后日渐增大,甚至可覆盖至瞳孔区而严重影响视力。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多见于户外劳动者,以渔民、农民发病最多,可能与风尘、日光、烟雾等长期的慢性刺激有关。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30例门诊病人,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40~65岁,平均50岁;病程1~10年。

治疗方法

清肝逐瘀汤:栀子30g,黄连20g,黄芩20g,黄柏15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20g,川芎30g,金银花12g,连翘20g,龙胆草20g,甘草9g。水煎服,每天1剂,早、中、晚3次服用。3个月后观察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好转:侵入角膜缘变性组织长度变短。无效:侵入角膜缘变性组织长度无变化。

治疗结果:30例患者治疗时间最长为半年,最短为1个月,好转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

讨论

翼状胬肉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它可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部为体部。胬肉按其病变进行情况可分为进行期或静止期。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附近的角膜混浊,在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有细胞浸润,颈部宽大、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的血管。静止期的胬肉头部平坦,角膜浸润吸收,体部不充血或轻度充血,表面光滑,病变静止。中医从心肝火热治疗,疗效较好,但用药时间长,临床中可结合手术疗法,提高疗效。本病有复发倾向,生活中须注意避免长期紫外线直射,控制辛辣饮食,减少复发几率。

猜你喜欢

安丘市体部翼状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精准扶贫背景下脱贫成效的测度与分析——以安丘市为例
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
安丘市宏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原安丘市华
——机械厂)
经腹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
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动态旋转体部伽玛刀辐射剂量学蒙特卡罗模拟研究*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眼翼状胬肉治疗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