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针后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2014-01-24王淑琴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0期
关键词:直腿腹针患侧

谭 洛 王淑琴 通讯作者:李 巍

(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264200)

笔者采用腹针、推拿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门诊,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d,最长20年。所有病例均经CT、MRI检查有腰椎间盘突出,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均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单侧多见,有时也可出现双侧疼痛,病程长者还可以出现下肢及足部麻木等不适症状。

治疗方法

采用薄智云教授发明的腹针方法和其经验方[1],深刺为针尖在筋膜上,中刺为针尖在脂肪层,浅刺为针尖在皮肤层。针刺结束后给予推拿、牵引治疗。

腹针取穴:水分、气海、关元。随症加减: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人中、印堂;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加气穴(双侧)、四满(双侧);以腰痛为主加外陵(患侧);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双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

操作:嘱患者取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市华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薄氏腹针(规格0.22mm×25mm、0.22mm×30mm)管针进针并刺到相应深度,留针30min,留针期间以TDP照射神阙。

推拿治疗:首先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枕,医者在患侧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等膀胱经分布区,采用 法、揉法及推法等,反复从上到下数遍,做到手法和缓、有力、渗透;然后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医生采用指压法或者肘压法点按患侧夹脊穴、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阿是穴等穴,每穴作用0.5min左右,按压力量由重到轻,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运用旋转复位法、后伸压腰法及抬腿屈足法。旋转复位法:患者取坐位,助手固定其下肢和骨盆,让病人腰椎前屈至所需角度,医生立于病人侧后方,用一手拇指抵住病变部位棘突,另一手从其健侧腋下绕过,勾住患者项部,使其腰部从前屈位向健侧旋转,当旋转到最大幅度时,一手用力作小幅度快速扳动,一手拇指同时用力推按其棘突,操作时可有关节弹响感。后伸压腰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一手掌跟按压其腰部脊柱患处,另一手从患者双膝关节前上方托起下肢,当腰部后伸到最大幅度时,双手同时用力扳伸按压。抬腿屈足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两手分别托住患侧膝关节和足跟部,在保持膝关节伸直的同时,做直腿抬高动作,当出现坐骨神经痛时,降低5°~10°,将足迅速背屈4~5次,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最后患者取坐位,暴露腰背部皮肤,局部涂适量润滑油,医生手掌小鱼际附着在腰部,沿着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在腰部的循行路线,进行直线上下摩擦,往返6~1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牵引:采用ATA-IID型自动牵引床,以计算机控制质量,电动间歇牵引,一般牵引力为50~60kg,逐渐增加重量,每次持续牵引4min,间歇1min,总治疗时间每次20min。

疗程:腹针推拿配合牵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5°以上,恢复工作;显效:临床大部分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70°,基本恢复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部分恢复工作;无效:治疗后无明显变化。

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7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

体会

腹针以“神阙布气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针刺腹部经穴及病变靶点的相关腧穴防治疾病。较之传统的针刺疗法,腹针疗法具有无痛、有效、简便的优点。首先,腹针疗法运用的针具比传统常规针灸针更为纤细,不追求酸麻胀痛针感,可以达到“无痛”的针刺效果,易于为患者所接受。其次,薄智云教授基于人体腹部不同层面有不同组织结构而提出的不同针刺深度可以产生不同效应(深刺调脏腑、中刺调经络、浅刺调局部)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腹针疗法的内涵,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拿可扩张毛细血管,加速新陈代谢,利于组织修复,加速淋巴回流,促进对渗出水肿的吸收,改善关节的嵌顿和错位,解除肌肉痉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征是时轻时重,因而在治疗时应嘱患者常年坚持睡硬板床,避免久站,注意纠正不良姿势与体位。

腰椎牵引可限制腰部的活动,解除腰部肌肉痉挛,以减轻神经根及突出物的充血水肿,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小椎间盘内压力,有利于突出物的回纳,还可牵开重叠的小关节或嵌顿的滑膜。目前临床研究认为,牵引可使病变椎间盘发生以下变化:①使膨出的髓核组织还纳;②改变神经根与膨出髓核的位置关系;③消除局部静脉淤滞,改善局部血运状态;④挤碎突出髓核组织,消除神经根的压迫刺激,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以上数法合用,一则使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组织间隙的水肿和炎症得以减轻或消除;二则可以活血化瘀,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疏利关节,进而帮助纤维环修复,推动髓核回纳,达到治愈的目的。故能在较短的疗程中收到较好的疗效。

[1]薄智云 .腹针疗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猜你喜欢

直腿腹针患侧
更 正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加强膝盖锻炼,提高耐寒能力
推荐一套测试运动能力的方法关于功能性运动的测试(五)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腹针结合仙人揉腹法治疗经间期出血案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