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钱子本草考证与炮制沿革研究

2014-01-23刘玉杰吴伯英徐颖吴纯洁

中药与临床 2014年2期
关键词:马钱子本草纲目本草

刘玉杰,吴伯英,徐颖,吴纯洁

·本草文献·

马钱子本草考证与炮制沿革研究

刘玉杰1,吴伯英2,徐颖1,吴纯洁1

马钱子是常用的剧毒中药,临床常经炮制降低毒性后使用,其炮制方法直接影响到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系统研究的基础,对其本草考证与炮制沿革进行了分析,为马钱子的安全使用和传统炮制方法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

]马钱子;毒性;本草考证;炮制沿革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苦实、马前、牛银等,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温,有大毒,归肝、脾经。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痈疽疮毒,咽喉肿痛[1]。因为马钱子有大毒,所以临床常炮制后使用以降低毒性,同时方便粉碎与制剂。本文在对历代文献中关于马钱子的记载系统查阅的基础上,对马钱子本草考证与炮制历史沿革等进行了分析。

1 马钱子的本草考证

马钱子始载于《本草纲目》,以“番木鳖”为正名,收入第十八卷草部蔓草类,居木鳖子之后。李时珍说:“番木鳖生回回国,今西土州诸处皆有之。蔓生,夏开黄花。七、八月结实如栝蒌,生青熟赤,亦如木鳖。其核小于木鳖而色白。”今用马钱子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该植物为高大乔木,主要分布在印度、越南、缅甸等地。因此无论是植物形态还是产地都与《本草纲目》的描述不相符,李时珍所说者,疑是产于云南的同属植物马钱藤S. pierriana。其后的《本草原始》亦遵从李时珍的意见,将番木鳖安排在草部下品。

但据《明会典》卷97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爪哇国遣使贡方物,其中有番木鳖子,在《礼部志稿》卷35中也有相同记载。爪哇国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一带,从植物分布来看,这种番木鳖应该是木本的马钱。

马钱子在中国的使用历史还可以上溯。《本草纲目》番木鳖条附方四首,分别出自杨拱《医方摘要》、唐瑶《经验方》、田日华《鸿飞集》和《集简方》,除《集简方》为李时珍自己纂辑外,其余皆是明初以来的医方集,这与明初爪哇国朝贡相吻合。

若再往前追寻,宋人传说南唐李后主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毙,王铚《默记》说:“牵机药者,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从症状描述看,非常类似马钱子中毒性成分士的宁(Strychnine)中毒后脊髓兴奋出现的惊厥角弓反张状态。因此,这种所谓的“牵机药”,应该就是马钱子一类。

2 炮制方法沿革

历代对马钱子毒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无毒”到“有毒”到“大毒”的过程[2]。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最早记载马钱子“苦、寒,无毒”。《本草汇言》记载“有毒”。《本草原始》记载“味苦、寒,有大毒”,“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服误亡,令人四肢拘搐。”。《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记载“其毒甚烈,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之力,实远胜于它药也”。之后的本草学者和医药学家都认同马钱子有“大毒”这一观点。现代药理实验研究也证明了马钱子具有剧烈的毒性。因此,对马钱子毒性有所认识后,历代医家认为其需经过炮制后使用。马钱子在历代有油炸、甘草水煮、砂烫等炮制方法来降低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同时便于粉碎和制剂。现将马钱子炮制沿革介绍如下:

2.1 净制

马钱子净制有记载是从清代开始,《外科大成》中“刮去壳”可能是马钱子去毛最早的记载[3]。后有水煮去毛、水浸胀去毛(《串雅补》)、泡去毛、用香油(炸)待浮起取出,乘热去皮为末(《良朋汇集》)、油(炸)去毛(《金鉴》)、炒焦去毛(《尊生》)、浸热汤中数日,刮去皮心(《外科证治全生集》)、筛去皮毛(《本草纲目拾遗》)等。去毛操作一直延续到现代,《中药炮制经验集成》中有沙土磨去毛、加水泡刮去毛、刀去毛等,《中国药典》1963年版中亦有“刮去皮毛”的记载。但现代有些研究认为马钱子可不去毛[4],《中国药典》从1977年版起取消了马钱子去毛的要求。

2.2 切制

从明代至今多切片或研为细末,有细切(《证治准绳》)、咀片(《外科大成》)、研末(《良朋汇集》)、拣净,末(《本草纲目拾遗》)、切片或研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等,为方便炮制也多切片,如水磨切片炒研(《得配本草》)、切片,瓦上炙炭存性,研末(《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现代对切制规定更规范,如“切1~2 mm的片”(《中药炮制经验集成》)。

2.3 炮制

2.3.1 豆腐制 豆腐制只在明代《本草纲目》中记载,“以豆腐制过用之良”。内容不详,后世未有沿用。

2.3.2 油炸 明代有牛油炸黄色炒干(《鲁府禁方》)、油炸(《启玄》)等记载,到清代改为用香油炸(《良朋汇集》)、麻油炸黄不令焦枯(《串雅补》)等,并有详细的操作方法,如“水浸半月,入锅煮数滚,再浸热汤中数日,刮去皮心,入香油锅中,煮至油沫尽,再煮百滚,透心黑脆,以铁丝筛捞出,即入当日炒透七基细粉内拌,拌至土粉有油气,入粗筛,筛去油土,再换炒红土粉拌一时,再筛去土,如此三次,油净以木鳖同细土,锅内再炒,入盆中拌,罨一夜,取鳖去土,磨粉入药,独有木鳖之功,而无一毫之害。”(《外科证治全生集》)。油炸法一直沿用至今,如“置沸腾的油中炸至表面发胀呈焦黄色酥松,取出沥净油”(《中药炮制经验集成》),取马钱子片加入香油炒至老黄色[5]等。

2.3.3 煮制 清代有用甘草、酒、麻黄等煮制的,如“用甘草水煮胀,去皮毛,用真麻油八两,放入锅内同煎至黄色,勿令焦枯。”(《串雅补》),“去衣用青布包,入瓦罐内,用酒八盏煮将干,取酒一盏留用,余木鳖煮干至皮毛焦枯,取出木鳖焙干为末”[6]等,现已很少使用。

2.3.4 炒制(清炒) 明代开始有“去壳荚,炒至黑色”(《保元》),清代沿用有“炒焦去毛”(《尊生》)、“水磨切片炒研”(《得配本草》)、“瓦上炙炭存性”(《外科证治全生集》)等。炒制法现已少用。

2.3.5 固体辅料炒 固体辅料炒制主要在清代,如和麸皮同炒去油尽为末(《文堂集验方》),如黄土炒“掘向阳山上黄土斤余筛细,随掘随用,不可经宿,拌木鳖入锅炒燥,勿使焦黑,摊地去火毒,用筛格出即为细末,收贮严密,随证施用;清水煮胀,去皮晒燥,将酒坛黄泥样碎筛细,拌木鳖烈火妙松,勿令太焦,筛去黄泥,将木整为细末或面糊为丸如芥子大。”(《串雅补》),“黄土炒,焦黄为度,不可太枯,筛取净末;……忌见铁器,入砂锅内,黄土拌炒焦黄为度,石臼中捣磨,用细筛,筛去皮毛,拣净,末”(《本草纲目拾遗》)等。现代有滑石粉炒[7]、砂炒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等,其中砂炒法应用最为广泛。

2.3.6 其他制法 其他炮制方法,如姜制,直接浸泡或汁液煮制后,再炒制或直接切制(《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童便制“取马钱子,入童便中浸泡7周,然后放在流水中漂3周,取出,用小刀刮去毛,再用清水漂7天,洗净,晒至七、八成干,闷润1天,切腰子片,晒干。”[8];绿豆制“将每10斤净马钱子与4斤绿豆共置清水中浸泡一夜,次日再用文武火煮六小时,捞出后,去除绿豆,刮净皮毛,再倒入热砂中,用文武火炒至微棕色,取出,过筛,晾凉”[9];醋制“取净马钱子水浸泡2天,润半天,切成为1.5 mm厚的薄片,用与尿液pH值5相近的醋酸液浸泡5天后,水漂3天,于70 ℃烘干,即得”[10];牛奶制“取净马钱子至鲜奶中,加热煮沸3小时,取出,洗净,70℃干燥”[11];阳江九制“选用云南马钱子,用石灰水浸泡15~20天,每隔2天搅拌1次,然后连同石灰水煮至马钱子外皮松软,滤干后,用砂擦去皮毛,再入黄泥水煮3天,每天换黄泥水1~2次,最后用猪油、甘草、绿豆煮1天,取出洗净后晒干即得”[12]等。

3 小结

马钱子在中国的使用可追溯至宋代的“牵机药”,最早明确记载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但其植物疑为产于云南的马钱藤,与现在使用的马钱子并不相同。现用马钱子为主要分布在印度、越南、缅甸等地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应与《明会典》记载的洪武三年爪哇国进贡的番木鳖子为同一药材。马钱子在明代才有明确记载,并且未将其作为有毒中药,时至清代关于马钱子应去毒使用的相关方法才初现端倪。因此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在明代相对较少,仅豆腐制、油炸、炒黑等法,至清代除沿用明代的炮制方法外,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土炒、麸炒、甘草制等方法。现代又增加了生姜制、砂烫法、尿泡法、绿豆制、滑石粉炒等法。但是衍变至今,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虽多,但是以砂烫法、油炸法为主。其中砂烫法古代文献罕有记载,但为现今的主要炮制方法[13,14]。马钱子去毛最早可追溯至清代《外科大成》中“刮去壳”,去毛操作繁琐,且许多研究认为去毛意义不大,因此自1977年版《中国药典》起,已不作规定。

现代研究认为马钱子主要有效成分为马钱子碱与士的宁,同时也是马钱子毒性的来源。从古代沿用至今的方法如使用甘草、醋、牛奶等进行浸泡都能明显降低其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这应该是生物碱溶于溶剂使药材中含量降低,从而起到减毒的作用。而使用砂烫、油炸、烘烤等高温加热的炮制方法可以使马钱子碱、士的宁的含量以及生物碱总量降低,且高温炮制可以使生物碱发生转化,产生或增加异马钱子碱、异士的宁及其氮氧化物的含量。而这些增加或新产生的化学成分具有与马钱子药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使马钱子炮制后毒性降低,且不影响药效。

马钱子作为一种疗效确切的剧毒中药,应在把握其本草来源与历史炮制沿革的基础上,明确炮制的原理,对传统炮制方法进行传承与创新,以保证马钱子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 于学,董建友.马钱子炮制沿革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47.

[3] 叶定江.马钱子炮制历史沿革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05):259.

[4] 吴绍安.马钱子生品、炮制品及其皮毛的生物碱含量比较[J].中成药,1988,10(12):20.

[5] 吴戈,洪英玉,张玉生.马钱子炮制研究概述[J].中医药信息,1996,13(04):18.

[6] 石文鼎.卫生编•据乾隆二年本[M].中医古籍出版社,(2):30.

[7] 叶方艳,夏清山,蒋沁蓓.论马钱子特殊炮制工艺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8):95.

[8] 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西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264.

[9] 宋纬文.马钱子炮制经验[J].中药通报,1982,7(04):19.

[10] 龚腊根,余选民,闵贵春.马钱子炮制工艺研究[J].中药通报,1984,9(02):19.

[11] 白明纲,孟根杜喜,娜仁格日勒,等.蒙药传统炮制对马钱子士的宁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01):28.

[12] 黎国平,黎小妮,张汝开.阳江九制马钱子的炮制与临床应用[J].广西中医药,2001,24(01):47.

[13] 吴戈,洪英玉,张玉生.马钱子炮制研究概述[J].中医药信息,1996,13(04):18.

[14] 王春根,陆兔林.谈马钱子的炮制方法[J].中国临床医生,2000,28(07):48.

(责任编辑:蒋淼)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and processing history for Maqianzi

/LIU Yu-jie1, WU Bo-ying2, XU Ying1, WU Chun-jie1//(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1137, China;2. Liangshan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Xichang 615000, China)

Maqianzi is a commonly used toxic medicine, which is often used in clinics after procession to reduce toxicity.The processing methods affect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f clinical drugs directly. Based o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ancient literatur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and processing history of Maqianzi. This resear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safe use of Maqianzi, and succeeding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processing methods.

Maqianzi; toxicity;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processing history

R 281

A

1674-926X(2014)02-027-03

2010、2011年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107008)

1.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7;

2.凉山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四川 西昌 615000

刘玉杰(1988-),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药炮制与制剂

Tel:13880305614 Email:774165660@qq.com

吴纯洁(196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炮制与制剂的研究

Tel:13808087243 Email:wcj-one@263.net

2013-10-29

猜你喜欢

马钱子本草纲目本草
爱上《本草纲目》 不只因为健身操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Inflammatory Mechanism of Total Flavonoids of Chrysanthemum and Medicated Serum on Castrated Dry Eye Animal and Cell Models
Silkworm Extract Ameliora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Protects Pancreatic β-cell Functions in Rats
Fabrication of A Folic Acid-Modified Arsenic Trioxide Prodrug Liposome and Assessment of its Anti-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ctivity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制马钱子中马钱子碱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