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军校学员幸福指数的路径探析

2014-01-21陈,吴

关键词:军校生活

骆 陈,吴 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1)

提高军校学员幸福指数的路径探析

骆 陈,吴 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1)

军校学员的幸福指数是其学习、训练与生活的直接反映,努力提升军校学员幸福指数,是军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任务。通过对某军校350名学员进行调查,从提高献身使命的幸福指数、学习训练的幸福指数、情感生活的幸福指数和校园物质生活的幸福指数四个方面,对提升军校学员幸福指数进行了探讨。

军校;学员;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就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积极心理感受,[1]幸福指数是对人的幸福感的评价结果。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梦。军校学员正处于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成长期、成熟期、成才期,但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学员除了要进行文化学习外,还面临艰苦的训练考验,严格的纪律约束,整齐划一的生活要求,这都使他们对幸福产生更多的期盼,在物质待遇、情感生活、学习训练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都有更多、更新的需求。通过对某军校350名学员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当前军校学员虽然表示自己幸福和比较幸福的达到了75%,但却还低于驻新疆部队基层连队义务兵的76.3%。[2]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所以,学校各级领导和机关,要从思想政治建设的高度,针对学员对幸福的期盼,努力提升学员的幸福指数。

一、在科学教育引导中提高献身使命的幸福指数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对军人来说,使命至高无上。我军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唯一宗旨。马克思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来说,为人民群众幸福和祖国的安宁牺牲奉献才是最大的幸福,实现途径就是在献身使命实践中,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3-4]从调查看,学员入学动机多元,在调查问卷“您理解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与意义吗?”中,只有37.1%的学员选择了“理解”,8.6%的学员选择了“非常理解”,还有54.3%的学员或多或少的不能理解自己作为军人的价值。军校学员的幸福指数是指学员在学习、训练、生活和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现自我过程中,所体会到的一种对自身价值与意义的积极的正向的肯定,进而带来的愉悦心理体验。这种幸福感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价值感,从深层次表现的则是军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当今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时期,面对新旧价值观的冲突,面对新旧生活方式的冲突,面对多种的选择,让人无所适从。在这些矛盾中,对军校本科学员幸福指数影响最大的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是如何在多彩多姿的当今社会中获得个人幸福。可见,要提高学员的幸福指数,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军人的真正幸福,应通过什么方式和途径来获取幸福,引导青年学员走好军旅人生路。

青年学员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他们对待幸福问题的立场,同时也决定着他们对军营生活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对履行自身职责的基本态度。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实现社会幸福和个人幸福的基本途径。正如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作为军校本科学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在外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聆听内心的声音,坚持献身国防事业的职业理想;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具备了献身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思想和能力,身上就有了用之不竭的幸福的源泉,幸福就可以不断生长,也就具有了幸福的能力。所以,要将价值观教育作为军校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学员增强献身国防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为人民作贡献中找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把个人的幸福融入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中,融入对国防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在不断的奋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要帮助学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时刻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我增压、勤学苦练,抓住来之不易的军校学习机会,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振兴事业紧紧连在一起,提高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能力素质,在献身强军实践中实现崇高的人生价值和幸福。要引导学员认识到军人职业的伟大,牺牲奉献是军人崇高道德风范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应该从先辈身上继承下来的优秀精神,也是人生价值的一种高度升华,流血淌汗,斗暑战寒是为了保卫祖国、服务人民的神圣事业,也正是因为军人的敢于牺牲、勇于奉献,才有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把最宝贵的年华和最炽烈的情感献给军队正是军人价值的体现,要引导学员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中追寻军人的幸福。

二、在营造积极进取氛围中提高学习训练的幸福指数

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部分家长对军校严格管理的放心感和学费上涨等原因,使得军校高考录取分数连年走高。如长沙某军校,2013年技术类考生的录取平均分高出各省一本线一百多分,合训类考生也要高出80多分才能录取。可见,学员文化水平较高,对学习知识有强烈的渴望。幸福指数是人的持久情绪,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精神及其背后的知识承载量,他与工作和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军校学员在校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与训练,学习提高能力,获取提升幸福的本事。与地方大学生相比,军校学员既要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军事基础训练,完成由地方老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刚刚进入军校时的新鲜感、神秘感会随着时间逐渐消退,环境封闭、学习辛苦、训练压力大等现实问题逐渐浮现,高强度的训练会让他们产生畏难、厌倦、疲惫等情绪。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65.7%的学员能从学习训练中感到快乐,但还有近35%的学员觉得学习训练的压力较大。提高军校学员的幸福指数,就要催生学员参与学习与训练的动力,使更多的学员能够从中收获快乐和活力。

通过学习,人拥有了选择、判别和实现期望的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思想探索生活,实现精神上的富足。学习求知是人的一种天性。青年学员正是学习成长的黄金期,高度的自信、学习训练热情和明确的努力方向是带来幸福的基本因素。提高学员的幸福指数,就要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看到自身努力的价值,对学习训练充满热情,对个人进步充满期待,从而收获学习训练的快乐感。为此,要在学校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尽可能让学员拥有一个独立思考、自主协调、自由探索的空间。要灵活教学方法手段,着眼学科特点,提供富有现实性和参与性的学习和训练经历;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在课题研究方向、合作小组搭建、教学训练模式、业余时间控制上,做到松紧适度、宽严相济,提高学员自主学习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军校学员培养计划,使学员在学习训练中既能驾驭整个过程,又有适当挑战,让学员的才能在安排紧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充分展现。要强调以人为本,考虑学员适应节奏,使培养目标与要求正好与学员的能力体力相匹配,充分调动起学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当学员间在学习训练上的差距显现出来时,要通过广泛谈心、加强心理疏导、与学员结对子等形式,及时应用正面的教育引导和欣赏式教育,鼓励学员战胜在学习训练中遇到的困难挫折,让学员在不断学习、不断收获、不断进步中找到幸福的感觉。要营建公平公正的良好风气,保证所有学员的都有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在入党入团、评优评奖、考研保研、学科竞赛、留学交流和选配骨干等问题上注重公开透明、建立良好导向,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让学员不被家庭出身、关系背景和干部、教员的个人喜恶限制发展,让所有学员都能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追逐梦想,让所有学员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幸福。[5]

三、在互相支持帮助中提高情感生活的幸福指数

人是感情动物,物质生活需求一旦得到满足,便又有了对幸福新的追求,那就是情感需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人与人之间的和睦。调查发现,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情感生活是军校学员幸福的重要来源,其中亲情和同学情、战友情又是最重要的。[6]哪怕离开学校,到了部队,甚至将来转业到了地方,这份同学和战友情也还是那么深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要处理各种关系,对军校学员而言,幸福就是要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学习、训练和生活,就是有深厚的亲情和友情。在调查问卷:“当你遇到急难情况时,你曾经得到的支持帮助来源是哪些,”中,有31.4%的学员选择了家人,40.1%的学员选择了同事和组织。学员远离家乡,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性格、文化程度、经历和家庭情况各异,又要进行艰巨的学习和训练,所以对情感的要求特别强烈和持久。在情感需要上没有人能做到自给自足,只有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才能享受幸福。人际关系、集体氛围的好与坏,都左右着军校学员的幸福指数。

官兵一致、团结友爱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人都是生活在社会和集体中,人际支持与幸福指数紧密联系。良好的人际和社会支持,能增加人们的喜悦感、归属感,提高自尊感、自信心,也就有比较高的幸福指数。军校学员正值人生的青年阶段,既具有思维活跃、自主自立的特点,又存在着情绪调节能力有限、思想容易波动的情况。面对紧张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员遇到一些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容易丧失主动性积极性。大部分军校学员都感到,最郁闷的时刻是委屈寂寞无人倾诉,在调查问卷:“最近1个星期的情绪情况如何”中,51.4%的学员选择了“不能经常感到爱”,45.7%的学员选择了“不时感到悲哀”,2.9%的学员选择了“一直感到悲哀”。所以,人际和社会支持对军校学员非常重要,学员需要时刻感到尊重、接纳与关怀,需要一直生活在充满信任、温暖和安全感的环境中。首先,共同的理想目标是官兵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要用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将学员凝聚起来,引导学员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习上遇困惑、工作上碰到挫折时,都要主动伸出温暖之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在共同学习训练中建立亲密的战友关系。其次,干部、教员要主动拉近与学员的距离。要带头参加到学习、训练、劳动中,以良好的形象取信于学员,形成以人格魅力带学员的氛围,让学员的意见有处说,委屈有处诉,忧愁有人解,真正从思想感情上沟通,在人格上让学员感受到平等,让学员对干部、教员发自内心的信任依赖、拥护爱戴。再次,要提供便利的可支配时间,丰富课余生活的措施和场所,让学员进一步扩大人际交往;通过地方报刊、网络、广播等媒体,对军校本科学员付出的艰辛汗水、肩负的责任使命进行宣扬引导,为学员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系;积极提供网络、通信、通话等联系方式,架起学员与远方亲友间沟通的桥梁,提高学员情感生活的质量。

四、在满足合理物质生活需求中提高校园生活的幸福指数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最低的需要是人的生理需求,就是饥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物质生活需求,这是人活着的最基本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有了最原始的幸福感。军人作为社会人也不例外,军人的幸福也需要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通过座谈了解,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独生子女的增加,新生报考军校除了学校排名、专业等因素外,都比较注重学习和生活条件。学员对学校物质生活抱有较高期望,对学校的宿舍、伙食、交通、医疗、通讯和网络等校园生活设施和服务保障非常关注。对物质待遇有所要求是学员的正当权利,学员体验幸福是离不开物质待遇的。调查问卷中的结果显示,物质生活的满意感与学员幸福指数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军校学员入学即入伍,实行供给制,不交学费,毕业统一分配工作,这是很多学员选择报考军校的重要原因,这些措施让学员能够踏实放心的投入学习训练,追求人生理想。调查中35.5%的学员对物质生活很满意,25.1%的学员感到比较满意,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但仍有近40%的学员认为校园条件不尽于人意,特别认为对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管理太严,这些人的幸福指数相对较低。这说明学员对物质待遇有着方方面面的需求,军校的校园生活条件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幸福是物质生活和精神境界的融合,幸福不是空中幻影,要有实实在在地物质依托,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军校学员外出机会较少,平时的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校园内部,使用手机和上网还受到限制,在这样的相对封闭环境中,学员更加需要一个让人感觉心情舒畅、精神愉快的校园环境。一方面要完善学习训练所需的场所,一个整洁有序、现代先进的学习场所,能让学员感到身心舒畅,更加积极进取,这种影响是稳固持久、潜移默化的,正如学员进入图书馆总会唤起对知识的渴求、进入充满高新技术仪器的实验室总会自觉展开学术畅想一般。要确保教室配置满足学习要求,保证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数量和质量;建好实践教学场所和训练场所,确保射击场、实验室等场所建设更加规范化、现代化;加大图书馆、体育馆建设力度,使学员拥有更丰富的图书情报资料、更便利的网络设施条件、更充足的运动设施资源,让学员想上网查询资料时不用排长队等候,想健身运动时不会感到拥挤局促。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要不断提高校园园林绿化水平,改善校园住宿条件,丰富校园娱乐设施,为学员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后勤保障部门和人员要站在学员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改进服务,为学员提供好一日三餐、热水供应等生活保障,让学员在身心愉悦中感受校园学习生活的幸福;要迎难而上解难帮困,对在训练中受伤比较严重的学员一定经济补贴和政策支持,设立困难家庭补助,减轻学员在家庭发生变故时承受的经济压力,帮助学员及其家人克服特殊困难,使学员拥有完整的、踏实的、安心的幸福。

[1] 陈有真,贾志永,罗亚林.学术界关于幸福感研究的述评[J].天府新论,2010,(1):40-45.

[2] 伍宸仕.驻新疆基层连队义务兵幸福感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

[3] 李保忠,徐丽丹.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3,(1):5-12.

[4] 李恒滨,李壁强,黄 露.论信仰教育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核心地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3):129-131.

[5] 杨文登.循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教育[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3):132-134.

[6] 王芙蓉.提高军校学员幸福感的对策[J].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3, (8):56-58.

Improvement of the Cadets’ Happiness Index in Military Schools

LUO Chen, WU Yo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21, Hunan, China)

Happiness index of cadets in military schools acts immediately upon their study, training and life. The attempt to improve happiness index among military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ask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military schools. This paper dwells on the issue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namely, the happiness of dedication to the mission; the happiness of study and military training; the happiness of emotional life and physical well-being on campus,with 350 cadets involved in the school wide investigation.

military school; cadets; happiness index

G641

A

1673-9272(2014)05-0169-03

2014-07-07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军校大学生幸福感研究”(编号:13YBA042)。

骆 陈(1988-),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

吴 勇(1962-),男,湖南汨罗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军队政治工作学。

[本文编校:李浩慧]

猜你喜欢

军校生活
冀军校
生活感悟
军校高等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无厘头生活
军校物语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生活小窍门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