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诗意的女人

2014-01-20杨慧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罗兰心灵文字

杨慧

手捧罗兰的《雨也潇潇》,很是惊诧,没有前言序语,更没有后记题跋。倒是干干净净。它是“中国现代经典散文”系列十册之一。全书共一百零二篇三十余万字,由《在庙里的日子》起兴,至《话来生》,完成人生的一个小小轮回。只有怀抱着赏心乐事的情趣,从字里行间去捕捉、拼集作者相关的信息了。

掩卷之际,一个诗意的女人促膝谈心般对坐于我的眼前了。她把社会动荡带给人生的苦难阅历磨砺为一粒粒圆润的珍珠,以乡情、爱情、友情、亲情为彩带,穿成了一串别致的独具史诗情韵的项链,闪烁着华年的璀璨的光芒。对于一个彰显着四季生机和活力的女人,她的时光里总是蕴含着一种浪漫,一种魅力!

从这绚丽多姿的背景中,款款地走来一位身着旗袍带有古典神韵之美的智慧女子。她用沉勇的智慧穿越了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间的时空隧道,以一颗博爱的心灵跨越了两个世纪的事事风雨,经历了由童年到暮年的人生之旅,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以她至真至善至美的优雅情怀,描绘着诗意的精美人生画卷。收获了家庭和事业上的双丰收,不啻为一个幸运且幸福的女人。

“做中国人真骄傲!我们有那么大的国土,那么久的历史,真骄傲!”乡情切切,娓娓道来。大陆的风,北方的寒冷,故乡的雪,历历再现如昨,都在她的笔下有了隽永的魂魄。

“出生在一个像五四那样崭新的年代”。童年,随家人躲避战乱,颠沛流离,亲历父辈们把天津荒凉海滩建成了工业都市。少女时代,就读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用歌声放飞着梦想。十九岁就到偏远的寒村任教两年之久。后来呢?进入天津广播电台。

1948年4月底,独自飘过了海峡。“穿着以北方季节作标准的薄呢旗袍”,出现在“台湾电台”台长姚善辉先生面前时,以自信的谈吐,“我相信您不会不给我一个工作”,赢得了在台湾“警广”主持音乐及教育节目之职,长达三十二年之久。从事广播之余,用心写作,著有《罗兰小语》等十几种书,刊印几万册。她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蕴含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底蕴,含蓄、隽永;洋溢着中国式的哲思,睿智、通达;体现出对现代社会的深层思考,深刻、清醒。2003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终身成就奖”。

相隔大半个世纪的两个女人,相较而言,有几多相似的经历?我也曾到类似那“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的世外小山村任过教;也经历了那“彷徨无主地坐在窗前,看着对面黄泥墙上的日影慢慢升高,慢慢退去”的形单影只及一盏青灯伴天明的凄清、孤独与落寞。清苦中,她收获了唐诗宋词与《红楼梦》的滋养与浸润,受益终生,文字便着了典丽的神韵。我与一套高考复习资料,夜夜相伴,扣开了大学中文系的院门,从朴拙中登堂入室,一路向爱,直至摘取硕士研究生的文凭,收获了心灵上的百万文字。

当我大学毕业,毛遂自荐,站在陌生的校长面前:“我不想听到一个让我失望的消息。”校长情急之中,一拍桌子:“我绝对不会叫你失望,明天你来试讲吧!”这历史的一幕,何其相似?

“维持感情的平衡,家庭才可稳固。”爱情真真,把握机缘。罗兰于三十余万字的文集中提到爱人的不过三言两语,“有缘千里来相会”,一言以蔽之。至于怎地相见,如何恋爱,终于嫁给了做世界性通讯社的记者,生有二男一女,且都培养成人,“各安生理”,概不赘述。洋溢在文字外的是温馨幸福的家庭气息,令人羡慕。同时她享有职业女性事业有成的喜悦,又兼得贤妻良母的自豪。

我与罗兰,爱情婚姻也是惊人的相似。“千里姻缘一线牵”,寒假归途的列车上,偶识一对老夫妻——做了月下老人,使我得以嫁给一位优秀的军官。当今,儿子已国内重点大学毕业,远赴莫斯科国立大学读研、读博。美好的愿景已绽放出霞光,那么我对生活还有什么奢求吗?

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那气死的人儿,是失却了一颗平淡的心。我和罗兰比人生,比幸福,是把她当成了一面镜子,从中照见自己的美丽人生。当然,也有美丽光环后的瑕疵和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她那高蹈而不张扬的处事风格,令我肃然起敬;她那温润而富有情趣的家庭生活,令我艳羡;她那崇尚自然而又淡泊宁静的情操,令我仿效追随,从中知道了何去何从。

她说:“诗不过是把自己一时情绪的涟漪用字句勾画出来而已,是不必给别人看的。”也正因为不想给别人看,所以才都是自然流露发乎真情的东西。不管它们在其他的方面怎样,至少占了一个“真”字,真的东西总有它美的地方。

至于我,坚信“文如其人”的观感,文字即心声,文字即灵魂,真实的才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东西。文字的诚挚,源自于内心的修为与品行的一致,仿佛一泓清泉于心底中漫溢,润泽而纯净,澄明可照影。我很享受这种返璞归真的意境。

“培养一份友情,真如培养一颗珍珠。”友情眷眷,淡然处之。作为一个社会名流,她巧妙地逃离俗务、琐事的牵绊,给自己一片心灵上的自由空间,过隐士般的日子。山谷寻幽,雨中散步,灯下随想,海边听潮……物欲铜臭莫能侵蚀其圣洁的心灵,时髦崇洋莫能移其骨子里的中国情结。

一步一个脚印,身着旗袍,撑一把天蓝的透明伞,细雨霏霏中款款地走来。像一幅透着古典神韵的画,画中的人儿神情恬淡,眉宇间透出宁静致远的博大胸襟。她不做女强人,女强人太累;她不做单身贵族,单身者太孤寂冷清;她不做时尚的明星,明星找不到降落的着陆点。

她安于做一个平凡的女人,把人间的友情、岁月的旅痕、动感的瞬间化为生命的记忆,用自己的文学素养提升着职场和家庭的品位及品质,最终,于平凡中收获着非凡的人生。她的完美情结与我绝对相似,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精神的,别样的感悟时不时地撞击心灵,这一切都值得我学习与借鉴。

我一直在追寻生命中的那份纯然和纯正,渴望用美好的心灵构建友情,渴望用自己的操守感化影响身边的人,把仁爱仁人的德行变成世人的典范。然而,文痞流氓的攻讦击沉了我的理想之舟,真心实意的付出遭遇伪君子虚情假意的敷衍,一颗善感炎凉的心灵瞬间跌至冰谷,漆黑的夜无法将我的心声传递得更远。

空山新雨,天空纯净得可以擦拭往事。如梦方醒,看清自己缺少处变不惊的圆通与智慧,那么就该远离世俗圈子的漩涡,学会以沉潜积蓄力量,不失为明智之举。这一阶段我如同一个行者,只想看一路的风景,赏一路的文字,通过文字认识自己,同时也找到自己,却没有愿望来记录每一份心情。

“真的不要流泪!为了父亲,我要快乐!不管我心中有多少眼泪!”亲情殷殷,血浓于水。她的性情坦诚率真,彻悟生活的真谛,没有矫揉造作之态。她的文笔灵动,气韵通畅,如风行水上。汉字在她的笔下赋有了生命的灵气与律动。遣词造句又是那么的贴切,信手拈来,皆成妙语,恰切得出神入化。

由欣赏她的散文随笔,到欣赏她的小说。爱屋及乌,爱不释手。恨不得把她的每一句话都镌刻进脑海中,收藏至永久,抑或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笔下的灵魂奔涌而出。这样就可以把天涯海角变成近在咫尺的距离。

她在《也是爱情》中,是这样描绘一双眼睛的:“他又想到那对带雾的眼睛,是那一层雾,隐藏了她的浓度,但也是那一层雾增加了她的魅力。那一层雾在消散,代替的是一脉融融的光,这光在闪动,迅速地变成了晶莹的泪水。她的眼睛带着愉悦的笑意,但没有驱散的是那一层雾。雾里的笑容,在愉悦中,显得凄迷……凝望着雨景,雾蒙蒙的,不知是那雨景,还是她的眼睛。”

女人是水做的,女人的眸子因爱情而迷蒙,女人的美丽因爱情而灵动。这份含泪而笑,而又笑意凄迷的爱情,是幸福的还是不幸的?令读者柔肠百转。雨打荷花,飘来清雅的芬芳,素淡而薄凉。拂去岁月的涟漪,真爱已深植于心,透过迷蒙的泪眼,他永远是你一转身的温暖。

人间真情是罗兰文字的主旋律,恬淡、宁静、雅致是她文字的灵魂。潇潇细雨是她播撒在字里行间的碎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沉淀浮躁、过滤浅薄、去掉野性、保留本真,让短暂的生命体验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灵瑜伽。至此,我们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爱恨情仇名利得失?

冬天在外面,春天在我们心里,在友爱里,在暖香里……endprint

猜你喜欢

罗兰心灵文字
曼罗兰中国有限公司
文字的前世今生
致罗曼·罗兰
热爱与坚持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唤醒心灵
《罗兰·巴尔特自述》:“反自传”的自写实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