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爱甄嬛爱程婴

2014-01-20李福亮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1期
关键词:屠岸贾程婴奴才

李福亮

我就知道,这篇文章一出笼,肯定是要犯众怒的。远的不说,就是我的亲朋好友同事学生中就有一批批甄嬛迷——我的老伴和儿媳儿子整个长假都是昏天黑地地腻在电视剧里不能自拔,逼得我孤家寡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只得举手投降与他们同流合污……王朔当年一篇《我看金庸》曾经惹得天下震动我俩个儿子(都是金庸迷)差点没跟我反目,他自己也早知道后果:“一个足球迷一个金镛迷,千万别招他,义和团似的!”可他还是招了。

我也招了。不招不行,憋不住呀。昨天在中文系主办的“文学大讲堂”上我招了一把。那些一心指望我替他们结结实实地夸一把心中偶像的我的亲弟子们明了我的真实态度之后立马冷落了小脸,群起而攻!毕竟还是亲弟子,话还是尽量说得客气:“福亮爷爷,您——OUT了!”

就是“落伍”了。到底是谁OUT了呢?我还真就不服那个劲!别看你《甄嬛传》火得一塌糊涂——收视率高居2002年榜首、观众选出的十佳电视剧第一名,琼瑶也叹服,美国也翻拍,韩国也翻拍……我还就是得和你掰扯掰扯:《甄嬛传》它有什么好,甄嬛她有什么好!

平心而论,是不是因为我事先看了另一部电视剧吊高了口味,才容不下这部举世称奇的宫斗剧,就像刚刚饕餮了一顿珍馐美肴再见了什么好吃好喝也都反胃甚至恶心一样?或许有一点关系,但肯定不全是。

这顿大餐叫《赵氏孤儿案》。我原来也没打算看它。因为这是一部老历史老传奇老故事老得肯定掉牙了。老得《左传》、《史记》中都有记载。后世又被无数剧种改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是我国向西方输出的第一部戏剧——早在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大师伏尔泰就把它翻译过去叫《中国孤儿》,一出世就获得了个满堂彩,惊倒了欧洲一片蓝眼睛:“哇,中国人!太有牺牲精神太了不起了!”最新演绎的是大腕导演陈凯歌的大片《赵氏孤儿》,主演是葛优。就是它把我看伤了。倒不是说它有多么坏,只是它离我的期望实在太远了,它糟塌了这份难得的好素材。接着就有了这部电视剧。还能怎么样呢,还能比得了人家葛优陈凯歌?我灰心了。所以当老伴一集不落地跟着掉眼泪时,我嗤之以鼻。可是当我闲下来问哪部片子可看时(她是我的预审员,好片烂片都看),她还是坚定地推荐《赵氏孤儿案》。我将信将疑。百度一下吧。呀,了不得!今年四月举办的上海第十九届国际电视节评出的2002年度影视中第一名即白玉兰金奖的获得者就是《赵氏孤儿案》,而且编剧王文贵同时获得了最佳编剧奖!王文贵何许人也?以前没怎么听说过呀。发奖仪式上说他是台湾人。再一百度,才发现其实是同道,大陆知青,编了不少影视剧,其中为人熟知的有《铁齿铜牙纪晓岚》。顺便说一句,整个获奖名单中,没看见《甄嬛传》的影子。

那就看看?这一看不打紧,放不下了。心潮澎湃血脉贲张有时竟至老泪横流呀!多少年见不着这样阳刚豪迈悲壮崇高的作品了。从艺术上说,它悬念丛生环环相扣奇峰迭起柳暗花明惊心动魄回肠荡气……从思想上说,它传递的是中国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国人的一曲颂歌,它告诉我们中国人可以达到什么高度,它所张扬的全是正能量!

十七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怀想春秋》,说到——

看先秦故事,总觉得那时候的中国人活得特别豪壮刚烈,特别像一个真正的人,便疑心东方文化曾有一种春秋精神,春秋人格。

这人格的特点之一是:自尊,知耻,忘我,利他。在行为取向上则表现为:轻生死,重然诺。士为知己者死,为亲爱者死,为朋友死,为集团死,为国家死,甚至是仅仅为一句话而死,死得洒洒脱脱轻轻巧巧毫不犹豫毫不遗憾。仿佛他们就是随时准备以生命的消逝来证明生命的价值似的。其实,又岂止社会的中坚“士”者如斯呢,世风所渐,连妇孺翁媪也都个个深明大义视死如归!

《赵氏孤儿案》正是一部春秋英雄谱。这是一部高层次的大写的人在历史舞台上的对弈。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无论是公候将相还是门客布衣,无论是武士谋臣还是弱女少妇,都是高品质高素质的社会精英。

程婴,站在这舞台的中心。为了挽救全国婴儿的生命,为了保存赵氏遗孤进而匡复正义,他献出了自己的儿子,并且亲手摔死了他!之后他寄居虎穴隐忍十七年把孩子拉扯成人并且给了他健康正直的灵魂,完成平反光复大业之后因丧子而疯的病妻在他怀中逝去,他也服毒平静而终。

这是最后的牺牲。为了这一目的,多少人前赴后继!有在生与死之间请求选择较容易——死——的公孙杵臼,有……甚至还有敌对阵营中的管家!他深受主人屠岸贾大恩,却把抓到的孤儿偷送给程婴,回来又主动向主人请罪。主人问为何如此,他说,赵锐放粮救了我全家四百口。屠岸贾听罢竟然释怀说:“这么大的恩情你怎么早不告诉我?”不再追究!而他却不能原谅自己说“我身为管家你不治罪如何得以服众?”拔出短刀自刎而死!

每一个人,不管是哪个营垒哪个阶层的人都是在历史面前做出了负责任的选择,果敢,无畏。就连屠岸无疆——程婴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十七岁少年,屠岸贾之子,屠岸贾的全部希望就是把他扶上国君宝座,在发现父亲阴谋的最后时刻,也选择了先忠后孝——先救国君后救父亲;而屠岸贾为救子引开追杀主动投入罗网,在得到程婴保存儿子活路的承诺之后欣然引刀自尽……

大气!壮阔!

一个好的文化可以把鬼变成人。这就是《赵氏孤儿案》所显示的中国先秦文化精神。而一个坏的文化可以把人变成鬼。这就是《甄嬛传》给我们的启示。它让人们看到中国人的“窝里斗”可以斗到什么程度,中国人可以丑陋到什么程度。正如柏杨先生所言,什么好东西掉到了中国“酱缸”文化里都会全军覆没本色尽失!

这是一幅群丑图。变态的环境,变态的人物。从上到下,从男到女到不男不女,从太后、皇后、皇帝到妃嫔、贵人、答应、侍女、太监……在粉面慈顔媚歌软语华服丽饰的后面,是一颗颗或阴暗或猥琐或卑贱或机诈的心。没有“人”,只有主子或奴才。或者既是主子又是奴才——见了主子是奴才,见了奴才是主子,其实连皇上自己也是二者兼而有之。而说到底,在精神上,个个都是是奴才。整个大清王朝就是一个奴才文化!“人”呢?不是没有,可是一掉到这口大酱缸里,就变色了,变味了,不是死了,就是没了。这就是酱缸文化的逆淘汰功能。活下来的,得势的,全都是不人不鬼!

站在前排的就是甄嬛了。大幕初起时,她曾单纯可爱,她曾美丽善良;大幕将落时,她已面目狰狞,她已阴险冷酷……

她是活下来了。儿女也保全下来了——以别人子女的名义(顺便问一句,在他们生父临死之前还不告诉其真相,导演是何居心?)她胜利了。可这“胜利”的手段是以恶制恶你恶我更恶来一场人性恶的大竞赛近而统统变成了魔鬼!

《甄嬛传》不是全无意义。如果你能挺得住一路看下去,如果观后你能有我如上的观感的话,那它就是实现了文艺作品的认识价值。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观众也如我亲爱的弟子们一样竟然成了甄嬛的粉丝!

她可爱吗?她值得效法吗?你想变成一个甄嬛那样的人吗?

我看到,我听到,少数人理直气壮、多数人不太理直气壮地回答道:是的。

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不是了。它没有比较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倾向性(或者就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局限),没有必要的足够的批判性,从而造成了观众的思想混乱。

甄嬛是可以理解的,却是不可效法的。如果大家都变成了甄嬛,这个世界将变得多么恐怖多么不适于人类生存。

做好人不容易,做好人太难了,做好人成本太高了!的确。那么,就干脆做坏人?这就涉及到了所谓的人生观的问题了。“老师,我们有代沟。你所说的离我们现实生活太远了,你说的境界是个梦……”学生和颜悦色地开导我。

梦?人为什么要梦想?因为那是美丽的。人类学家说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会想到明天干什么。程婴那样的好人我可能做不到,可却心向往之!向往久之,行动也就有了底线——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哪怕这样要吃亏要上当要损失点利益要付出些代价……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都能这么做,世风是不就有了改变,生态是不就大有改观了呢?endprint

猜你喜欢

屠岸贾程婴奴才
《赵氏孤儿》
恢弘震撼的北昆《赵氏孤儿》
做奴才的不同境界
赵氏孤儿
门 客
做最好的自己
臣与奴才
不同程婴的不同主题——由程婴看豫剧《程婴救孤》,以及话剧、电影《赵氏孤儿》的主题
简析电影《赵氏孤儿》体现的悲剧性
赵氏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