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组织唱好队列歌

2014-01-11

政工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拍子队列歌唱

●柯 笋

怎样组织唱好队列歌

●柯 笋

唱队列歌作为一种特殊文化形式,是部队每天都要开展的经常性的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展示风貌、激发战斗精神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队列歌咏活动贴近官兵实际,随机性强,不受环境限制,教育意义直接,一直是基层连队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我军高度重视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规定“队列集会有歌声”,以此作为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抓手。

但是,一年365天,部队队列集合上千次,如何让官兵把每首歌都“唱齐、唱响、唱准、唱美”,唱出部队的士气、部队的威风、部队的精神风貌,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下面,我结合自身多年组织开展队列歌咏活动的实践,针对连队队列歌唱经常出现的问题,谈谈如何唱好队列歌。

队列歌唱顾名思义就是官兵在队列行进时的演唱。由于是在行进中演唱,就必须遵循队列行进与歌曲演唱的特性,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巧,进行必要的训练,才能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收到“齐、响、准、美”的效果。对连队来说,要唱好队列歌曲,关键是要把握好选歌和起歌这两个环节。

一、选歌

选歌很重要,选好是唱好的第一步。那么,选择什么样的歌曲适合队列歌唱呢?主要有“三选”:

一是选择速度、节拍适于队列行进演唱的歌曲。队列歌唱主要用在齐步行进中。我军队列条令规定,齐步行进的速度为每分钟116至122步。同样,每一首歌曲演唱时也有它的速度要求,一般都在歌谱上对速度的要求作有标注。例如,《强军战歌》的速度是每分钟116拍;再如,《当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的速度是每分钟72拍。选歌时,歌曲的速度要以齐步行进速度为参照,过快或过慢的歌曲都不适合队列歌唱。

在把握歌曲速度的同时,还要把握歌曲的节拍。节拍虽然多种多样,但军歌最常见的节拍还是2拍子、3拍子、4拍子,但只有2拍子或4拍子的歌曲才适合队列行进时演唱。这是因为2拍子、4拍子的强弱规律都是一强一弱,特点是比较单一、对称和方整。音乐题材方面的典型体现就是进行曲,恰好与队列行进“一二一”的节奏同频共振,这样队列行进与歌曲演唱才能达到和谐统一,才能把歌唱起来。

一般来说3拍子的歌曲不适合队列演唱。这是因为3拍子的强弱规律都是强—弱—弱,特点是比较流畅和灵活。音乐题材方面的典型体现是圆舞曲。我们知道圆舞曲也叫华尔兹,是一种适合旋转的舞曲,它与队列行进的直线方块的形式大相径庭。因此,例如《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我爱祖国的蓝天》等3/4拍的歌曲,都不适合在队列行进中演唱。

二是选择内容、情绪适于队列行进演唱的歌曲。队列行进是军人行为、动作、意志的统一,它特定的动作频率以及共同的群体行为间产生的情绪共振,使官兵处于一定的兴奋状态之中。步伐越是整齐划一,就越有助于情绪的激发。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队列行进时,我们常常用呼号来整齐队伍、调动情绪、激发斗志。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呼号,步伐便会更加齐整,精神也会更加昂扬。

从这一规律出发,选歌时就要特别选择那些内容崇高向上、情绪豪迈昂扬的歌曲,这才能与队列行进的情绪规律相吻合,更有助于将激昂的情绪向高昂的斗志转化,鼓舞士气、凝聚力量,更有助于激发官兵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如果我们选择的歌曲,内容情绪与队列行进特定的情绪相矛盾,就达不到队列演唱的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到队列行进。

有些歌曲虽然是很优秀的军营歌曲,节拍、速度适合行进间演唱,但内容情绪不对路,也不要选。例如,《小白杨》《想家的时候》等都是2/4、4/4拍,但这类军旅抒情歌曲一般来说不适于行进间演唱,因为它淡化的节奏感会干扰行进步伐的坚定统一,而铿锵有力的行进步伐又会改变和破坏歌曲所特有的抒情意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迈着雄壮有力的步伐行进,突然来一句“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那真会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我们在注意歌曲速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情绪。也就是说,不是所有2拍子、4拍子的歌曲都适于队列行进演唱。

另外,还要注意演唱的内容要与场合时机相吻合。比如,战士扛着钢枪迎着朝阳走向打靶场的时候,队列里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就更是滑稽可笑的事情了。

三是选择长度适于队列行进演唱的歌曲。行进间演唱属于运动中演唱,耗费气息大,声带容易疲劳,因此不宜长时间地歌唱。从这一生理特点出发,在选歌时,除了要尽量选择那些短小精悍的歌曲外,对于那些多段体的歌曲,可酌情减少重复。如强军战歌中《走!走!走!》这首歌,本身有三段,就可以根据情况只唱一段或两段,后面接结束句。如果部队演唱基础很好,有功底、有实力,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大的歌曲,还可以进行一点艺术处理。

二、起歌

起歌,是唱好队列歌曲的关键所在。起歌,传递、影响、制约着演唱时的音高、节奏和情绪,而“音高、节奏、情绪”恰恰是唱好队列歌的决定因素。

一是把好调的高度。起歌时,把握好调的高度非常重要。起高了,唱不上去,大家唱得特别费劲,还会影响队列行进;起低了,死气沉沉,唱不出士气。要把握好调的高度,可以用定调器,也可采用嗓音定调的方法。即先找到歌曲的最高音,再试试最低音,如果高低音都能够唱出来,那么就从最低音唱至歌曲的第一个音。以《强军战歌》为例,这首歌的最高音是高音“3”,最低音是中音“5”,这首歌曲为了在部队唱响,作者只选择了最容易演唱、最能发出本质声音的音区,只跨了6度,就充分地展现了歌曲的铿锵有力和军人的豪迈之气。我们在起歌的时候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展现我们最嘹亮最美的音区,充分展现歌曲的魅力。此外,要想起歌起得好,还要在平时多留心,对官兵的嗓音高度以及经常演唱的歌曲的音区,尽可能地做到心中有数。

在实践中起歌往往不能那么规范,还有的指挥员乐理知识不够,找不到最高音和最低音,但也有技巧可循。2009年我有幸观摩了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国庆首都阅兵”的海军学员方队的队列演唱表演,水平相当高。他们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演唱大连舰艇学院院歌《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还做了两部轮唱、声部变化、强弱对比等艺术处理,尤其是他们起歌别具一格。不是按常规从第一句开始起“在黄海之滨在老虎滩畔”,而是从最后一句起唱,这一句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从“我们的事业在大海上”唱起,尔后喊“一、二”,大家也从这一句接。因为歌曲的最高音就在这一句中,所以只要把每个人的嗓音都在这一句上发挥到极致,这个歌也就唱好了,自然没有唱不上去的问题了。

二是把准强拍的位置。在起歌时,要注意做到:强拍落在左脚上。这是因为我们在齐步行进时,第一步是左脚先迈出去,而多数的队列歌曲的第一个音符(也就是第一拍)是强拍。因此演唱队列歌曲时的重音(也就是强拍)自然落在左脚上。起错了不会有好的效果,还会把队列唱乱。例如,《祖国不会忘记我》就是弱拍起唱,这样就会把队列行进的节律破坏了,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三是注重情绪的感染作用。人的情绪具有很强的感染功能,这是一个客观存在。起歌虽然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但它对周围人在情绪上的暗示与影响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起歌也应有一个完整的过程。我们知道,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起歌也应有头、有中、有尾。头——就是起歌之前喊一两个长短有别的呼号,目的是调整情绪、振奋精神、清爽嗓子、整齐队伍,为演唱做好铺垫;中——就是正式起歌,在呼号完后立即起歌,指挥员起歌时要特别注意情绪的饱满与昂扬,要努力通过富于感染力的歌声,瞬间激发和唤起战友们歌唱的激情;尾——就是唱完后,指挥员立即喊呼号,这样可以进一步推进大家的情绪,延伸演唱的功能,增强演唱的效果。

队列歌曲演唱是实践性很强的歌咏形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体会,在经常训练中提高水平。常用的训练方法是,在每教唱一首歌曲后,在室内用踏步代替齐步,从呼号开始到呼号结束完整地演唱,直到熟练,这样就为在室外队列行进演唱时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员】

猜你喜欢

拍子队列歌唱
如此感伤
妈妈的竹拍子
队列队形体育教案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队列里的小秘密
基于多队列切换的SDN拥塞控制*
在队列里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