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震救灾行动中涉军网络舆情监控的做法

2014-01-11

政工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鲁甸救灾负面

●王 兵 陈 勇

抗震救灾行动中涉军网络舆情监控的做法

●王 兵 陈 勇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77200部队在迅速组织专业救灾队伍星夜奔赴灾区的同时,迅速启动涉军舆情监控预案,多措并举灵活组织实施,有效净化了涉军网络舆情,为高标准高质量圆满完成抗震救灾任务提供了良好舆论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聚力推进末端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地震后,部队立即成立涉军网络舆情应急监控领导小组,安排政治部领导担任组长,抽组自动化站、宣传、保卫等部门精干力量参加,负责对抗震救灾涉军网络舆情的组织领导和总体协调;与地方网监、网管等部门保持24小时联系,确保遇有情况立即响应,科学应对,稳妥处置。二是把握正确方向。采取专题学习、分头传达等办法,认真学习领会军委总部首长指示精神和军区有关规定,确保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落实坚决。及时掌握互联网上有关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和舆情动态,加强形势研判,提出对策措施。三是搞好内外协调。坚持每天早中晚组织军旅团情况通报、形势分析和对策研讨;简化工作程序,减少报告层级,防止因多方请示、多头汇报贻误处置的最佳时机。把地方网监、网管和宣传等部门纳入涉军网络舆情处置体系,建立情报互通、信息共享的监控体系和优势互补、顺畅高效的应对体系。

二、主动抓好防范,切实斩断炒作源头。一是加强教育引导。利用任务部署、休息间隙等有利时机,反复学习上级指示要求和各项管理规定,抓好“学人民、爱人民、为人民”专题教育活动,强化救灾官兵的标杆意识、纪律意识和荣誉意识。二是严格部队管控。针对救灾任务繁重疏于管、救灾力量分散难以管、广泛接触群众易失管等实际,重点加强人员、车辆管控,坚决做到“七个防止”,即防止与民争利、侵占群众利益,防止骄傲自满、犯自由主义,防止发生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防止私自进入群众安置帐篷或板房,防止与地方人员乱交往,防止擅自接受媒体采访或发布涉军信息,防止自由散漫、军容不整,引导官兵始终做到令行禁止、守纪如铁。三是抓好铁腕督导。坚持网上网下结合、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并重,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纠治违规违纪的人和事。加强对军人私自上网的监测,重点纠治发布涉军涉密信息、转发或评论抗震救灾负面有害信息等行为。

三、加强舆情监测,积极抢占工作先机。一是全面动态监测。将监测对象分为国内、国外两个方向,国内突出重点网站、论坛、博客、社区、QQ聊天群、微博客等六个类别,国外突出重点媒体、反动网站、社交网络等三个类别,通过运行监测软件、安排专人值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监测。二是突出重点监测。第一时间把“鲁甸救灾”“浑水泡面”等25个关键词添加到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实时在线监测汇总涉军网络舆情,并通过百度、谷歌等主流搜索引擎对这些关键词进行二次筛查比对,有效扩大舆情覆盖面、提高搜索精准度。突出“黄金72小时”、救灾任务转换、重大新闻发布等重点时段,抓住救援行动受阻及发生军民纠纷、事故案件等重点时机,及时发现可疑苗头线索。三是军地联合监测。借助军地平安创建活动,迅速与驻地省市网监、网管部门启动军地联动舆情监控机制,第一时间实现网上涉军舆情信息共享互通,及时掌握预警性、内幕性、行动性涉军舆情线索。

四、积极稳妥处置,努力消除负面影响。一是准确研判形势。根据发现的涉军负面有害舆情的政治性、危害性、涉密性和发展趋势、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情况,按照特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进行风险评估,迅速发布预警信息,提出应对危机的措施办法,明确军旅团的处置权限和联动措施,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增强舆情监控的预见性针对性。二是灵活高效引导。依托军区在新浪、腾讯、搜狐等大型网站开设的“成都军区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微博,组织军旅团三级网评员对涉军负面舆情进行科学有序引导。按照“重说事实、慎说原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原则,网评员以普通网民身份运用“说起顺畅、听着顺溜、接受顺心”的网言网语参与讨论,第一时间“讲真相、讲依据、讲正理、批歪理”,最大限度挤压负面有害舆情传播空间。三是固化证据追责。采取技术手段收集相关证据,协调公安机关及时锁定涉军负面有害舆情的幕后策划人或信息发布者。对一般性问题以教育引导为主,规劝当事人主动删除相关信息;对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者,坚决依法打击,以儆效尤。

【作者系77200部队保卫处处长、干事】

猜你喜欢

鲁甸救灾负面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媒体负面报道与扭亏绩效:信息传递还是监督治理?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我们的鲁甸(组诗)
让我轻轻地把鲁甸拥抱(节选)
目击
2014年云南鲁甸6.5级地震烈度分布与房屋震害特征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
救灾“吉祥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