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一则案例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2014-01-11

政工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碉堡官兵战争

●阮 俊

面向信息化战争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一则案例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阮 俊

近日《解放军报》刊发了一则题为《用老战法炸碉堡被判“零分”》的稿件。文中写到,济南军区某机步旅组织的“装甲步兵班进攻战斗”战术演练中,一名班长因进攻受到碉堡的阻碍,指挥班员下战车,上演现代版“舍身炸碉堡”,从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然而,旅长却给他们判了零分。旅长的理由是:“班长可以在车内通过信息传输系统把碉堡坐标和方位上报指挥中心,一发炮弹就能扫除障碍,何须让战士奋不顾身炸碉堡?这种既贻误战机又可能白白搭上战士生命的老战法,已不能适应未来战争要求!”案例虽然是一个日常的战术演练问题,却反映了信息化战争中兵该怎么练、仗该怎么打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现实而又深刻的课题: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

启示一:思想政治工作亟需培养官兵信息化战争思维

案例中,班长用信息化装备打了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战斗,显然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事实上,官兵对信息化战争认识上的不足是当前制约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瞄准这一问题,推进官兵信息化战争思维的建立。

一是准确传递信息化战争理论。信息化战争产生于新军事变革进程中,是以美军为主导的新的战争形态。我军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看,基础还都比较薄弱。由于缺少具体的指导和培训,基层官兵对于“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特点”等概念尚没有建立起清晰而具体的认识。处于信息化战争时代,不懂什么是信息化战争,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掌握不清,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就无从谈起。对于我军来说,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官兵思维中建立起更为具体的信息化战争概念。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理应挑起这样的历史重任,加强对信息化战争的研究和传播,促进官兵的认识和理解,从思维层面上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二是走出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有不少基层官兵认为部队信息化水平太低,根本就没法实现信息化作战;还有的认为信息化是高层的事跟基层无关。信息化固然需要依靠强大的网络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联合作战体系,但还必须依赖于信息化装备及其使用水平等基础性条件。当前,我海军舰艇装备正在实现更新换代,装备信息化水平逐步提升。比如,某新型扫雷舰装备了全新的扫雷系统,在扫雷控制系统的串联下能够实现多种模式的联合扫雷,成为我海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反水雷主力装备,将是未来现代海上联合作战中重要作战单元。这些都表明,信息化建设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起步,基层也具备了信息化作战的一些初步条件。

三是激发官兵信息化练兵的动力。近年来,某水警区部队新型扫雷舰和导弹快艇的大量入编,装备信息化含量不断攀升。经过大量探索和训练,该部在驾驭新装备上取得了突破,但如何最大程度上发挥新装备战斗力尚在艰难探索中,信息化作战能力仍处于苦苦求索的“爬坡期”。比如,某新型扫雷舰舰炮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红外瞄准仪,具备了夜间灭雷和火炮攻击的能力,但并没有就此开展实战化训练,一些官兵对这种新型作战能力还缺少主动探索的勇气和决心。面对这些现实问题,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能够主动靠上去,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官兵主动探索新装备、大胆创新训法的勇气和热情,从而推动部队信息化作战能力朝更高水平跃升。

启示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着力培养信息化人才

单单就取胜来说,案例中班长所采取的方法看似可行,但他的决策并不是最优的,他并没有有效利用装备的信息化优势,用现代装备打了一场过时的战斗,这背后隐藏了一个信息化指挥能力缺位的问题。无论战争形态怎样发展变化,人永远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要问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有什么区别的话,首先是对军人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战争不仅需要优秀的指挥员,还需要知识型、智能型的战士。首先,信息化技术装备科技含量高,其操作使用、维护保养对官兵科技素质提出了高要求;其次,信息化战争通过网络实现了指挥平面化,要求参战人员在信息掌控基础上要主动思考,学会战场信息共享与交流,从而作出科学决策,这对官兵智力和能动性提出了高要求。

一是将重点调整到信息化人才培养上。《政工条例》所规定的政治工作21条主要内容中,关于干部队伍建设、青年工作和科学文化教育等条款都明确表明政治工作具有培养人的职能,这个职能在今天应有信息化拓展。要着眼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将人才培养的方向调整到满足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迫切需要上来,重点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技术专业、新装备操作和维护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二是创造信息化人才生长的生态环境。人才生长关键在于“土壤”。在人才提拔使用标准上,要确立信息化能力标准,使信息化素质能力强的人才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要通过岗位合理编配,使国防生干部和大学生士兵能够发挥地方大学生信息化优势,特别是要鼓励他们发挥和施展创新能力。要拓宽人才生长的渠道,基层部队在使用人才的同时,更要注重人才的成长,加大信息化岗位人才的选学、送学,重点培养、储备具有信息化知识水准的复合型官兵。

启示三: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信息化战争需求进行创新

“舍身炸碉堡”的战术是董存瑞故事的现代化翻版。过去几十年中,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无数次出现,可谓家喻户晓、尽人皆知,董存瑞也成为官兵心中崇拜、模仿的英雄榜样。案例中“舍身炸碉堡”的决策显然是受到这种教育的启发,是对故事的一种机械式效仿。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种效仿已经成为“短板”。思想政治工作要盯住这一问题,实现创新发展。

一是传统方法要实现信息化改造。案例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课题:董存瑞精神——传统的战斗精神——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的价值如何体现?如何去合理宣传和弘扬?延伸开来讲,就是部队优良传统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伴随我军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它们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不一定都能适应现代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抱有“刻舟求剑”的机械化思维一如既往沿用,要对传统加以信息化改造,赋予其时代内涵,使之成为新的法宝。

二是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信息化战争颠覆了传统的战争模式,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说,网络舆论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发动的新战争,它通过媒体网络编造谎言,制造恐慌和分裂,破坏对方民心士气,影响力极大。网络舆论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是在无形的战场用“软杀伤”的方式打没有硝烟的战争,是需要高度关注的新领域。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只是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还应该赋予其作战功能。

三是加快探索军政一体化融合。一体化联合作战,强调的是各种作战要素高度融合,从而发挥系统化优势。美军海豹突击队在“海王星之矛”行动中击毙本·拉登后,第一时间执行敏感现场勘查程序,有序地拍摄大量照片、提取DNA和收集所有的电脑、存储卡、笔记本和视频影像资料,目的是为了“用实实在在的证据向巴基斯坦和全世界证明,我们抓到了本·拉登”。美军的行动表明,信息化战争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军事行动,政治因素也始终融贯于战争全过程,政治工作已经直接从幕后转到前台,从后方走向前方,甚至直接发挥作战功能。这客观上要求战场上军事工作和政治工作要实现加速融合。

【作者系91760部队泸溪舰教导员】

猜你喜欢

碉堡官兵战争
阿尔巴尼亚:人口几百万,碉堡十几万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那些不可移动的碉堡
老碉堡,该如何走进未来?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战争
太原的碉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