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2014-01-09廖天芬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血肿

廖天芬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外ICU,四川 成都610072)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3 周以上出现症状者[1],常见于小儿和老年人,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2]。本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 年1 月至2013 年4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83 例,其中男53 例,女30 例;年龄34 ~72 岁[(64.5±3.0)岁];单侧血肿60 例,双 侧 血 肿 23 例;血 肿 量 50 ~ 120 ml[(70.0±10.0)ml];病程20 ~80 天[(32±7)天],所有患者均行钻孔引流术。将所有患者按入院先后编号,单号为对照组41 例,双号为观察组4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同神经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术前协助医师完成备皮等准备工作;术后注意保持引流管周围敷料干燥,如有外渗或切口处皮下肿胀,及时通知医师,注意引流液颜色及量的变化;颅内压增高清醒及手术后清醒者取头高位,昏迷者头偏向一侧,休克者平卧位;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有关治疗的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②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外,同时注意观察肢体活动、语言、头痛等变化。③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如临床表现明显好转、引流液转清、引流量渐少,提示血肿腔已缩小;如穿刺后无血液引出,应通知医生查看是否堵管;引流液的颜色如为暗红色,为血肿引流液;如为鲜红色,说明有新的出血;如为淡黄色,提示与脑脊液相通。引流量观察需考虑患者体位情况,防止引流量过多会引起患者颅内压降低[3,4]。④患者平卧位,抬高床头15° ~30°[5],必要时约束肢体,以免因烦躁躁动将管道拔出。⑤术后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长期卧床,不利排痰,易导致肺部感染。估计短期内不能苏醒的患者应早期气管切开,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能畅,早期行痰培养及药敏,使用敏感抗菌素,控制肺部感染[6]。⑥加强营养支持。⑦观察患者有无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出汗、心悸等低颅压综合征表现,按医嘱补液治疗。⑧保持引流管路密闭,防止出现张力性气颅。如患者麻醉不清醒、症状不改善或改善后又恶化、出现新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癫痫发作、引流管有新鲜血流出或碎化软组织溢出,则为继发颅内血肿,应及时检查、处理。⑨心理护理。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肿残余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以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肿残余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共发生并发症9 例,其中观察组低颅压1 例,对照组颅内积气2 例,低颅压4例,血肿复发2 例。

表1 两组血肿残余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也是老年人多发疾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由高至低分别为颅内积气、癫痫发作、血肿复发、感染、精神障碍、低颅内压[7]。本研究我们对观察组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获得了更佳的临床效果。首先是术后患者的体位要求,术后应让患者卧于患侧,头低位15° ~30°,时间2 ~3 天,有利于残留血液或冲洗液的引流,以便脑组织压迫血肿腔使之早日闭合[5,6]。其次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术后不需要禁食,护士一定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好饮食的健康营养指导,尽量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软食为主,还要注意多饮水,才能保持大小便的通畅[8]。最后是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动热情地对待患者以及家属,耐心地倾听,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用和蔼的态度、娴熟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才能促进患者康复[9,10]。

综上所述可见,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宋玉刚,张宏宇,赵月晖. 慢性硬膜下血肿74 例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53-55.

[2]尹海斌,彭帅群,梁新晨.慢性硬膜下血肿50 例临床总结[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8):131-132.

[3]徐义昌,许兴,张勇,等.单钻孔、不冲洗及闭式引流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6):76-77.

[4]周武涛,崔丙周,王博,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及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65-66.

[5]高晨,王洪运,刘玉虎,等.外科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154 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3(9):141-143.

[6]杨朋范,王如密,江基尧,等.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18 例[J].中华创伤杂志,2010,6(8):125.

[7]吴惠文,丘宇茹,朱军.103 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1):116-117.

[8]吴泉慧,王新红.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400-1401.

[9]房玲玲.钻孔引流术治疗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85 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7):53-54.

[10]董丽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6,5(2):18.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血肿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