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采献血中人文关怀护理与传统护理效果的比较

2014-01-09吴次宁徐香兰席光湘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关怀

曹 英,吴次宁,田 浩,喻 科,白 黎,林 敏 徐香兰,席光湘

(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 成都610081)

单采血小板是一项安全、可靠、成熟的采血技术,但因为该技术存在体外循环,献血者感到献血对自身安全有潜在危险[1],初次机采献血者常会出现心理上的担忧和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献血反应的发生,严重者心理恐惧,血管痉挛,疼痛感加剧,不得不停止采集。近年我站机采科强调“以献血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应用于献血全过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9 月至2013 年2 月在我院初次机采献血者120 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2 例,女48 例,年龄18 ~55 岁,平均年龄36.6 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2 例、高中85 例、大学及以上23 例。均为一次穿刺成功,中途血管无外渗情况。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60 例,两组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体重、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0 例均使用Trima 血细胞分离机进行单采,操作护士均为熟练静脉穿刺2 年以上的护士,均选用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粗直,无静脉瓣,弹性好)。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方法,以后在询问时给予指导,直至采集结束。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和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人文关怀护理措施,满足献血者的不同需要。首先优化献血环境,保证献血环境的清洁安静。备有报刊,杂志和献血知识宣传材料,供献血者阅读。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让献血者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其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工作人员仪表整洁,服务热情周到。献血前对他们的无偿捐献表示感谢,让献血者有被尊重和认可的感觉。并运用合适的称谓及适当的身体语言,拉近彼此的距离。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沟通和解释方法。献血中密切观察献血者,了解其隐性需求,主动、及时解决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不适症状。献血后,工作人员对其表示感谢,并细致交代献血后注意事项,第二天电话回访,并再次致谢。第三,采用人性化的新举措以提高献血者满意度。为让初次献血者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工作人员采用安慰性,鼓励性语言,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采集。对有需要亲人朋友陪伴需求的献血者允许一位亲人在旁陪伴,使其有温暖和安全感。还可以利用看电视,听音乐或交谈等方式尽可能让献血者分散注意力,降低不良情绪而诱发献血反应的概率[2],并邀请定期献血的固定献血者现身说法,及时疏导不良情绪,使其情绪保持稳定和乐观。

1.3 效果评价 ①采集时间:从穿刺成功,血细胞分离机执行开始采集到拔针,结束采集程序。②不良反应:如出现头晕,胸闷,面色苍白,口唇及面部麻木,恶心,呕吐及手足抽搐为不良反应。③满意度:采集结束后,由献血者对其满意度进行评价:非常满意、满意、一般。④采集成功:按照全血成份血质量要求[3],产品袋中血小板计数≥2.5×1011/L(1u)或≥5.0×1011/L(2u)为合格产品。即达到或高于目标产量为采集成功,低于目标产量或中途回输结束为采集为失败。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 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 例均一次穿刺成功。观察者采集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 低于对照组的18.33%(χ2=14.17,P<0.05);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100% vs 86.67%,χ2=4.39,P<0.05);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采集时间的比较 (min)

表2 两组献血者满意度的比较 (n)

3 讨论

随着采血设备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无偿献血队伍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机采捐献的行列。捐献机采血小板不会对机体产生影响,但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确实会产生一种精神心理上的应激。献血者心理因素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人文关怀主要关注看护和尊重人的价值以及个性、尊严、地位、发展和自由[4]。人文关怀护理是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5]。实行人性化新举措,为献血者提供优质服务和清新优雅的环境是预防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必要条件[6]。本研究结果说明,同样是单采血小板,但由于采用的护理模式不同,其结果明显不同。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满足了献血者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精神因素造成的献血不良反应和资源浪费。同样,由于工作人员对献血者的人文关怀护理,使献血者充分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关心、被照顾,同时也会对工作人员产生尊敬和信任感,在这种互信、互助的基础上进行采集,使献血者的心理及生理反应减轻,配合度加强,使其采集顺利进行。而满意度是评价医疗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和医疗服务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集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集成功率和献血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充分说明,在单采过程中运用人文关怀护理,以献血者为中心,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能明显缩短单采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采集成功率和献血者满意度。因此,我科将人文关怀运用于单采血小板护理中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值得在单采术中推广应用。

[1]耿敬磊,陈莉.心理护理在街头无偿献血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06,19(2):143-144.

[2]庄彩梅,郑海燕,潘维兰,等.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护理体会[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5,7(4):3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血成份血质量要求. GB18469-2012:9-10.

[4]李世玲.人文关怀融入优质服务的实践[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8(8):168-170.

[5]陈向华.人文关怀护理在门诊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2010,9(8):698-699.

[6]李庆凤.捐献机采血小板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57-958.

[7]蒋义春.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者满意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52-153.

猜你喜欢

机采献血者关怀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机采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机采棉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对比分析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