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仕女画在粉彩陶瓷装饰中的影响

2014-01-02胡莉莉

陶瓷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彩瓷

曹 瑞 胡莉莉

(释艺楼 景德镇市 333000)

一、中国仕女画的起源

中国画历史悠久,中国传统三大画科分别是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和题材的不同来划分的。人物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而中国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中国仕女画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多彩,自唐代独立分科之后,经五代、宋代提高发展,形成了中国仕女画的基本格局和形式,到元、明、清几代,仕女画家及民间画师在继承唐宋格调的基础上,不断地演变、充实与发展,使仕女画造型及技法具有独特的形式,成为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风格特点。

古代仕女画,从画史记载、画论评述及迄今存世的作品分析,按历史分段、题材特点、等方面综述比较,可分五个时期:(一)魏晋成熟时期: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与楚墓中出土的《人物龙凤帛画》、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帛画相比较,魏晋时期仕女画的造型与技法已趋向成熟。(二)唐、五代繁荣时期:“仕女画”一词,从《唐朝名画录》始,唐、五代仕女画家辈出,各家流派标新竞艳,画坛出现繁荣鼎盛之局面,仕女画亦开始分科独立。唐、五代仕女画家名作很多,如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文矩的《宫中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三)宋代发展时期:两宋时期的仕女画,继唐、五代之后又有新的发展,在题材方面从表现宫廷闺阁转至历史故事与世俗生活,仕女画的造型从唐代隐艳丰腴的“环肥”变为秀丽俊俏的“佳人”。宋代优秀仕女画家及作品很多,最负盛名的有李公麟的《维摩诘像》、牟益的《捣衣图》、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宫素然的《昭君出塞图》、陈居中的《文姬归汉图》等。(四)元明徘徊时期:元明两代画坛兴起怀古之风,文人画形式兴起,仕女画趋向萧条,后虽有兴起之势,但总处于徘徊不定的状态。仕女画随着画坛脱离现实的滋长,及文人画逸气的影响,题材转向怀古与抒意,多采用虚幻的神话及诗意超脱的文学作品。这时期有影响的画家及代表的名作,元代有赵孟頫的《吹箫仕女图》、张渥的《九歌图》、钱选的《杨妃上马图》,明代有仇英的《汉宫春晓》和《百美嬉春图卷》、唐寅的《秋风执扇图》和《孟蜀宫妓图》、吴伟的《嫦娥图》,以及民间的《永乐宫壁画》、《法海寺壁画》等。(五)清代复兴时期:清代仕女画家辈出,存世作品较多,仕女画开始与民间喜闻乐见的年画相结合,使仕女画别开生面,丰富多彩,出现复苏景象。清代有影响的仕女画家及名作,有焦秉贞的《耕织图》、冷枚的《凝思图》、费丹旭的《费晓楼仕女精品》、改琦的《红楼梦仕女》、任伯年的《小红低唱图》和《群仙祝寿图》、吴有如的《仕女图谱》和《海上百艳》等等。近现代有因古代仕女画与时代距离较大,仕女画在画坛出现萎缩现象,但工艺美术却得到新的发展与提高,陶瓷、玉雕、牙雕、石雕、木雕皆塑造出许多优美的仕女形象,创造出很多优美的仕女画作品,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近现代的仕女画家如徐燕荪、潘秉衡、吴光宇、潘洁兹、王淑晖、刘凌淐、黄均、任率英、刘旦宅、戴敦邦等等,他们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仕女画作品。

二、陶瓷中粉彩瓷的起源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的瓷器品种非常丰富,详细分类可达数十种之多,粉彩是其中的一大类。粉彩又叫软彩,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是在釉上五彩(古彩)基础上吸收了铜胎画珐琅的用色,增加了桃红、广翠和不透明的玻璃白等色,对形象描绘不光用线,还用彩、笃、拍等手法,填色从平填丰富到洗染、接色等技巧,画面具有一种粉质感,粉彩也是景德镇彩绘艺术之一。粉彩始创于康熙,到了雍正时已制作极其精美,乾隆时期有十分精致的珐琅彩,俗称“古月轩”瓷,而渐趋繁缛,它更多地吸收了国画工笔重彩的影响,越来越多倾向绘画。粉彩的色彩丰富,粉润柔和秀丽雅致,形象刻划细腻生动。

三、中国仕女画在粉彩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有关中国仕女画运用在陶瓷装饰中的记载很多。雍正时期开始,粉彩瓷题材很广泛,仕女题材装饰在粉彩瓷上一般都具有特殊涵义,其寓意或福寿康宁、喜气吉祥、高官厚禄等,有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嘉庆时期,清装仕女开始盛行,题材上也吸收了中国仕女画所绘制过得经典人物,有西厢记的崔莹莹和红娘、白蛇传的白娘子和小青等等。在风格上收到了陈老莲、钱惠安、陈洪绶的影响。这个时期一些国画大家在其艺术领域上对粉彩陶瓷装饰的影响是不可估计的。这时期国画大家通过怎样的手法、技法处理国画,一部分粉彩陶瓷绘画者就随着国画大家处理国画的手法、技法运用在陶瓷装饰上。中国绘画艺术真正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逐渐使粉彩陶瓷装饰从纯工艺装饰变成具有文人味装饰的风格。到了清末民初,一批诗书画印等素养较高的文人和画家直接参与到粉彩陶瓷绘画中来,大大的促进了粉彩陶瓷装饰。极大程度地提高了粉彩瓷的绘画水平,直接或间接的培养了大批绘瓷能人。从现存世的陶瓷上可以看到,有不少作品用笔洗练、构图精妙、用色高雅,与晚清海上画派风格相近似,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如江西婺源人汪晓棠、专业绘瓷教师潘匋宇、江西新建人王琦。民国时期,就不得不谈到“珠山八友”,如“珠山八友”之一王琦是学了钱惠安、陈洪绶、黄慎的国画技法、意境,运用在粉彩瓷上。“珠山八友”之一王大凡也是运用中国画的形式入画的。这时期的绘瓷艺人大多数以瓷代纸、以料代墨,以绘画的审美意识代替陶瓷装饰意识,削弱了粉彩瓷的工艺性,提高了粉彩瓷的艺术性。建国后,政府对陶瓷艺术的振兴和发展很重视,委派梅健鹰、祝大年等人到景德镇进行指导,为粉彩瓷装饰注入新的养分。陶瓷艺人开始走入现实生活,坚持师造化、融古今的道路,用饱满的激情创作出一批融合艺术与工艺两大高水准的作品。

结 语

中国仕女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颗璀璨明珠,而粉彩瓷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是两种艺术,同时也是不可以相互替代的,粉彩陶瓷装饰既有自己从传统中的继承,也有从中国仕女画中的学习,还有从其它姐妹艺术的吸收,不断地创造出各个时代的陶瓷艺术珍品。

1、黄辉.中国仕女画技法.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0版

2、涂翼报、陈海澄.昌南先贤.南昌:百花洲文化出版社,2008版

3、袁迪中、郭国基.陶瓷装饰.景德镇:陶瓷研究杂志社1992版

4、程金城中国陶瓷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版

5、刘治贵中国绘画源流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版

6、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版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彩瓷
孙建成醴陵釉下五彩瓷山水画作品探析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邹幸 陶瓷艺术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与古代艺术大师画粉彩瓷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浅绛彩瓷欣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