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探析

2013-12-28王玉勤王乐乐贾果玲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物流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货代货运代理

王玉勤,王乐乐,贾果玲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 西安710077)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针是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 (群)能力为本位”,培养适合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以实践教学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国际货运代理》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如何深入贯彻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如何有效与实际工作岗位对接,如何培养与国际货运代理这一职业热点相符的人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值得探索。

1 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1 教学模式以理论为主,以实践为辅

《国际货运代理》是一门理论性、实务性都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明确国际货运代理的基本知识,更应熟练掌握国际货运代理的相关业务操作流程,具备从事国际货代订舱、国际货代单证及国际货代报关等职业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配套设施、教学资料等硬性条件跟不上,或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造成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明显颠倒,实践教学往往被忽视,不能有效实施。

1.2 教学组织缺乏对职业能力培养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针来看,应以岗位能力为本位。为落实这一方针,对于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组织应从职业能力培养着手,教学过程的组织应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以工作任务来驱动,以工作流程为主线。而当前实际教学中,多停留在一般知识性的介绍上,脱离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不能合理设计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符的教学体系,对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1.3 教材体系陈旧,不利于组织教学

市场上出现的教材,大多内容陈旧、雷同,不能紧密结合国际货运代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某些教材中出现的单证,是前几年使用过的单证,致使学生毕业后发现所学知识与实际偏差较大。另外,目前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教材的体系结构是“国际货代基本知识——海运货代——空运代理——铁路货代——国际多式联运——代理报检报关”。这种模块化的结构,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课程学习重复性大,无法体现能力、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针对上述问题,为符合国际货代行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避免 《国际货运代理》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脱节,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国际货代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国际货运代理是在国际贸易交往中接受货主委托,组织、实施和协调公路、铁路、海路、航空等运输过程,办理有关货物报关、交接、仓储、调拨、检验、包装、转运、定车皮、租船、定舱等业务的综合性国际物流人才。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国际货运代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水准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国际货运代理人员具体的岗位能力可概括如下: (1)业务操作能力。能熟悉航运信息,根据货主要求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及运输工具、能合理进行货物配载、货物跟踪;能熟悉不同运输方式运作流程和操作环节,能顺利完成订舱、进出口报关、换单提货等;能进行有效的运输成本核算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风险防控能力。由于国际货物运输环节多、手续复杂、时间长,再加上货物自身性质不同,会使货物在运输途中随时可能发生各种风险。货代人员应密切关注,积极采取措施预防风险事故的发生。 (3)单证处理能力。国际货物运输中涉及单证较多,流转过程也较复杂,国际货运代理人员应掌握缮制、审核、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技能。 (4)纠纷解决能力。能在货运事故发生时应能采取专业的措施进行处理,不仅能防止损失扩大,还能及时取证便于索赔;也应熟知不同国家货运事故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异同,并能按照运输契约,参照国际惯例,调查研究准确做出判断。 (5)市场开拓能力。能与承运人和托运人进行磋商,进行预定和销售服务。能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和技巧,具备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 (6)客户服务能力。能及时解答客户咨询;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满足客户的需求;能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资源整合方案。

3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应本着工学结合的方针,以上述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为基础。课程目标可细分为职业能力目标、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知识目标。

职业能力目标。根据上述对国际货代人员岗位能力要求分析,该课程应达到的能力目标包括:了解航运市场信息,如货物信息、航线情况、船舶信息、承运人信息、港口情况、运价情况等等;能进行各类运价的计算与相关成本核算;能进行国际货运代理业务的实际操作,如订舱、报关、配载装箱、拆箱分拨等待;能熟悉单证流转,审核、签发各种单证的能力;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货物运输纠纷;能对各类风险做出识别,有效规避风险。

职业素养目标。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具有较强的现场事务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职业知识目标。扎实的职业知识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基础,通过 《国际货运代理》这门课程获取的职业知识应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符,也即职业知识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应相一致。

4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实施

为有效实现岗位对接,培养国际货代行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都要紧扣新的教学目标定位,尤其是职业能力目标定位。

4.1 构建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

如前所述,当前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所用教材内容体系多以不同运输方式划分若干模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教材为纲,也是采用此种模块化设计,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块状的,无法有效融会贯通。教学内容的设计,也即知识体系的构建应转变思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设计,在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项目任务为主线”培养模式的指导下,集中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从国际货运代理人员的工作过程来看,大体划分三个过程:货代合同的准备——货代合同的磋商、订立——货代合同的履行。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此脉络来构建知识体系,其中,货代合同的准备是课程的基础内容,要求学生掌握查询航期、设计航线、选择合适集装箱箱型等基础内容;货代合同的磋商与签订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通过交易磋商环节,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货代合同的履行也是课程的核心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做箱、单证缮制、货物配载、跟踪货物等操作环节,并培养学生处理货代业务纠纷的能力。

4.2 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实际教学中,教学设计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一般是先讲授理论,再进行实践,这种教学设计方式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是不相适应的,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是相悖离的。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应当以具体直观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 (1)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理论知识应融于实践操作中,以实践操作为主绳,以理论知识为补充,二者要紧密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2)教、学、做一体化,真实达到 “学中做、做中学”。 (3)时间、地点、内容、教师一体化。在学习单元设计上,每项学习任务的内部都应遵循 “树立学习目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巩固练习”的学习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投入课堂,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求知,对培养职业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4.3 设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考核机制

为适应新的教学目标,考核评价机制也应有所创新。第一,课程考核应注重平时考核,而非期末考核。第二,考核方式应是多样化的,改变传统的试卷考核的方式,如采用课堂陈述、随机抽查、学生评比等等。第三,考核内容应紧贴国际货代职业能力需求,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培养。

[1] 陈彩凤.基于职业岗位需求的国际货代能力目标定位[J].广西社会科学,2010(9):152-154.

[2]陈晔.浅谈国际货代实务课程的改革——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J].科教文汇,2011(4):68-69.

[3] 王贵斌,朱惠君.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标准建设[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3):104-106.

[4] 沐潮.基于工学结合的 《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实践[J].企业家天地,2009(8):261-263.

猜你喜欢

货代货运代理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代理圣诞老人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
复仇代理乌龟君
货运之“云”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