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习题课应注意的问题

2013-12-09王淑珍

关键词:习题课习题数学

王淑珍

【摘 要】新课程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编制习题,避免低水平的重复,使学生拓宽学习领域,也可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初中数学 习题选择

一 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高的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二 习题选择要有典型性

数学就是要研究客观规律,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因其内在联系也常常会反映出一定的规律,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揭示规律,教给学生数学的“规律”,另外,习题的选择要克服贪多、贪全,若是所有题都想让学生做一做,这样不分析、不归类地搞“题海战术”,其结果是题量大了,学生不仅疲惫不堪,而且所得无几,既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降低了学习效率,能力也得不到培养,所以习题的选择一定要典型,不但要注意到知识点的覆盖面,还要让学生能通过训练掌握规律,达到“以一当十”的目的。

三 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

同一个班级学生的基础知识、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都存在一定差异,在习题课教学中,对于习题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处理,既要创设舞台让优等生表演,发展其个性,又要重视给学困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否则,将使一大批学生受到“冷落”,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题目安排可从易到难,形成梯度,虽然起点低,但最后要求较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学困生不至于“陪坐”,优等生也能“吃得饱”,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 进行一题多变,达到举一反三

在平时的习题教学中,如果我们灵活地改变题目的条件或结论,巧妙地把一个题目化成一组要求不同或难度不断变化的题组,不仅可以使学生易于掌握应用之要领,也可使学生能从前一个较简单问题的解答中领悟到解决后一个较复杂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不断改变条件来逐步加深研讨问题的深度。还有一些题目也可以通过不断改变结论来加以研讨,从而引导学生解题时做到举一反三。

五 教学的方式要多样化

习题课教学知识密度大、题型多,学生易疲劳,如果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容易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在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双向活动,将讲、练、思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疑点启发、重点讲授、难点讨论”的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问题的解决,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表现出风趣幽默的语言、整洁规范的板书、科学严谨的推理、生动活泼的教法、激情洋溢的教态,就会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氛,激起学生愉快的学习情趣,形成一个和谐而热烈的信息交流环境,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疲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六 营造自由与安全的教学环境

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为创造性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这里特别要重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关系中,学生才会感到心理的安全与自由,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观察思考,学生群体才会有群情激动、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创造欲望和行为才能得到激发。

七 提供主动探究与独立学习的最佳时空

学习不应是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于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因此,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要学得主动轻松,才算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一言堂”、“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这种课堂表面看来热闹非凡,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教学,只是少数学生能呼应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状况是绝对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学生自己不断地探究、体验而形成的。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最大限度地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独立学习中逐渐地形成创新能力。

多年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上几点,因此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巨大创造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为他们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他们多角度地看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养成求异和创新的习惯,努力把他们培养成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善于思考,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型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习题课习题数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巧用一题多变提高地理习题课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如何上好化学习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