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2013-12-04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旅游高职

刘 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人文社科系,哈尔滨150025)

一、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重要资源。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文化与旅游是相辅相成的。旅游接待地丰富的文化会促进旅游业发展,在接待游客的过程中又是宣传地区文化的绝佳机会。为了更好地促进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文化的认识不该仅仅停留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挖掘上,更应该使接待地要赢得旅游者对本地区文化的认同。只有对接待地地区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旅游者情感上的共鸣,游客就会产生再次来旅游体验的想法。这样才有可能使接待地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从一次性到多次性,从而实现地区旅游收益的最大化。以东北旅游业为例,东北地区浓厚粗犷的人文特色,各地方的风土人情都需要优秀的涉外导游人才来传播。所以,就三者之间关系而言,必须加强地区文化在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才能形成地区旅游产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旅游人才的高职院校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地区旅游业得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经济价值达到最大化,形成多方共赢。

2.高职旅游英语与地区文化的联系

高职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除了专业设置要符合地区经济发展需求,地区文化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相比,其就业方向更趋向于所在地区,所以要求学生了解当地文化资源与特色就显得更为必要。

二、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的薄弱性

1.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目标

旅游英语专业是专门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础知识、具有国际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英语技能、了解旅行社与旅游业务、全面掌握国际与饭店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等应用型管理人才的专业。除此之外,还要在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对英语构词和本土文化的应用与表现能力。

旅游英语要求有突出的口语表达能力。旅游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达成:成功的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所谓的成功,不仅要交待清楚交际意图,还应注意交际者的文化期待。地区文化知识的掌握与表达可以说是衡量一个涉外旅游从业人员英语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这就要求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较强,能较流利地用英语和外国旅游者交流接待地的地区文化,沟通思想,表达自如。

2.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新教学方式的不断产生,教学效果和学生们的成绩也显著提高。但是笔者却注意到我校和其他院校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越来越多的学生取得了以考查语言能力为主要形式的大型英语考试的优异成绩,却不见得能够成为一个在本地区旅游行业中游刃有余的优秀工作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目前旅游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技巧培养、轻地区文化渗透的现象。大多旅游英语专业的执教者侧重语言本身的教学,比如教授语法、教授词汇等,而恰恰忽略了文化尤其是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作为旅游英语的执教者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在旅游工作中英语不应仅仅作为工具起到沟通作用,更应该起到对旅游地区文化的介绍与传播的功能。

旅游英语教学培养对象为今后从事涉外旅游服务的人才,学生必须懂得如何在旅游过程中,把接待地地区传统文化精髓有效地传达给外国游客。这要求学生自己对接待地传统文化有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以黑龙江旅游为例,哈尔滨的乡土旅游,是本地区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除了自然风光以外,它们的最大特色就是更多展现本地区独一无二的人文历史文化。在乡土旅游的过程中对东北的“二人转”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二人转”这种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丰富的,不为西方游客所熟悉的文化内涵。要对这些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并且要有效地传达给外来游客,对这些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掌握是必须的。近年来,“二人转”是对主要流行东北三省的男女二人表演形式的称谓,以“二人转”命名,主要表现了男女演员们在台上转来转去的表演特征。若将该词直译为“pair turning”,可能就会产生其他的误解,因此,我们不妨着眼于“二人转”的表演特征,当然可以翻译为:Dance duet,但是却使得这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失去多样性。这个时候地方文化的知识储备将对跨文化交际产生巨大的益处,我们可以将“二人转”的地方文化内涵与西方文化相对比、融合,将该词译为“pair show”,意为“成双成对的表演形式”。另外,英语中的“performance”一词虽然也有“表演”的意思,但此种“表演”过于正式,对上得炕头、下得地头的“二人转”而言,还是译为“show”(表演)更好一些。由此可见,在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局限于语法和词汇的教学,忽略语言的文化内涵,也不能采用翻译式的方法来介绍文化背景,忽略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联系。

再比如,许多学生都知道“自由女神”的历史由来,却不知道“黑龙江”的名字的美丽传说,清楚“汉堡包”和山德士上校的故事,却不晓得东北名菜“锅包肉”和“道台府”的渊源,就更不用说对自己本地的历史以及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了。笔者曾对本校旅游英语专业学生(100 人)进行了一次以哈尔滨为主题内容的抽样调查,试卷共10 个题,试题涉及地区文化的各个层面,要求学生用英语表达地区文化内容,结果发现所有被试者对地区文化的表达处于几乎无从着手的状态,有的按字面直译,有的只注意语法的正确性却不注重语意的连贯性,有的简直不知所云,甚至造成笑话。每题的意译准确率只有10%左右。由此可见,旅游英语授课中严重忽视了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三、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1.旅游英语较强的实践性、实用性

无论是导游还是饭店管理、服务人员,在工作中都需要与外国人接触,并与之面对面的交谈,同时他们的工作通常贯穿于游客的整个活动之中,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是与外国人接触的第一批人,因此,旅游人才服务质量的好坏影响了国外人员对接待地的旅游印象的好坏。因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除了要掌握与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旅游知识之外,更应具备较高水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2.旅游英语的丰富文化

旅游英语的专业知识面覆盖极广,文化底蕴深厚。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宗教等知识;相关的旅游理论知识、相关的旅游常识以及广泛的专业知识等。在寻求旅游者对接待地文化的认同中,如何处理国外与国内有着巨大的文化背景的差异,涉外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一定量的地区文化知识做后盾,才能在英语的实际运用中有良好的表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文化因素,形成新的文化特质,得到人们的认可。

四、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渗透的有益尝试

为了培养出更加适合地区旅游发展的涉外旅游人才,作为黑龙江省林业系统内唯一高职院校,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在加强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做了很多课堂教学策略的调整和改革。在此介绍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期为同等类型的高职院校的旅游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1.课程设置渗透地区文化

在旅游英语的课程设置上应注重渗透地区文化。包括黑龙江省主要旅游项目中的特色建筑物、地方特色小吃、人文特色历史;同时还对地方特色的专用名词或典型用词进行深入阐释,使学生在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其地方文化内涵完成对其英文的翻译工作。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在掌握黑龙江省特色地区文化的基础上,将省内主要旅游景点内容都翻译成英文。虽然这意味着一个非常巨大、繁重的“工程”,但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们能更好地将地方文化知识渗透到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中,为这些学生将来在当地就业增强优势,也使他们在以后的实际的工作中,更好地弘扬地区特色文化。

2.创新旅游英语教学方法

当代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旅游英语教学也不例外。旅游英语教师要根据本专业的具体特点,结合本地的地方文化特色,利用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比如,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公开展示、模拟导游训练、“家乡美”英文演讲等,更多更合适的具体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丰富课堂活动。地方文化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应摒弃以往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模式,改用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使学生热爱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领会和挖掘、以及对地区文化的英文表达方式的探索,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未来旅游工作实践中做好充分的准备。

3.教学环节加大渗透地区文化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旅游英语的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环节以及教学评价环节等内容,在这些环节中都加大了对地区文化的渗透。

(1)教学实践环节的改变

定期组织旅游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基地实践,安排学生要进行模拟导游训练与展示,每个同学都要参与展示,辅导教师及时做出纠正与指导。要求学生定期提交报告,总结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自己感受到的景点文化内涵,所了解的地区发展历史,介绍品尝的当地小吃和做法以及地区土特产品。指导老师要跟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活动,以便于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英文的翻译工作。

(2)教学评价环节的改变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加大了地区文化在旅游英语成绩考核中所占的比列,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积极鼓励那些在旅游英语学习中深入挖掘地区文化、积极寻求地区文化更好的英文表达方式的学生。如果学生参与黑龙江省涉外地区旅游行程线路开发、地区旅游活动营销、地区企业形象推广等活动,都将获得更高的额外的加分。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147.

[2]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Z].2004.

[3] 王磊,李雪芳.旅游英语教学中文化知识的导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

[4] 谭冰.基于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9).

[5] 杜祥培.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探索[N].湖南日报,2010,(06).

[6] 张建英.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现状及优化[J].科技风,2010,(12).

[7] 闫丽,赵立芳.高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探索[J].科教研究,2011(02):55-56.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旅游高职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旅游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