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3-12-04阳艳美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院高职

阳艳美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南宁530003)

笔者一直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该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其中主要涉及到课堂教学、校园氛围以及教师队伍等方面,这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是一个重大课题。针对高等职业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教育的任务则更加艰巨,恰恰这方面的研究不多,而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则更不多。在此笔者仅就学院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够促进学院学分制的改革,加强素质教育。

一、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

1.课程资源缺乏

所谓课程资源,就是指“学校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全部条件的总和,是课程得以呈现的基石,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包括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活动即学生开展的各种活动;学校的条件即学生、教师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等。狭义的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教科书等”。这里简要从广义上进行分析。

本文将以南宁某高职学院为例来进行分析。该学院2002年改制以来在校舍面积、师资队伍、校园环境以及教学硬、软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逐步开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但从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资源来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一是学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识比较缺乏。2003年,学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中心,但是到目前为止都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很多教师和学生还不知道学院心理咨询室设在什么地方;教师对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缺乏判别标准和方法,学生遇到心理上的困惑,也缺乏常见的心理异常现象干预措施以及心理保健常识。二是在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等“软环境”的建设上还相当不足。首先由于学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原有办学空间基础上不断兴建土木,很多原有的校园绿化被破坏,学生课余自由活动的空间一天天变小,狭窄的校园空间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相反是压抑。其次,校园建筑物、宣传栏以及教室的陈设、装饰等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2.课程设置单一、片面

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对青年学生所造成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出现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学院该课程作为一门校级任选课,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单一性、随意性和片面性等特点。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课程设置体系,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以专门的课程类型出现。

3.课程实施缺乏应有的制度保障

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面已经向前走了一大步,但还存在一些明显不足的地方。首先,有德育化的倾向,目前的机构设置上也能体现这一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归属于社会科学部,用实施德育的方式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方法,用德育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出现德育化的倾向。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在课程教学上缺乏明确的要求,也缺乏系统的计划、安排检查和评估,因而在课时、师资及具体的实施要求上不能像其他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那样得到制度的保障。课堂教学也因为人数太多,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说对于有的学生来说是流于形式,纯粹是为了修满任选课的学分。

4.师资力量缺乏

2003年学院才开始引进心理学专业的教师,到目前为止,真正“科班”出身的仅1 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德育教师、医生或者是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半路出家,这些教师尚未能把现代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作用、特点、原则等方面的认识依然模糊不清,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之甚少甚至是从未涉及。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的应对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出台,为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政策保障,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也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利契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的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学院作为一所行业特色显著的建设类高职院校,从其办学定位上,重点是培养符合建设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随着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就业压力不断扩大,学院不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多的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自我评价、情绪管理、挫折承受、个性发展、科学学习、人际交往、婚恋态度、潜能开发、适应发展、求职择业等成长的课题。那么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则任重而道远。为使学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笔者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从源头上予以重视;改善校园环境,还学生一个自由、开化、轻松、愉悦的学习空间

要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必须更新全院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改变以往“心理健康教育虚无缥缈性”和“心理健康教育万能性”的观念。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种观念上的理论,不能可有可无;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途径,更不能等同于德育。同时学院领导要给予高度重视,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不是学校虚设的一个机构,也不是目前像很多高校一样应付上级检查的装饰门面。在学院现有条件上,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并不断改善校园环境。不要为了一时扩大办学规模,见缝插针,破坏学院原有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问卷调查的有关信息表明,学生对学院目前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相当反感。

2.克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的“课程化”,加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院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再像目前一样,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孤立进行,得不到重视,在实际的操作中失去了其应有的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也不能仅仅是目前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一门课程,应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中设置的大多数课程。在课程教学计划上,还要注意专业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融合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及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合,形成一体化系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管理,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院的课程体系中是一门新的课程,同样也有其科学规范的教学要求。首先,要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定规范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选定相对适用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自编校本教材。其次,改变其“任选课的身份”,在专业教学计划中作为公共必修课来实施,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再在任选课的范围内予以拓展。再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检查和评估,从检查和评估中发现目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不足,加以改进。最后,课程的实施需遵从制度的约束和条件的保障,根据学院制定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对照课程指标体系,加大课程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提高课程建设的指标系数。

4.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师资队伍

就学院目前情况看,师资问题比较突出。而解决的办法,同样离不开学院目前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外引内培”。首先,在引进其他专业教师的同时,同样需要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这也是学院注重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素质提高的一个的体现。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而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人人都可以上”、“谁没课上谁就去上”。学院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大多是兼职教师,在专业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应该进行优化,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即使是心理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业毕业生,不经过实践也很难在教学当中有好的效果。

[1] 王理凡.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J].教书育人,2005,(12).

[2] 陈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 门学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4,(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学院高职
初等教育学院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掠影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