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思考

2013-12-04于素云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数字化院校资源

赵 惠,于素云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徐州221116)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学习逐渐成为高职学生青睐的新型学习方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迎合了当代倡导的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理念。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直接影响到数字化学习的效果。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还不是很长,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经验还比较少,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数字化资源,不少高职学生反映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怎么能使高职学生方便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并加以有效的利用,以适应信息时代对他们的要求,作为教育技术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

一、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涵

李克东教授于2001年提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数字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网站、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和数据库等。[1]可见,没有数字化资源,数字化学习只能成为无泉之水,无本之木。

二、高职院校学生数字化学习资源需求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高职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高等性与职业性,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我们除了要培养高职学生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精湛的技术,所以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其他高校具有共性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高职的数字化资源要多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性知识;情境的营造非常重要,尽可能多地建设一些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多媒体资源、实景演示视频资源、工厂企业一线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视频等资源。[2]

本次调查的学校为徐州地区的7所有代表性高职院校,调查对象为这些学校不同专业的1089名学生,调查的重点内容是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状况。从调查的结果看:这些学校数字化学习已经初步开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数字化资源,受到学生一定程度的认同。但也发现由于学生初始认知水平以及学习习惯的不同,对数字化学习的需求表现出了多层次的更高要求。

通过对徐州地区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状况以及自己在高职院校工作的经历,本人认为数字化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所建的数字化资源过于分散,不成体系,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很难查阅到优质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

(2)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中,对同一知识点大多只采用一种媒体描述,其中以文本素材居多,未能充分利用不同媒体的优势来发展高职学生的多种智力。

(3)所建资源陈旧,没有与市场紧密结合,没有企业员工及相关专家的智慧,仅仅是专业课教师的一家之言。另外,有关技能训练、模拟演示、实验操作等视频资源较少,未能很好地体现高职特色。

(4)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与学科教师缺少沟通与合作,所建资源千篇一律,没有个性,没有真正引发学生思考、缺乏互动,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三、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若干思考

谈到高职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时,首先要充分解读其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其特殊性,结合其办学特色,才能建设起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本文结合高职的特点,借鉴了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谢舒潇提出的一些想法,以期能为本地区高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添砖加瓦。

(一)建立大型共享学习资源中心[3]

近年来高职院校建设了许多数字化学习资源,但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相差甚远。在调查中,有55.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资源不够丰富,资源分散,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针对优质资源稀少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快资源建设的步伐,在人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采取自行开发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针对资源分散难以查找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共享的大型网上学习资源中心,使教学资源集中放置,采用多用户的管理方法,专业课教师可以建立自己学科的二级子中心及教师个人的资源中心。另外,采用不同的资源分类方法和多种资源检索形式,方便学习者查阅资源;同时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优秀资源进行推荐,方便高职学生寻找到本专业的精品资源。

(二)建设资源时注重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专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在开发高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时提供了新思路。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言语、逻辑数学、视觉空间、音乐、肢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内省、自然等八种智能,[4]每个高职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并表现出不均衡性。数字化学习资源本身与多种智能息息相关,如图片与视觉空间智能,声音与音乐智能,文本、音频与言语智能等存在直接的关联。因此,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中,要注重资源的多媒体属性,对同一知识点尽量用多种媒体资源描述,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以发展高职学生的多种智力。

(三)开发具有高职特色的立体化数字化学习资源

本地区的高职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他们的生活背景、原有的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及学习习惯有较大区别,有的学生喜欢逻辑严谨的资源,譬如像网络课程;有的学生喜欢就某一问题深入地探讨,如专题学习网站;还有的学生喜欢用零散的素材自己组织学习资料等。为了满足他们这些多元化需求,我们需要开发立体化的多种类型的学习资源,既有系统性的网络课程,也有针对某一专题深入学习的专题网站,还有能涵盖某个专业主干课程的专业资源库、案例库、电子教案、名师讲座、视频教材等。另外,资源的建设应该由相关企业专家、学科教师共同参与,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创造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类似的场景,针对每个具体职业与岗位,对资源进行建设,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实训等资源,增强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彰显高职教育资源的实用性、实践性特色。

(四)资源建设时要重视“人”、“问题”、“互动”

(1)好的资源一定要有“人”。这里的人是指有批判性思维的、对知识带有强烈质疑,能够自己建构知识的有个性色彩的教师。[5]对于数字化资源而言,同样也应该做到这点。高职院校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目前已经汇聚了大量的专业课程,这些课程框架和知识点大体雷同、千篇一律,在这样的客观知识体系中,缺少老师个性化的自己建构的知识,如此千人一面、万人一说的东西学生是不喜欢的,也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着数字形式的满堂灌。

(2)好的数字化资源一定要有“问题”。问题有三种类型,即基本问题、单元问题以及客观问题,这里的问题是指前两种。基本问题是指非常大的问题,比如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永恒进步的历史吗?这个问题没有唯一答案,是值得我们学生永远追问的,这类问题能保持学生对知识的天生的欲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基本问题的下面就是单元问题,要高职的学生回答基本问题还是很难的,提供的资源多数应该以单元问题为切入点,譬如,对于“今天的中国是不是比100年前的中国进步”这个问题就是单元问题,这是就需要高职学生拿出很多事实去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合作,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能力。但在我们提供的数字化资源中,常常只有客观问题,比如,“鲁迅是不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只能论证他是而不能论证他不是,否则就是错,这样的客观问题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枯燥乏味。

(3)好的数字化资源里一定要有“互动”。现在大家都在强调互动,但很多都是低水平的互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实际上,真正的互动是教学任务驱动下的互动,譬如“有个地质勘探所,要建一所科研大楼,要满足1 0个条件,你们帮他们选址吧。”针对这样的任务学生就会开动脑筋、查阅大量资料,并与其他同学、专家学者交流,这样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学习,具备这些特点的数字化资源才是真正意义的有效资源。

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到来,为了更好地使高职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学习,我们要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使他们尽快适应数字化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做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46 -49.

[2]苏晓永.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方法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

[3]谢舒潇等.多元背景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7,(5):34 -39.

[4]胡金频.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纳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2 -33.

[5]单从凯.什么才是好的学习资源[J].中国远程教育,2011,(9):10 -11.

猜你喜欢

数字化院校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数字化制胜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