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长培训实践中的创新探索

2013-12-04娄南平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远程校长干部

娄南平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干部培训中心,哈尔滨150080)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其素质直接影响学校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我国非常重视中小学校长培训,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开启了校长专业化的培训之门。校长培训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校长的综合素养、激发校长的创新精神、增强校长的治校能力,获得高素质的校长人力资源,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十一五”期间,在“按需施训”的主题下,我省对校长培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适应黑龙江校长发展的培训特色。“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培训教育行政干部(除厅局级以上干部)923人,普通中小学校长27912人,中等职业学校校长689人,幼儿园园长1314人,共计30838人;参加任职培训3414人,提高培训11523人,高级研修4030人,专题培训8749人,海外培训196人,共计27912人;参加城市校长培训10981人,县镇校长培训8830人,农村校长培训8101人,共计27912人。校长持证上岗、提高培训率达到99.6%,基本实现了“十一五”的全员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管理、培训渠道和培训评估等方面的积极实践与创新尝试,探索了系统化的校长培训模式,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创新一:递进式的培训内容

始于2004年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教育变革,黑龙江省作为第二批进入课改实验区的省份,积极稳妥地推进课改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大事情。先期课改实验区的经验证明,高中课改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实施高中新课程的领导策略和管理方式,以开拓者、引领者、设计者、组织者、践行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诠释对新课改的理解。因此,进行有计划的、有效提升校长领导能力的、有步骤的系统性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在培训过程中,对培训内容采用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理念引领培训。以先期实验省区的成功经验更新观念;第二步实践操作培训。针对已经开始课改实验的部分学校,聘请专家进行方案点评和效果交流,为之后在全省全面启动的新课改做最后的冲刺准备;第三步经验推广培训。新课改实施满一年后,对各个学校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进行破解、释疑,对形成的典型经验,进行梳理和推广。

通过层层递进式的培训,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新课改培训班共培训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教学校长、德育校长1637人次,各类教育干部(包括县以上教育局、进修校、教育学院业务和行政干部)403人次,共计2040人次,不但成为“十一五”以来规模最大的培训项目,还为新课改在全省的成功启动、顺利实施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管理支撑。

创新二:立体化的培训模式

“十一五”以来,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点向广大农村、边远贫困山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黑龙江省教育干部培训“十一五”规划》的培训目标中,明确了在“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千余名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提高培训。众所周知,培训模式的选择是关乎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在培训过程中,面对农村校长理论基础相对较弱、视野相对较窄等具体情况,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在2007年至2010年四年间我省承担的面向农村的委托培训项目中,教育援藏项目,共培训日喀则地区小学校长135人;2008年起,承担的对农垦建三江管局中小学校长的委托培训任务,为建三江培养了大批优秀校长及其后备干部,通过这种长周期的脱岗培训模式的实践,形成了以理论研修、挂职实践和行动研究三个阶段的学习为主体,以论坛交流、网络互动、教研活动及读书自学等活动为补充,并通过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形成对学员的管理和考核的立体多维的培训模式。这种模式获得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充分认可,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及农垦建三江等地区参训校长的追踪问效,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非常满意的校长占57.1%,比较满意的校长占37.9%,平均满意度在96%。[1]培训为加快边疆及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三:多维度的培训管理

远程培训,作为一种新兴的校长培训模式,代表了校长培训多元化的发展方向。远程培训有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等优势,但也存在网络学习不易监管,学习效果难以保证等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充分挖掘资源的有效性,加强培训管理是一个重要的命题。

“十一五”以后,我省与“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及“中国教师研修网”进行合作,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行政干部、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2007年承担了教育部“校园安全远程专题培训”的千余名中小学校长培训任务;2009—2011年组织了教育部——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全省21个项目县,1050名中小学校长从中受益;2010年完成了近万人次的“全国中小学校长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和“中部十省中小学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国家级远程专题培训”;2010-2011年圆满完成“教育规划纲要远程培训”,1800余名中小学校长通过远程学习,提高了专业素质和能力。在这些项目中,通过对培训管理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完善,形成了多维手段并用的监管模式:第一,建全省、县两级管理机构,特别是实行各项目县局长挂帅和班主任负责制,加大执行力度;第二,搭建省、县两级远程工作平台,利用远程培训项目QQ群、公共电子邮箱等进行任务上传下达和资料的汇集等;第三,积极开展网络视频抽查、电子与书面考核相结合的管理措施;第四,建立激励机制,对培训中的优秀学员在科研活动和其他培训活动中给予优先安排。这些措施的建立和制度的坚持,确保了远程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校长培训的模式。

创新四:通畅的培训渠道

我们注意到,在今天的校长培训中,积极开辟新的格局,整合资源,拓宽培训渠道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利用好当地的人力、物质资源,更好地挖掘异地的资源,以资源的互联与共享,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是人们的普遍追求。如,在加强和完善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建设中,我省在已经形成的省、市、区三级教育干部培训基地的基础上,还将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和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三个国家级培训中心做为我省的校长和干训教师的培训基地,以满足我省教育干部培训的高端发展需求,从而形成了能够满足不同层级需要、不同培训标准的培训体系。

除了进行培训基地的建设,另外,还更多地促进人员的交流与互动。如,定期选派优秀校长赴先进省、市进行学习实践,并为一些市、地开展“校际交流”牵线搭桥,使校长有更多机会走出龙江,开阔眼界,更新理念,吸收、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鼓励广大校长以“全球化视野、本土化设计”的眼光反思本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管理现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治校方针和管理策略,逐步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这成为促进校长与学校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因此,渠道变宽,畅通,为校长培训带来的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创新五:科学化的培训评估

培训工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对培训效果能否进行及时了解和科学评价。因此,培训评估作为校长培训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一直受到广大培训工作者高度重视,而如何使评估工作更全面,更具权威性,我省在教育干部“十一五”评估中,通过积极探索,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以三个步骤的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套科学、实用的评估系统。首先,通过对全省十五个市(地、企)的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小学校长的现实培训状况进行深入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典型访谈等方式,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翔实地分析了我省校长培训的脉络轨迹,认真总结中小学校长工作、培训状况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了解校长专业现状与培训标准之间的差距,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反思规律,形成《“十一五”全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状况调研报告》,以此为研制我省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制定“十二五”干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事实依据;其次,对全省十五个市(地、企)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干部培训基地及校长培训基地进行分组检查,了解当地校长培训政策的有无及已有政策的实施情况,科学制定评估手册,细化指标,突出培训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及干训科研等项目,并注重检查过程中的科学性、程序性和合理性,对“十一五”期间全省校长培训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验收,并力求通过检查帮助各市、地的干训工作凝练特色、推广经验,树立典型;其三,通过总结表彰大会总结经验,部署工作,同时表彰先进、激励进步、督促改进不足。因此,对培训工作的科学评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1]娄南平.骨干校长提高培训的模式定位与效果追踪——基于农垦建三江地区校长培训班的调查[J].中小学校长,2011,(12):67 -69.

猜你喜欢

远程校长干部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远程诈骗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