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研究
——以西安市调研为例

2013-12-04李娟娟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农民工

李娟娟,张 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城市化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国家可以通过土地征收政策来扩展建筑用地,实现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而产业结构的转变需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我国以中小企业居多,“民工荒”是技术工人短缺的代名词,这一关键因素决定了产业升级的困境。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从2001年的36.72%提高到2011年的47%,大批农民进城,农民工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支主力军。由于低学历、低技能,“民工荒”没给他们带来任何机会,反而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凭技术上岗”。“技术短缺”是其职业转变的瓶颈,使其处于被边缘化的威胁中。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解决农民工问题和顺利实现城市化的一把金钥匙。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说明

西安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正在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和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笔者于2012年4-5月进行调研,共发放问卷21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5%。1980年后出生的农民工居多;初、高中学历者占大部分;农民工在求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文化水平低,缺乏相关从业技能无资格证书,户口限制已不明显;或多或少接受过培训者占到55%;在200个调查对象当中有156人有培训意愿。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分析

(一)年轻化的农民工需要发展性培训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1980年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占据了农民工群体的大部分,也成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对象。老一代农民工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既可以在城市务工,也能够返乡种地,自由流动于城乡之间,并且特殊的乡土情结使得他们最终会回归到农村。而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在城市长大。在本次调查中,16—35岁年龄组中外出打工年限2—5年者占34%,5年以上者占43.5%。长时间的城市生活经验必定带来他们生活目标、生活方式、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他们有着自己的理想,希望融入城市,这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性培训,而非生存性培训。

(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需要培训层次的提升,从“凭技术”上岗到提升技术层次

第一,经济转型是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发展的外在助推器。在经济转型压力下劳动力必须提高自身素质,符合产业升级、自主创新的要求。农民工作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首先实现“凭技术”上岗,接着顺应技术升级的形势继续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现个人技术层次的提升。第二,年轻化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这一点可以从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看出来,这一比例是46.5%,所从事的职业往往技术含量较高,低于其文化水平的简单技能培训无法满足他们的职业需求和自我发展需求。

(三)城市中工作的农民工更要求培训的效率和结果

第一,相比农村而言城市是更能体现市场经济规律的地方,卷入市场经济的人就要接受市场运行规则,农民工生活在城市,城市的快节奏使得他们对效率要求更高一些,对于职业技能培训,他们希望是短期高效。第二,因为资格证书在找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筛选作用,可以缩短雇佣之间建立关系的时间,节省成本,所以在劳动力市场中逐渐发展起来,农民工希望培训与认证相结合,在结束培训的同时能拿到一个能力的证明。

三、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特点

(一)培训以职业发展为目标

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各类教育培训不能像以前一样,仅是培养1-2种具体的谋生技能,而更应该以培训对象的长远职业发展为导向,对他们进行职业指导,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基础能力也包括核心能力。基础能力指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谋生技能;核心能力是可以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朝定夕改的职业流转速度,教育先行已是步履维艰,一步到位更是不可能,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教会每一个人如何学习,如何适应,使每一个人能自主学习,有选择性的学习。“授人以渔”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二)培训中技术层次的提升

在本次调查的200人中有156人愿意参加培训,并各自选择了自己希望的培训内容。在培训级别选择过程中,选择“中级”、“高级”及“中级或高级”的比例高达80.8%,被问及原因时有几下几种典型回答:(1)只有参加中级或以上级别的培训才能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2)技能是挣钱的钥匙,过关的通行证,高技术高工资。(3)为了获得更高的政府补贴。(4)工资高,发展空间大。此外,农民工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是推动培训层次提升的内部动力,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能低于大部分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总之,农民工对培训中技术层次提升的需求很高是教育培训要面对的现实,各类培训组织机构只有提升自己的培训层次,顺应经济发展提出的人才规格要求,才能实现自我发展。

(三)培训内容的全面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在培训期望调查中,48%的人选择两种、三种及三种以上类型的培训内容。52%的人各自选择了一种培训内容,但彼此之间的趋同性不高;选择最多的是“安全知识”、“车辆驾驶”、“法律知识”、“建筑装修”、“职业指导”、“创业培训”、“家电维修”和“计算机”。有人认为安全第一;有人认为在21世纪必须掌握的技能是计算机和驾驶;有人认为创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有利于成功转行和职业发展;有人认为学习法律知识可以保障自身权益。一部分农民工被问及“为什么选择这一技能?”时有几种回答:为了多一条选择,好找工作;掌握一技之长,适应社会发展;现在从事的是这个行业,以后打算发展下去;以前学过一点,有基础;这一行业容易赚钱;工作需要。实用性与针对性体现的非常明显,这也是考量现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是否科学,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

(四)培训方式的多样性与培训时间的灵活性

农民工群体中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单纯的理论讲解方式,他们中35.9%的人选择现场实习,39.7%的人选择理论讲解与现场实习相结合,选择电视、电脑等现代传媒的占3.2%,选择各种方式相结合的占18.6%。一部分人希望培训地点根据农民工居住地就近设置。“教育必须保持不断的运动和不停的革新。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这已变成决定性的了。”同时各种方式的灵活应用和互补性应用更能有效利用教育资源。

农民工以工作为轴心来安排自己的培训时间。本次调查中有培训意愿的156人对培训时间的期望是:选择一个月以内的人最多,培训时间“短期化”趋势明显,这是由农民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性质决定的。他们的工作时间很长,更换工作的频率很高,所以更倾向于短期灵活的培训。

(五)培训主体和培训费用担负结构多元化

培训主体大致可划分为政府、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培训机构四大类,每类都有需求,选择最多的是政府和用人单位,选择前者是因为政府的公信力,或者是为了得到补贴、创业贷款之类的优惠。选择后者是因为不会影响到打工赚钱,而且培训效率高,技能可以很快转化为薪水。选择社会机构是因为它包罗万象,更容易找到自己要学的东西。选择学校是因为学校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更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各类机构之间相互组合形成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也越来越多,其优点是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

在培训费用担负结构上,48.3%的人选择免费培训,21.6%的人选择自己付一半的钱,21.6%的人选择“不在乎钱,关键要有用”,还有7.8%的人选择完全自负。在中国农民工属于一个贫困群体,很多人希望得到免费培训,但“不在乎钱,关键要有用”说明他们期望学到实用有效的技能,“免费”不是目的。此外“自己付一半的钱”和“完全自付”说明他们不是一味索取,只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还是愿意自己掏腰包的。

(六)培训与认证相结合

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备某种职业所需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证明,它的筛选功能更公平、更细化,强调的是后天的努力。随着户籍制度维护秩序和实现社会屏蔽的作用逐渐削弱,文凭、学历、技术证书作为社会屏蔽和筛选的功能越来越突出,与各行各业的入职升迁挂钩。在本次调查中,被问及“您在求职中遇到的困难是?”时,将近30%的人选择“无资格证书”。单就这一比例来看不算高,但是相比以前的用工单位不要求证书,和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一比例也值得关注;在东部这一比例更高,接近40%的招工单位要求出示相关的技术培训或专业资格证书。资格证书将会越来越成为用工单位筛选人员的信号灯。被问及资格证书在求职中发挥的作用时,选择“很大”及“大”的占50%,这部分人中有人已取得了资格证书,并从中受益匪浅,有人虽无证书,但承认“雇主来了首先选择手持‘焊工证'或‘瓦工证'的人,如果都没有证,就问谁可以干这个活,然后通过试用来确定这个人是否真的可以干这个活”。后来笔者联系了两个建筑工地的招工负责人,询问他们的招工标准,回答和上边如出一辙,而且更愿意雇佣年轻人。

四、思考与讨论

通过对特点的总结,引发了笔者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未来之路的思考。

(一)未来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应以输入地的多样性培训为主

从农民工流动方向的角度来划分,培训分为输出地培训和输入地培训。输出地培训是一种有目标行业的预先培训或无目标行业的普适性培训。相比之下,输入地的后期在岗培训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工作需要的驱动下农民工有很强的培训动机,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提高培训成功率。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能帮助一个人达成某个目标的内部心理能量。

(二)政府积极促成用人单位培训

从农民工自身角度来讲,参加用工单位培训的好处就是“边工作边学习,不影响打工赚钱;直接培训,实践性强,效率高,技能可以很快转化为薪水”。用人单位培训相对于其他模式培训确实存在几大优点:一是针对性较强,往往针对某一具体岗位,有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二是培训效率高,因为用人单位为了让员工尽早进入工作会提高培训效率,缩短培训时间;三是用人单位对培训一般不收取额外费用,减少了农民工的培训成本,也减轻了其参加培训的心理负担。

(三)加大对农民工培训、鉴定的补贴和优惠

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农民工缺乏生活保障,而且大部分从事长时间的体力劳动,参加培训或鉴定会占用他们打工赚钱的时间,补贴可以算作变相的生活补贴;第二,在调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农民工选择政府培训是为了获得“免费”、“补贴”、“创业贷款”之类的优惠,这至少可以说明补贴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政策。

(四)完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格认证体系

具体包括减免认证费用,将认证作为一种培训效果考核制度;适当放宽申报职业等级条件,简化程序,缩短周期;积极推广,扩大农民工资格证书制度的覆盖面;完善监督过程,保证鉴定质量,提高资格证书的含金量。资格证书缩短了用工单位的招工时间,节省了招工成本,也免除了一些用工单位借着“试用“之名骗取农民工的劳动力。

[1]黄平,杜铭那克主编.农民工反贫困—城市问题与政策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编.农民工:社会融入与就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主编.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4]郧在廷,黄丹.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J].教育与职业,2011,(7):87 -88.

猜你喜欢

资格证书职业技能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包的应用研究——以安防技术应用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例
论高职院校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