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与职教专业结构调整互动研究
——以佛山市为例

2013-12-04李宗文

成人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才需求技能型产业结构

李宗文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佛山528333)

从佛山市政府于2012年出台的“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着眼,可见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优化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需求也将急剧增加[1]。当前,佛山技能型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短板,更成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制肘。因此如何实现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成为政校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2]。人才结构是指构成人才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组合联系方式,包括要素的数量、配置以及在整体中的地位等[3]。专业结构是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种类、规格、层次的要求以及对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的集中反映,包括专业的类型结构、规模结构和生命周期结构[4]。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符合人才资源流动的“推力—拉力”规律,即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两种力量不断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专业结构主要受制于产业结构,专业结构的发展要与产业结构的变动相适应,专业区域结构的形成要为地区产业结构的发展服务。只有当专业结构趋向合理时,才能有效地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培养和输送质量合格、数量及层次、种类相当的各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二、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佛山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之间的矛盾

目前,佛山处于工业化向发达经济的初级转变时期,已经步入基本现代化的第二阶段。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战略性产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逐步趋于旺盛,改变传统产业大而不强,技术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现状,客观上也需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撑。可以说,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已由“技能时代”向“高技能时代”过渡。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点在专业规划、专业设置、专业服务上。调查研究表明,佛山职业教育在专业规划上存在布点较散、规模偏小的问题,影响投入产出效益的最大化;在专业设置上缺少定期科学调查论证,对企业的现实需求反应灵敏度低;在专业服务上尚未形成与企业的双向沟通机制,导致服务不到位。由此可见,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的动态性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技能型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的根本原因。

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佛山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

条块分割、封闭发展、政出多门、统筹乏力”的弊端,而校企合作也长期受困于“校热企冷”的现象。显然,作为产业经济的管理者,政府应该从体制改革入手,整合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通过搭建人才信息发布与动态管理平台,为校企人才供求信息互动创造条件; 通过加快培育社会民间组织,为校企的人才供求策略互动设置枢纽; 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调配,为校企的人才供求资源互动注入动源。理顺政校企的利益关系,三方才能合力解决技能型人才供求结构失衡的问题,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建立“政府统筹、校企共享”的人才供求信息互动机制

技能型人才供求预测预报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首先,政府要积极发挥人才市场、行业协会、企业社团等社会民间组织的桥接功能,搭建人才信息发布与动态管理平台,收集企业技能型人才开发的数量、质量、功能关系及需求状况的原始资料。其次,政府要有效运作在大部制改革中建立起来的跨部门并联审批工作机制,依据规模性结构指标、素质性结构指标、年龄性结构指标、产业性结构指标、速度性结构指标、紧缺性结构指标、效益性结构指标等七个局部结构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撰写年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全面反映重点专业、紧缺专业、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人才的分布和变化特征,确定人才开发的紧缺专业和岗位类别,引导重点领域人才开发工作,为职业教育专业设计和人才培养方向提供参考依据[5]。再次,职业院校在政府技能型人才开发分析报告的导引下,依据规模、结构和能级等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吻合度指标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最后,职业院校将技能型人才预期供应状况通过人才信息发布与动态管理平台向企业发布,以此实现人才供求信息互动。

2.建立“政府引导、校企共创”的人才供求策略互动机制

政府应该以提升支柱产业,建设品牌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引导企业面向职业院校以产业对接专业的方式组建行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力促校企在人才培养策略与人才储备策略,专业教学策略与行业培训策略之间创造互动。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应该在充分利用人才供求信息互动机制的同时,向委员会全面深入咨询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实际情况,以专业群为单位调整专业结构,以主体性专业群为核心,在确立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的同时,产出较大的办学规模效益,保证支柱产业的人才供给;以支撑性专业群为骨干,办出学校的品牌专业,为品牌产业的建设注入优质人力资源;以拓展性专业群为辅助,做大支撑性专业,拓展主体性专业,开发与之相关的新专业,为新兴产业的起步提供源动力。[6]各专业群的专业教学标准必须始终与相关产业的行业标准以及岗位培训标准同步更新,对于不匹配的专业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淘汰、改造、优化等强制性调整,实现属于就业前教育的专业教学与属于就业中教育的行业培训之间的无缝衔接。这样才可以确保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在规模、结构和能级上与产业结构吻合,做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上岗。

3.建立“政府调控、校企共建”的人才供求资源互动机制

在佛山市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政府应该积极发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等资金杠杆作用,打破校企合作的利益壁垒,调控产业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在政府的协调下,校企可以建立以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等价交换为宗旨的双向会员制,紧扣双方对技能型人才的共同利益关切,聚合双方的利益关系,以投入定回报,实现利益的双向流动[7]。在会员制的框架内,校企可以共建区域共享型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以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标准、核心知识、关键技术、典型案例等资源与企业的行业标准、技术标准、培训资料、生产项目等资源相融合,并定期更新,同时,还可以按照“产业导向、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建设备对接产业和技术对接企业,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职业教育实训实习中心[8]。在人才供求资源互动中,形成中高职衔接、公民办并举、校企合作一体、培养使用同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与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结构调整良性互动提供可靠保障。

产业转型升级引发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调整,是产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与技能型人才需求结构调整相一致,则是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没有对人才供求信息的动态收集和预测分析,专业结构调整就前提缺失;没有对企业人才开发策略动向的准确判断和全面把握,专业结构调整就导向不清;没有对专业教学资源的定期更新与同步升级,专业结构调整就保障乏力。因此,只有当人才供求信息、策略和资源互动起来,职业院校通过专业结构调整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主观愿望才能真正实现。

[1] 佛山市政府网.2012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DB/OL].2012-01-16.http://www.foshan.gov.cn/zwgk/zfgzbg/201201/t20120116_3464681.html.

[2] 杨燕.产业结构调整对教育层次和科类结构的影响[J].教育评论,2000,(1):7.

[3] 赵光辉.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的一般规律研究[J].商业研究,2008,(2):38-43.

[4] 彭世华.试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结构优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43.

[5] 张跃雄.人才预测预报系统研究[J].人才开发,2002,(7):35-36.

[6] 李艳娥,吴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7,(31):39-41.

[7] 李宗文.区域经济视阈下校企双向会员制的可行性探究——以佛山市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1,(18):179-180.

[8] 李宗文.高职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J].职业技术教育,2012,(2):82-83.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技能型产业结构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产业结构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