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临床分析

2013-12-01陈天红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6期
关键词:免疫病米特红斑狼疮

陈天红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内三科 云南 开远 661699)

风湿免疫病,是医院内科学领域中的的一系列疾病,主要由意外创伤、居住环境潮湿、体弱多病等方面的影响而发生,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风湿免疫病的一种并发症为血小板减少,一般来说,血小板减少可分为特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风湿免疫病合并血小板减少。[1]血小板减少率及减少的程度和出血的严重度因不同的风湿类型而有所不同。进行治疗时大部分患者对于使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有明显的反应,但是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虽然低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但是血小板可见显著减少、出血症状较为重,而且对于一般的免疫抑制剂反应较差。[2]本次的研究中对各类风湿免疫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进行探讨分析,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2例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1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收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有292 例,选择其中并发血小板减少的52 例患者占17.81%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患者的年龄在3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2岁。有22例患者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6例患者为干燥综合征,2例患者为系统性硬化,3例患者为炎性肌病,2例患者为系统性血管炎,3例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银屑病性关节炎、白塞病、混合型结缔组织病患者各1例。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选择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此病的发生率、血小板减少率以及出血程度,对比不同种类风湿免疫病合并血小板减少对于各临床治疗的反应。

2 结果

2.1 52例患者风湿免疫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因其不同的病症而有所不同,详见表1。

2.2 本次统计显示,到我院进行治疗的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7.81%,研究的52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干燥综合征(34.62%)、20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38.46%),在临床比较常见。皮肤瘀斑为临床一般表现。骨髓象大部分未发现异常,产板无减少,巨核细胞成熟无障碍。病情较为严重时血小板能够降到15×109甚至达到10×109以下,引发眼、口腔以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此类患者以干燥综合征为多见,而且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差。后同时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血小板数量上升到50×109的水平,且自发出血的现象停止。

表1 风湿免疫病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

3 讨论

风湿免疫病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而血小板减少作为其并发症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减少两种。风湿免疫病并发血小板减少作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一部分在临床也极为常见。[3]主要以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为主。在干燥综合征患者中,有的患者出现血小板明显减少的临床症状而且伴随严重的出血,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发病机理方面,其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比,此病症不是以合并有血小板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产血小板差、巨核细胞成熟障碍为主要特征,[4]而是生产了相对于结缔组织自身 抗体所介导的造血负调控因子,由此其治疗方法及治疗后的临床反应存在很大程度的不同,对于这一类的血小板减少症,在进行治疗时一般会考虑同时使用相应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比如环磷酰氨、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但是此类免疫抑制剂的一个较大的缺点就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细胞毒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很大(尤其是对于生殖系统而言),而干燥综合征患者中大约有44%的患者合并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5]同时骨髓巨核细胞产板差,若患者有免疫损伤就很有可能会累及到造血前体细胞水平,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激素加量,使用普通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有较差的反应,而且患者的病情较难稳定。[6]

本次研究的52例患者中有18例出现干燥综合征(34.62%)、20例出现系统性红斑狼疮(38.46%),在临床比较常见。皮肤瘀斑为临床一般表现。骨髓象大部分未发现异常,产板无减少,巨核细胞成熟无障碍。病情较为严重时血小板能够降到15×109甚至达到10×109以下,引发眼、口腔以及消化道出血。临床上此类患者以干燥综合征为多见,而且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较差。后同时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后获得了较好的疗效,血小板数量上升到50×109的水平,且自发出血的现象停止。患者在治疗时同时使用来氟米特片进行治疗,每天口服10mg~20mg,出血现象得到控制,血小板水平上升到(40~50)×109,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分析来氟米特片的作用机理是对二氢乳清酸脱氢酶以及络氨酸激酶的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抑制合成嘧啶,从而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活化,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经本次的研究我们认为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合并血小板减少有较高的发生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干燥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部分并发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严重的情况,在治疗时激素加量,使用一般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临床效果不佳,但是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1] 王泳.来氟米特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2):188-191

[2] Schattner A,Friedman J,Klepfish A,et al.Immune cytopenias as the presenting finding in primary sjogren's syndrom[J].Quarterly journal of medicine,2010,93(12):825-829

[3] 张幼莉,江海燕,庞学丰,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103 例血液学变化[J].临床内科杂志,2011,8(1):55-57

[4] 程永静,王芳.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损害与免疫学各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J].中华临床保健杂志,2011,14(23):230-231

[5] 徐胜前,连莉,徐建华,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重度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11):760-762

[6] 杨波,闫慧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分析[J].临床荟萃,2012,27(2):136-137

[7] 周京国.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治疗策略[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02,6(7):1680-1682

猜你喜欢

免疫病米特红斑狼疮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自身免疫病及免疫检验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探讨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手段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
四元数矩阵方程组的η-厄尔米特解
风湿免疫病血液系统损害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治疗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