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式排班表的设计与应用

2013-11-28彭巧君彭晨星彭晓静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班次护士长病区

◆彭巧君 彭晨星 彭晓静*

彭巧君1 彭晨星2 彭晓静2*

1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2 郑州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排班表是护士长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统筹安排,行使权力性影响力的结果,是具有法律追溯效力的重要护理表单[1]。随着功能制护理模式向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转变,原有护士排班表已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地排班,提高管理效能,是护理管理者需探索研究的课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1 传统排班表存在问题

传统排班为集权式排班[2],是护士长根据个人主观意愿与经验进行排班。其内容较简单,主要包括护士姓名、本周班次、备注3 部分。护士姓名排序主要根据班次排序,如责任1 班、责任2 班、责任3班、前夜班、后夜班、办公班等。它主要有以下缺陷:(1)形式混乱。医院有临床护理单元85 个,各病区护士长排班基本是经验式排班,班次名称混乱,具有随意性、不合理性。(2)内容单一。缺失应急人员、弹性调配病人及护士、本周开展护理培训及考核等重要内容。(3)时间刻板。所有护理单元均采用每班8 小时、每日3 班制的周或月排班模式,每班工作时间固定,未充分考虑“以病人为中心”的需求。(4)未充分体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如责任制、护士分层、危重病人分管等反映不全或缺如。

2 改良式排班表的设计与实施

2.1 设计

2.1.1 基线调查于2012年2月收集66 个临床病区198 份护士排班表进行基线调查。结果发现,护士排班表模式多达9 余种,班次名称多达21 个,值班时间不一(有7 小时制、8 小时制、12 小时制、8小时连班制等),反映内容共3 ~11 项,差异较大,亟需改进。

2.1.2 设计 基于基线调查结果,护理部广泛征集临床病区护士意见与建议,组织科护士长根据需求设计改良式护士排班表。注意更改时间安排不合理的班次,取消无具体职责的机动班或传统功能制班次。

2.1.3 排班要求 病区护士长采取分权式排班方式,召开病区护士例会,讨论排班相关事宜,如班次名称变更、班次主次、班次时间等,人员安排做到年龄、学历、资历、能力互补,使工作互不重叠、互不干扰,既能保证重点又能照顾一般。

2.1.4 格式及内容 改良式护士排班表包含内容有:(1)病区护士姓名后缀护士能级,即姓名+能级(N1~N4);(2)班次名称,有责班、夜班、主班、早晚班、行政班等5 个班次;(3)责任分组(责任1、2、3、4…);(4)各责任护士包干护理病人数,如1 ~8 床;(5)危重病人分管(注明高能级护士主管病区病情最重的病人)及应急护士(分设科内应急护士、院内应急护士2 个类别,并留有联系方式);(6)弹性调配护士及病人情况,即在排班表下区设有调配登记栏;(7)一周护理工作重点,如培训、考核、检查、会议、温馨沟通栏等。如表1 所示。

2.2 实施

2.2.1 实施对象 2012年3 ~12月在66 个临床病区统一采用改良式护士排班表,观察使用效果。

2.2.2 实施方法 护理部将改良式排班表制作为电子模板,通过医院OA 系统下发给内、外、妇、儿、重症5 个科室试用,2 周后根据反馈意见再次修改并征求意见。试点病区均认为该排班表优化了班次名称、内容,方便护士阅读与记忆,突显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理部决定在全院66 个临床病区统一使用改良式排班表。

3 效果验证

改良式护士排班表使用3 个月后,护理部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问卷主要从改良式排班表的方便性、明晰性、规范性、合理性、信息量、温馨感等6 个维度进行考量。问卷按病区发放,各病区护士长遵照每个能级护士调查1 名的原则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15 份,填写不完整按无效问卷处理。回收有效问卷206 份,有效回收率为95.81%。调查结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改良式排班表与传统式排班表在规范性、信息量及方便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护理人员排班是病区护士长的主要管理方式。等级医院评审对护理工作考核指标之一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全面落实[3]。排班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家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开展的程度。

4.1 改良式排班表的作用

改良式排班表增强了病区护理工作计划与组织作用。临床护理工作源于护士对于合作的需要。改良式排班表的各个班次固定轮换循环,具有连续性和一定规律性[4],便于护士更好地安排工作及生活。通过排班表,形成了有机的组织结构,增强了护士间的默契,做到了有效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护理工作质量[5],提升了病人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7.5% 的护士认为传统排班表反映信息量较少,导致许多事情需要护士长反复交代或强调;改良式排班表整合了工作信息,并准确传递给每一位护士,为工作提供了便利,赞同者达97.7%。

4.2 改良式排班表的优势

4.2.1 彰显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护士排班方式没有绝对完美,只有根据临床实际灵活运用、取长补短,才能提高护理人力资源利用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深入,强调根据护士能力分管病人,动态调配护士。改良式排班表将弹性排班与量化分管病人相结合,要求护士长在排班时遵循护士“互补增值”原则,做到年龄、学历、资历、气质、技能及能力互补,全员参与,形成团队合力,有利于责任护士为病人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

表2 护士对两种排班表的评价比较(n=206)[人(%)]

4.2.2 扩大了排班表功能 护士排班表的主要目的是合理安排人力,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效果[5]。改良式排班表清晰美观,将应急护士、周工作重点、培训考核要点、未注册护士监管、温馨留言等列入其中,既规范了排班表格式,又赋予了排班表一定的管理与沟通职能,扩大了排班表功能。

4.3 思考

4.3.1 改良式排班表的局限 改良式排班表对于特殊护理单元不完全适用,如手术室、血液净化室、产房、急诊急救、门诊等,需根据上述科室特点修订后使用。此外,若护理单元人员配置未拉开层次,会导致责任组缺乏高层次护士,排班时难以做到护士能级与分管病人相匹配。

4.3.2 需注意均衡平等原则 排班时护士长需根据病人病情及数量、护士业务能力、能级等全盘考虑,合理安排人力,做到新老搭配、一视同仁,做到各个班次轮转机会均等,使护士充分发挥工作效能,提升护理质量。

4.3.3 固定排班与弹性排班应有机结合 固定排班具有简单、工作有序等特点,弹性排班则能更好的确保病人安全。使用改良式排班表需要护士长充分考虑病人需要及病情、护士能力等,适时将“控制理论”与“需要层次论”在排班中灵活运用,将固定排班与弹性排班有机结合。

[1]陕海丽,王 颖,李 丽.护士月排班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7,(2):57.

[2]李继平,主编.护理管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1.

[3]顾勇伟,杨亚州,杜良达.第二周期医院评审的特点及未来趋势[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4):23-25.

[4]叶秋云,马爱琴.放大护士排班表的功能[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1):41.

[5]赵亚瑞,芦国芳,李颜沁.护士排班模式改变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1):102-103.

猜你喜欢

班次护士长病区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考虑编制受限的均衡任务覆盖人员排班模型①
等 你
公交车辆班次计划自动编制探索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客服坐席班表评价模型搭建及应用
病区护士戴手套操作预防职业危害性感染的依从性调查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