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狂犬病病例的诊断报告

2013-11-22刘思当吴好停

中国兽医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胞浆狂犬小脑

刘思当,吴好停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 泰安271018;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 海淀100081)

近几年来,我们先后诊断过几起牛狂犬病病例,多数为奶牛,也有黄牛,多者死亡十几头,少者数头,少数病例有狂犬咬伤史,多数病例未见狂犬咬伤史。发病牛几乎100%死亡,对患病牛场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病情况调查 2012年3~5月,对山东济宁市某奶牛场饲养奶牛300余头进行了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发病牛的临床症状以及剖检病变进行观察并记录。

1.2 病理组织学观察 分别取送检奶牛的小脑、大脑皮层、大脑海马回等部位的脑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并用含碱性复红和美蓝的Seller氏染色液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证实狂犬病胞浆包涵体(见后插-彩版图1)。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情况 山东济宁市某奶牛场饲养奶牛300余头,2012年3~5月份先后有7头7月龄至一岁的育成牛及3头产犊1~2月龄的成年牛死于狂犬病,给养牛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2.2 临床症状 病初表现精神沉郁,饮食欲下降,吞咽障碍,流涎,发热不明显,不时仰头哞叫。发病3d左右出现前腿站立不稳、摔倒、间歇性兴奋冲撞、起卧不安等症状。病程一般4~6d,病至后期严重脱水,行走摇摆,继而发生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后衰竭死亡,在死前仍表现哑声吼叫的张口动作。有的兴奋与沉郁交替出现,最后倒地不起,转入抑制状态,最后以麻痹死亡。

2.3 病理学诊断 畜主自行剖检未发现任何肉眼可见的病理变化,怀疑神经系统疾病,特送两个牛头前来学校诊断。我们对小脑、大脑皮层、大脑海马回等部位的脑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发现,小脑浦金野细胞变性肿胀,核淡染或消失,绝大多数病变细胞的胞浆内见1~3个圆形或类圆形、1~6μm、红染的包涵体,大脑海马回的锥体细胞也见有同样的包涵体;脑膜和脑实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有的血管周围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切片Seller氏染色液染色,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包涵体呈淡紫色,使H.E.红染的狂犬病胞浆包涵体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3 防治

若发现牛被可疑动物咬伤,应对伤口彻底进行消毒处理:伤口扩创或针刺、挤压出血,用肥皂水、75%酒精、5%碘酊等反复清洗、消毒。24h内(越早越好)注射狂犬病疫苗,间隔3~5d注射两次,每次皮下注射量25~30mL。有条件的可在咬伤后注射狂犬病血清,剂量0.5mL/kg体重。

4 体会

近年来,牛的狂犬病病例并不少见,近3年我们就先后诊断牛狂犬病4例,其中3份为奶牛,死亡奶牛19头,所以,在农区狂犬病是危害养牛业的重要疫病之一,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有文献显示,1985年全球因狂犬病死亡牛就达10万多头,年损伤高达3 000万美元。

多数病例未曾被狗或其他动物咬过,这就意味着被狂犬咬伤并非牛狂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尤其要注意吸血蝙蝠在该病传播中的作用,如2004年,巴西曾经发生过严重的吸血蝙蝠传播狂犬病事件,至少300人遭到袭击,并造成19人感染狂犬病死亡,在美国,狂犬病患者也主要与蝙蝠咬伤有关[3]。另外,病牛因流涎经口腔传播可能是牛狂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由于无咬伤纪录,病牛症状又不像犬那么明显,所以,许多牛狂犬病病例未被及时发现或被误诊。

牛狂犬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是最直接、最快速、最确切的诊断方法,检出率最高的是小脑浦金野氏细胞,其次是海马回的锥体细胞,所以,病理取材一定要包括小脑和海马回,除用传统的H.E.染色外,若用荧光抗体脑切片染色,能提供更确切的快速诊断。

[1] 刘涛,王瑞.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思考[J],现代畜牧兽医,2006,5.

[2] 李道飞,李家模.一例水牛狂犬病病例报告[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4):11.

[3] 赵丽.世界各国如何防控狂犬病[J],中国动物检疫,2006,23(11):48-49.

猜你喜欢

胞浆狂犬小脑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 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 表达的影响*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研究进展
宏基因组学诊断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动动小手和小脑
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流程图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
武汉科前发布HB2000伪狂犬疫苗
高龄老年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性肾衰竭患者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