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稻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技术

2013-11-08沈建庆方志峰程勤海陆志杰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禾本科共生稻田

沈建庆,方志峰,程勤海,陆志杰

(1.浙江省海宁市丁桥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海宁 314400;2.海宁市植保站,浙江 海宁 314400)

稻田杂草速生是影响水稻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对于免耕直播田,采用机械插秧后,稻田杂草危害相对较少。一般情况下采用化学除草剂能迅速扑灭草害,但长期使用单一药剂易造成杂草种群和发生规律的改变,大量多年生难治杂草种群迅速繁殖,同时杂草的抗药性以及除草剂的药害问题也日趋严重。为此,在杂草的防除策略上,应尽量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提倡采用生物措施来综合治理。

稻鳖共生技术是指在稻田内套养鳖,采取种、养殖相结合的方式,组建了稻鳖互利共生的复合生态农业和安全生长的稻田生态系统。稻鳖共生是利用鳖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压草、控草的目的。为研究机插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的防控效果,探明以鳖控草的具体防控方法,开展了机插田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技术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鳖种为中华鳖,规格为0.4 kg·只-1。30%苄丁可湿性粉剂 (宁国市朝农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1.2 处理

试验设在海昌农户承包田中。6月20日大田机耕,次日插秧,行株距0.30 m×0.24 m。试验设3个处理:A 为稻鳖共生;B 为667 m230%苄·丁可湿性粉剂150 g;C 为空白对照。不设重复,示范面积360.5 m2。6月27日 (插后15 d)按667 m2投放中华鳖200只,30%苄·丁可湿性粉剂150 g 拌尿素7.5 kg 撒施,并保水5~7 d,以田水不淹没秧苗心叶为准。

1.3 调查方法

每处理随机调查18 点,每点0.11 m2。中华鳖投放后20 d,调查残存禾本科杂草数量,计算株防效;投放后45 d,调查残存禾本科杂草数量和地上部分鲜重,计算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2 结果和分析

中华鳖投放20 d 后调查结果 (表1),稻鳖共生区阔叶草、莎草、禾本科草的株防效分别达到85.9%,75.0%和62.5%,总草株防效为84.9%;同期使用30%苄·丁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分别为91.1%,100.0% 和 87.5%,总 草 株 防 效 为91.3%。由此可见,稻鳖共生控草效果显著,就总草株防效与药剂防治相比,差异不明显。

表1 投放中华鳖20 d 后各处理的杂草株防效

中华鳖投放45 d 后调查结果 (表2),稻鳖共生区阔叶草、莎草、禾本科草和总草的株防效分别达到87.9%,80.0%,60.0% 和86.9%;同期使用30%苄·丁可湿性粉剂的株防效分别为93.1%,100.0%,90.0% 和93.1%。稻鳖共生区阔叶草、莎草、禾本科草和总草的鲜重防效达到88.7%,78.6%,62.9%和87.9%;同期使用30% 苄·丁可湿性粉剂的鲜重防效分别为93.8%,100.0%,92.2%和93.8%。由此可见,除了禾本科草防效稍差外,其他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与药剂防治差别不大,尤其对阔叶草和总草防效显著。

表2 投放中华鳖45 d 后各处理杂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田种养结合以鳖控草是可行的,结合一定的水浆调控,稻田养鳖可以有效防除机插田大部分杂草,总草防效与化学防除相当,对于后期存有的少量杂草,可通过人工来拔除。

稻田养鳖解决了传统稻作生态系统生产与层次单一,无法通过自身系统来控草,只能通过化学除草来减轻对于水稻的危害的问题。鳖的引入增加了食物链高端生物的种群,丰富了水稻田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机插田水稻植株间的空间。通过鳖的爬行和进食杂草,不仅保证了鳖的生长,还起到了控草、灭虫、净田的良好效果,又能协调水稻群体与个体、水稻与杂草间竞争的矛盾,改善了水稻群体的生态环境。稻鳖共生生态控草既可免除机插田因杂草防治带来的农药面源污染,降低成本,又能有效地提高水土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

[1]王寒,唐建军,谢坚,等.稻田生态系统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控制[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 (5):1132-1136.

[2]张永明,魏云亭.天津地区稻田生态养鳖技术要点[J].天津水产,2010 (4):36-38.

[3]姚卫平,施文,陈国明,等.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制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 (5):207-208.

[4]王宏富,韩忻彦.中国农田杂草可持续治理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 (3):275-277.

[4]李保同,石庆华,方加海,等.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病虫草调控技术及其效应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11-115.

猜你喜欢

禾本科共生稻田
稻田摸鱼记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稻田里的稻草人
芦根及其混淆品的鉴定
禾本科植物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