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盐县设施蔬菜基地劳动用工变化趋势

2013-11-08姜伟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增幅用工现代农业

姜伟锋

(浙江省海盐县农业经济局 经作站,浙江 海盐 314300)

近年来受国家惠农政策推动,各类主体纷纷投入农业领域,各种类型的基地、农场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增长迅速。设施蔬菜产业作为高投入、高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用工因素是影响效益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研究劳动用工因素对今后设施蔬菜发展的影响,选取了海盐县现代农业基地 (2001年成立,设施面积2 hm2,劳动力6~8 人,年产值在34 万元左右)作为典型样本,旨在通过对其近10年劳动用工变化的分析研究,明确设施蔬菜劳动用工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供新近和将要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主体参考。

1 劳动用工情况及趋势

1.1 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

据2002-2012年基地劳动力年龄统计分析结果 (图1),平均年龄从2002年的48.2 岁到2012年的63.2 岁,增加了15 岁,年均增加1.36 岁;最小年龄从2002年的38 岁到2012年为53 岁,增加了15 岁,年均增加1.36 岁,跟平均年龄增速持平;而最大年龄从51 岁增加到70 岁,增加了19岁,年均增加1.73 岁,增速高于平均年龄的增速。上述3 项指标均呈现增加趋势,说明设施蔬菜劳动用工年龄结构偏大,呈老化趋势。从最大年龄变化看,劳动力老化现象在加速。

1.2 劳动力文化程度持续降低

通过对劳动力文化程度结构统计分析 (图2),文化程度明显偏低,主要是小学、半文盲和文盲。

图1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年龄结构

图2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文化程度分布

中学学历仅多年前曾出现过,近10年已无中学学历从业者。小学程度的劳动力基本保持稳定,比例在42.9%~66.7%波动,并呈略微下降趋势。文盲、半文盲劳动力比例却呈上升趋势,由2002年的25.0%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42.9%,增长了17.9个百分点。

1.3 劳动力性别比例不合理

据统计,现代农业基地男女比例一直稳定在1∶5~1∶7。由图3 可见,劳动力性别主要以女性为主,男性比例明显偏低,且常年只保留1 人。设施蔬菜生产技术要求高,对设施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技术等男性较女性有明显的优势,过低的男女性别比显然无法跟设施蔬菜生产的要求相适应。

图3 现代农业基地男女比例

1.4 劳动力成本增加

1.4.1 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

通过对2005-2012年间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工资的统计分析 (图4)可见,2005-2007年基地每667 m2劳动力成本维持在1 400 元以下,2008年开始每667 m2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由2007年的1 364 元增加到2012年的3 869 元,增幅为183.65%。

图4 蔬菜基地667 m2 平均劳动力成本

通过对劳动力日均工资分析可知 (图5),2005-2012年日均工资持续增长,由2005年的21.68 元·d-1到2012年的57.58 元·d-1,增长了35.90 元· d-1,增幅为165.6%,年均增幅为20.74%。从年同比增速看,2005-2010年6年间劳动力日工资增速波动较小,年均增速保持在10.4%~13.7%。2011年以后,日均工资增速上涨。2011年较2010年同比增长32.0%,2012年又较2011年同比增长15.0%;2年间日均工资由37.96 元·d-1增长到了57.58 元·d-1,增长了19.62 元·d-1,增幅达到了51.69%。

1.4.2 劳动效率呈下降趋势

经分析,按每个劳动力每年工作330 d 计算,每人可管理的设施蔬菜面积呈下降趋势。由图6 可见,2007年前劳动力效率逐步提高,平均效率为每人每天0.39 hm2;2007年后劳动效率逐步降低,平均效率为每人每天0.33 hm2,下降了0.068 hm2,降幅达到了17.23%。劳动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与劳动力老龄化趋势相符。

图5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的日均工资

图6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效率

1.4.3 基地不同工种工资差异变化

通过2005-2012年间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长期工、临时工)日均工资的统计分析 (图7)可知,两者均呈增长趋势。长期工由2005年22 元·d-1增至2012年70 元·d-1,增长了48 元·d-1,增幅为218.2%;同期临时工由20 元·d-1增至55 元·d-1,增长了35 元·d-1,增幅175.0%。说明长期工工资增长显著高于临时工。2011-2012年表现更为明显,2年间长期工工资增幅为75.0%,而临时工工资增幅为57.1%。两者间绝对差额2010年前较小,为2~6 元·d-1;2011年后急速拉开档次,达15~20 元·d-1。这是基地长期熟练工日益短缺现象的反映,即通过大幅增加工资来保证基地熟练工人数。

图7 现代农业基地长期工、临时工的日均工资

1.4.4 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农资

通过对劳动力成本和农资成本的分析比较发现,劳动力成本增长明显快于农资成本增长。

由图8 可知,2005-2012年间现代农业基地每667 m2劳动力成本由1 367 元增加到3 869 元,增幅为183.0%,年平均增幅为22.88%;而同期每667 m2农资成本由2 058 元增加到2 797 元,增幅为35.9%,年平均增幅为4.49%。且劳动力成本呈直线上涨趋势,中间基本没有回落过;而农资成本为波型增长趋势,中间有明显的涨跌起伏。

图8 现代农业基地667 m2 成本构成

由图9 可知,作为劳动密集型的设施蔬菜产业,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较大,并呈现稳步提升,由2005年的39.9% 上升至2012年的58.0%。结合图8,9 可知,从2010年起,劳动力成本明显高于农资成本,且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高于55%,成为总成本构成的第1 大要素。

图9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

1.4.5 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总值比例呈上升趋势

结合生产总值和劳动力成本分析比较,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前增长较缓慢,近2年增幅加快,整体涨幅较明显。由2005年的21.1% 增至2012年的34.7%,增幅为64.4%,年均增幅8.1% (图10)。劳动力成本占生产总值比例的提高,意味着从劳动者身上得到的利润率在减少,即人口福利在降低,而这一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很难被扭转。

图10 现代农业基地劳动力成本占总产值的比例

2 建议和对策

2.1 基地规模要适度,选址要合理

选址前要调研基地周边劳动力情况,以0.27~0.33 hm2配1 人为标准确定基地规模。基地选址不宜选择劳动密集产业集中的区域,避免出现各基地间争夺劳动力;也不宜选择经济开发区周边,以免工业企业较集中,进厂务工机会较多,务农劳动力年龄明显偏老。

2.2 引进先进技术

通过运用省工省力的先进技术,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用工。如喷滴灌节水、穴盘育苗、新的化学除草、防虫网覆盖、性诱剂和色板诱杀等安全生产技术。

2.3 调整种植结构

在种植结构的布局方面,尽量减少费工作物,如叶菜类 (菠菜等)、茄果类等 (番茄等);多种省工作物,如瓜类、花菜类。

2.4 提高机械化水平

因地制宜引进园艺机械和设备,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劳动效率。如引进适合大棚作业的小型耕作机、开沟机、小型移栽机、播种机及肥水一体灌溉系统等,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劳动效率。

2.5 提高劳动力素质

充分利用现有培训平台,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如通过农村两创实用人才、农村专业技能平台提升劳动力管理和生产技能水平;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建立持证上岗的专业工种 (蔬菜园艺工、菌类园艺工、育苗工、植保工等);通过对失土农民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其就地转移。通过与农业大专院校的合作,特别是高职学校的定向培养,培训一批懂管理、懂技术的新一代农业从业者,补充新鲜血液。

2.6 建立农村劳务市场或劳务合作社

随着两新建设和土地流转的继续实施,失土农民群体持续扩大,可建立农村劳务市场或劳务合作社等中介组织,通过中介组织统一安排和输出劳动力,既解决设施蔬菜劳动力短缺问题,又解决了失土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猜你喜欢

增幅用工现代农业
农民工在劳动用工中常见法律问题解答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2020年墨龙舌兰酒出口创14年来最大增幅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2014年全球建筑设备销量增幅可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