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与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2013-11-08刘朝辉李江伟蒋志凯马华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通径淮南穗数

刘朝辉,李江伟,付 亮,蒋志凯,马华平

(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600)

黄淮南部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和高产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常年小麦播种面积800 万hm2左右,约占全国小麦面积的30%。黄淮南部的小麦生产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在人口刚性增加,土地供给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是保证粮食有效供给的手段之一,而培育高产品种能够有效提高单产。为此,作者分析了2011-2012年黄淮南部小麦预备试验资料,对高产品种的产量三要素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旨在探索产量三要素对产量贡献之大小,为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2012年国家黄淮南片冬麦区预备试验248个小麦品系区试资料。

1.2 分析方法

用Excel、DPSv 7.05 对上述248个品种 (系)的穗数 (x1)、穗粒数 (x2)、千粒重 (x3)与产量 (y)进行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变异分析

由表1 可知,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较大,大小顺序为,千粒重>穗数> 穗粒数,说明有效穗数、千粒重及穗粒数上的差异比较大,各育种单位在对大穗型、大粒型及多穗型小麦育种策略上各有侧重,产量变异系数较小,说明黄淮南片小麦产量处于比较稳定水平,育种水平差异不明显。

表1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

2.2 相关分析

从表2 看出,产量三要素都与产量呈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不显著。三要素与产量相关大小的顺序为千粒重> 穗数>穗粒数。产量要素间的相关关系均为负值,说明产量要素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单独提高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都能提高产量,尤其是提高千粒重对提高产量的影响明显;而三要素间都呈负相关,说明三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提高都会对其他因素造成不利影响,要想获得高产,产量三要素之间需要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的协调与平衡。

2.3 偏相关分析

偏相关分析又称净相关分析,是排除其他自变量影响后某一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由于偏相关和偏回归消除了自变量相关的混淆,因而能够表现出各个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真实关系。因此,在多变量资料中,偏相关系数才能真实反映两变量间的相关程度与性质。

表2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要素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

表3 表明,产量三要素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程度最高 (r=0.573 4**),穗数 (r=0.456 4**)次之,穗粒数最小 (r=0.450 8**)。从表3 还可以看出: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偏相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三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表明在小麦品种的选育过程中,要三要素协调发展,才能取得较好的产量。根据上述分析及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黄淮南片冬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增加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挖掘穗粒数的潜力。

表3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因素对产量的偏相关分析

2.4 通径分析

通径分析将相关系数分解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能够显示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和相对重要性。由表4 可以看出,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都为正值,说明各产量因素对产量都有直接的正效用,如果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提高三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均对产量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以提高千粒重的作用最大 (P=0.778 4),增加穗数的作用次之 (P=0.560 9),增加穗粒数的作用最小 (P=0.549 9)。这与偏相关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

从间接通径系数看,产量三要素对产量的间接通径系数均为负值,其中,穗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的负向效应较大,千粒重通过穗数和穗粒数,穗粒数通过千粒重对产量都有较大的负向效应,穗数通过穗粒数和穗粒数通过穗数对产量的负效应较小,根据上述分析及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的特点,黄淮南片冬小麦高产育种策略应提高千粒重,稳定有效穗数,增加穗粒数。

表4 黄淮南片小麦产量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对黄淮南片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说明不同育种单位在对大穗型及多穗型小麦育种策略上各有不同,产量变异系数较小,说明育种差异化较小,产量较稳定。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和穗数与产量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一致,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程度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千粒重>穗数>穗粒数,且都是正值。表明千粒重与产量关系最密切,它对产量的影响最大。

在小麦高产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育种材料的千粒重,将这一性状放在首要位置。穗数的直接作用较大,其对产量的影响为正值,因此,在小麦高产育种性状选择时,根据已有育种资源,要保持合适的穗数是高产的基础。穗粒数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最小,可以放宽对穗粒数的选择。该研究结果与有关报道或同或异[1-4],这可能与试验取材及生态环境和栽培措施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不同等有关,有待做进一步比较研究。

[1]田纪春,邓志英,胡瑞波,等.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J].作物学报,2006(11):1699-1705.

[2]宋志伟,杨首乐.春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 (5):174-176.

[3]王继滨,李凤云,李红芹,等.黄淮冬麦区旱地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三因素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1):142-143,162.

[4]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等.长江中下游小麦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J].南京农专学报,2002(4):11-14.

猜你喜欢

通径淮南穗数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通高考 径自来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安徽淮南地区秋冬茬番茄育苗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