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的力作——评《尧天旋律》

2013-11-05陈少松

扬子江评论 2013年3期
关键词:押韵平仄句式

陈少松

去年金秋十月,以创作“新古体词”而驰名诗坛的顾浩先生出版了他的第八部诗歌集《尧天旋律》。集中收了他从2009年1月开始、历时三年半精心淬炼的100首诗作。笔者快读后发现,这百首诗作在体式上同他之前所写的“新古体词”不一样,是别创一格的新体诗,是这位勇于开拓进取的诗坛作手在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的探索过程中奉献给广大读者的又一道诗美的飨宴。

顾浩先生对诗体变革与诗歌繁荣之间的关系有着精深的见解:“翻阅中国诗歌史,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一部诗体不断变革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的诗体变革,造成了一度又一度的诗歌繁荣,耸起了一个又一个的诗歌高峰。”(《胜日乐章·前言》)他深切地感知,神州腾飞、民族振兴的伟大时代呼唤着诗体的变革创新,呼唤着诗歌创作的大发展、大繁荣!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顾浩先生带着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自1991年8月开始挥翰试写“新古体词”。到2009年1月,十七年中一连出版了七部诗集,共创作了328首“新古体词”。这是他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进程中第一阶段所收获的丰硕成果。然从诗体变革的角度考察这些词作,虽作者在突破平仄律的束缚、改押普通话新韵、少数篇章或增或减一字等方面作了大胆革新的尝试,但在总体上还是保持了旧体词的大体框架,因而称之为“新古体词”。令人钦佩的是,顾浩先生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的道路上并未止步,而是继续迈进,攻坚克难,终于“望今制奇,参古定法”,在继承传统诗词艺术和吸收新诗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创作出了100首“新体诗”,收获了他在探索中国特色新诗体进程中第二阶段的首批成果。显而易见,这百首新作在体式上是独创的,它完全打破了旧体词的框架,没有任何一首、按任何一个词牌的格律要求进行创作,因而不同于旧体词,不同于他之前所写的“新古体词”,自然也不同于旧体诗和当今的新诗。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尧天旋律》的新诗体式,概括起来具有四个显著特点。

一、诗题有正副

诗是否要有个题目?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当是肯定的。然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王氏此论乃针对《草堂诗馀》给那些无题的令词加上“春景”、“秋景”、“闺情”、“闺意”一类空泛而无用之题而发,实有悖于诗歌发展的自然规律。诗有题目,有助于正确理解诗意,也便于诵记、编辑、检索和传播诗篇。因而中国历代诗歌绝大多数都是有题的。“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真是偏激之论,太耸人听闻。难道屈原的《离骚》、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因为都有题目,就都不成其为千古传诵的名篇了吗?再说,王氏以“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为由反对诗有题目,也没道理,因为题目原不必完全显示诗意。

《尧天旋律》继承了诗有题目的传统而又别出新意,即每首诗不仅都有题目,而且都分别标有正题和副题。正题,大多是用简练之语揭示诗旨;副题,表明诗材或作诗缘起。比如《悲剧伟人·读刘少奇传》、《大爱歌·抗击玉树地震灾害》、《追远·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感赋》等,篇名中前者为正题,后者为副题,正题和副题合起来成为诗篇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此给每首诗都标上正题和副题,在旧体诗词中似未见过,这可看作是作者创新诗体的一种尝试吧。

二、分片与定行

中国古代的诗,除《诗经》分“章”、古乐府分“解”外,其余的如骚体诗、五七言古诗和律、绝近体诗都不分段落。词则有别,除少数小令不分段外,绝大部分的词都是一首分数段。词的一段叫一“片”,一片即一“遍”,指音乐奏了一遍。多数的词一首分两段,上段叫上片,下段叫下片。

《尧天旋律》的段落格式显然参酌了词体分片的特点:集中99首诗均分上、下两片;另有1首《悲剧伟人·读刘少奇传》,因篇幅较长而分上、中、下三片。这儿所说的“片”,只是借以指称诗篇的段落,与音乐无关。

《尧天旋律》的诗行是固定的:每片11行或12行;这样分上、下两片的诗,一首或22行,或24行。那首《悲剧伟人·读刘少奇传》分上、中、下三片,每片11行,全诗33行。由于每个诗行的字数并未限定,所以每首诗的字数不尽相同,通常约120字左右,只有《悲剧伟人·读刘少奇传》为174字。

《尧天旋律》分片、定行的诗体格式,很能使读者产生对称均衡的视觉美感。从“因情立格”的角度考察,如此分片、定行,乃出于诗人表情达意的自然需要,正如作者所自述:“这样,我尽可能把更多的思想内涵和思想感情,浓缩在简短的篇章里;读者有兴趣读完全诗,并留下回味的时间和空间。”(《尧天旋律·前言》)

三、句式参差,讲究对仗

中国传统诗歌的句式有两类,一是齐言的,如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二是杂言(长短句)的,如古体诗中的杂言诗、词、曲等等。《尧天旋律》的句式长短不一,参差错落,从三字句到八字句都有。这初看似词的句式,细察与词的句式还是有区别。词的句式,每一个词牌每一句的字数是限定的,各个词牌句子的组合方式大多是不同的。《尧天旋律》的句式,各诗篇大多以“四四六”和“四四七”为主句式,而每首诗各诗行的字数没有严格限定,诗人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选用其它的句子组合方式,如“五五七”、“六四四”、“三三八”等。说到句式,《尧天旋律》还喜用领字这个在旧体词中常见的特殊句式。领字以一字为多,俗称“一字豆”。集中以一字豆领起单句的,如“纵雪染霜鬓”(《母校颂·纪念江苏省南通中学建校一百周年》)、“尽神界仙境满眼中”(《满山红·登黄山观日出》)。有领起偶句的,如“任征途坎坷,命运舛错”(《同事情深·异乡会故友》)、“要椽笔饱蘸濠河水,浓墨重彩写雄丽”(《登高凝远·登南通狼山喜而有作》)。亦有领起三句的,如“听琴瑟交响,管弦协奏,谐歌唱彻神州地”(《春雨纷纷·天降几场春雨喜而有作》)。更有一片之中连用四个一字豆领起下面句子的:“叹天灾夺命,人祸溅血,悲怆涕下尽搔头。更冰崩沙延,流断木凋,惧畏之心不可收。对风起云涌,路长时艰,忧怀激烈思悠悠。呼奇迹纷至,捷报沓来,惊雷响彻五大洲”(《风云满目·电视机前》)。一字豆在句中是一个独立的节奏单位,诵读和吟唱时须作一停顿。另外,《尧天旋律》中还多用旧体词中常见的三、四结构的七字句,如《盛世楷模·宋英颂》中共用了八个这样的句子:“铸就了、江海情怀”、“向往着、神州未来”、“更堪颂、本色无改”、“捷声中、忧心常在”、“满腹里、愁云难排”、“解私囊、慷慨救灾”、“五内间、洋溢大爱”、“老党员、盛世作楷”。三、四结构的七字句和四、三结构的七字句,诵读和吟唱时对节奏的处理是不同的。总之,顾浩先生按照自己对诗歌体式的审美追求,在参酌了旧体词某些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了一首诗中长短句有序组合的新格式。比起整齐划一的句式来,这种长短不一、参差错落的句式,不仅更适宜表达那种跌宕起伏的思想感情,而且诵读和吟唱起来更能表现出丰富而有变化的音乐美。

对仗是中国古典诗歌格律的一个重要元素。精妙的对仗,往往尽显诗人的艺术功底和创作才华。通读《尧天旋律》,我们可看到,讲究对仗,是其体式上的一大特点。百首诗作,几乎无篇不用对仗。至于对仗在篇中的位置,并没有限定,凡篇中上下双句字数相等处借可用对仗。请读《爱国者·参观柳亚子旧居》:

话音细细,步履轻轻,怕扰了、先生诗绪。看遗物件件,存照张张,惹我幽思千缕。当寒雾重重,长夜沉沉,爱国者、忧怀如许。南社堂堂,大旗一挥众相聚! 任风云滚滚,枪炮声声,笑谈中、椽笔奋举。心潮汹汹,文墨纷纷,万弹不敌几章句。更唱和频频,琴韵悠悠,激励着、九州儿女。今盛日曈曈,泉路高咏泪飞雨!

此诗上片的“看”、“当”和下片的“任”、“更”作为领起下面二句的一字豆,不算在对仗句的节奏单位之内。这样,诗的上、下两片各用了三个精切的对仗,且各个对仗又都用了铿锵悦耳的叠音对。值得一提的,是《情绵绵·寄友人诗句》的下片前面六句:“月缺月圆,雁去雁回,时过花不败。风狂风和,天阴天晴,境迁山难改。”这六句不仅1、2、4、5各句均句中自对,1 和 2、4和5两个双句又上下相对,而且1、2、3和4、5、6两个句组也分别相对。更有奇者,在《独领风骚·参观福建土楼》中,上片开头三句“走弯弯路,翻重重山,终见到土楼风采”,和下片开头三句“踏级级梯,访户户主,总难禁心潮澎湃”,不仅各自的1、2句上下相对,而且作为句组隔片遥相互对。三句同三句邻近相对以及三句同三句隔片遥相互对,这实在是对传统对仗形式的创格。应当肯定,《尧天旋律》中多种多样精妙的对仗,不仅在形式上给诗篇增添了结构对称的视觉美感和节奏和谐的听觉美感,而且在内容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一个个丰富而鲜活的意象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而激起读者的赏读兴趣,使之在各自的联想中走进诗篇美的境界。

四、句中不拘平仄,篇押八个脚韵

古今中外的诗歌都是讲究韵律的,韵律是诗歌体式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律主要体现在平仄有规则的安排上。《尧天旋律》在韵律上显然对古典诗词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更有所创新。

先看平仄。早在二十多年前作者开始写作“新古体词”时就对旧体词的平仄格式作了大胆的突破,即“自我放宽了平仄要求,尽最大努力写得朗朗上口,让人读起来感到酣畅淋漓”(《胜日乐章·前言》)。作为探索新诗体的尝试,《尧天旋律》继续突破旧体诗词严格的平仄律。首先,确定平仄的新概念。在古典诗词的韵律中,所谓“平”就是指古代汉语中的平声,所谓“仄”就是指古代汉语中的上、去、入三声。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汉字的声调发生了一定变化,即“平分阴阳,入派三声”。今天普通话里有四种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没有入声。顾浩先生是用普通话的新声韵来写作新体诗,故所谓“平”是指阴平和阳平,所谓“仄”是指上声和去声。其次,句中用字不遵平仄相间的严格规定,而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字的声调。让我们细察一下集中诗篇选声下字的实际情形,请读《母校颂·纪念江苏省南通中学建校一百周年》:

此诗上、下两片各11行诗,各诗行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是这样:上片和下片各有6行诗(上片的第1、3、4、5、6、7 和下片的第 2、4、5、6、8、11)是平仄相间的,其余各行诗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并不相间。集中百首诗作各篇节奏点上字的平仄安排不尽相同,总的情况就是,有的诗行平仄相间,有的诗行平仄不相间,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是刻意为之,而是出于表情达意的自然需要。从诗歌声律的角度考察,诗人选声下字所追求的当是那种口吻调利、和谐自然的音节美。我们知道,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尧天旋律》在“句中不拘平仄,重在音调自然”这一点,分明继承并发展了古体诗的艺术传统。

再看押韵。中国的古典诗歌绝大多数是押韵的,国人的审美习惯也是喜爱有韵的诗歌。押韵在诗歌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作用,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一是韵律上的作用。同一韵部的字在同一位置上反复出现,使全诗音调和谐,节奏鲜明,诵读和吟唱起来能充分地表现出诗歌这种体式所特有的回环流畅、铿锵悦耳的音乐美,从而唤起读者和听众听觉的快感和情绪的共鸣。二是表情上的作用。用韵与表情有密切关系,有的韵适宜表达这一类的感情,有的韵则适宜表达那一类的感情。创作经验丰富的诗人总是根据所要表达的感情的性质来选用最适宜的韵。三是结构上的作用。清代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指出:“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这是用比喻反说韵脚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诗中的韵脚安排在一定的位置,关上粘下,把跳跃式的各诗行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使诗的结构呈现出一种“建筑美”,诗的艺术形象也由此显得完整、统一。四是接受上的作用。押韵的诗歌容易诵记,这是读者的共同感受。所以鲁迅先生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鲁迅书信集·致窦隐夫》)顾浩先生深谙押韵三昧,在《尧天旋律》中对“新体诗”的押韵格式作了精心的探索。

首先是,关于押什么韵。当代人写作旧体诗词,大多依照古人编的韵书(如《诗韵集成》、《诗韵合璧》、《词林正韵》等)来押韵,押的是古韵。顾浩先生认为,诗歌是语言艺术,既然古今语音有许多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那么新诗要能很好地反映新的时代现实,抒写新的思想感情,要使人易诵易记,就应押今韵。《尧天旋律》中每一首诗押的都是普通话的新韵。如《中华儿女情·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中押韵的八个字“急(jí)”、“夕(xī)”、“吉(jí)”、“ 笛 (dí)”、“ 籍 (jí)”、“迹 (jī)”、“ 激 (jī)”、“ 集(jí)”,在古代汉语里都读短促的入声,而本诗押的是普通话的平声韵,这八个字或读阴平,或读阳平。又如《长寿歌·读某市百岁寿星风采录》中押韵的八个字“是(shì)”、“死 (sǐ)”、“至 (zhì)”、“滞 (zhì)”、“识(shí)”、“此(cǐ)”、“世(shì)”、“日(rì)”,其中的“识”和“日”两字在古代汉语里也都读入声,在普通话里则分别读作阳平和去声,和其余六个字属同一韵部,因而可通押。

其次是,关于押韵的位置和数目。请读《无私无畏·纪念江渭清诞辰一百周年》:

芙蓉国里,汨罗江畔,育得华夏俊杰(jié)。年方十六,世间数九,提首踏入新岁月(yuè)。念载征战,八次负伤,满腔百姓情结(jié)。当乌云四散,红日普照,沙场挥汗创大业(yè)。 然立更艰难,诸事纷纭,实况直言忧无歇(xiē)。纵潮起浪涌,眼明肩宽,挺胸护人风雨雪(xuě)。虽仙鹤未归,而英魂长在,政委何曾与众别(bié)?斗转星移,千变万化,亘古美德永不灭(miè)!

此诗24行,每隔3行——即在上片和下片的第3、6、9、12行句末的位置押韵,全篇共押八个脚韵,所有24行诗都是如此。如果全诗22行,则必在上片和下片的第3、6、9、11行句末位置押韵,全篇亦共押八个脚韵。集中99首诗都是押八个脚韵,有人戏称为“金陵八韵”,中国作协副主席、《诗刊》主编高洪波对此很欣赏。说实在的,如此安排韵位和韵数,不疏不密,在古典诗词和新诗中未曾见过,这是《尧天旋律》在押韵格式上的独创。

最后是,关于押韵的方式。就规定押韵的位置和数目而言,“金陵八韵”的格式无疑是较严的;然从押韵的方式考察,“金陵八韵”的格式又是较宽的。既有一韵(平声韵或仄声韵)到底格(如《寒窗吟·书斋灯火》、《古邑春·为如皋巨变而赋》等);又有参酌旧体词的韵律特点而采取的灵活用韵格:或同一韵部的平仄韵通押格(如《严冬过后是春天·读报有感》、《延安行·江苏文艺家延安演出记》等);或同一韵部的平仄韵转押格(如《梅香千秋·参观泰州梅兰芳纪念馆》、《神州奇才·昝圣达颂》等);或同一韵部的平仄韵错押格(除上引的《无私无畏·纪念江渭清诞辰一百周年》外,又如《彩池谣·游黄龙五彩池》、《圣池谣·游览长白山天池》、《盛世楷模·宋英颂》等);或上片和下片分押不同韵部的平仄韵格(如《胸怀千古·参观河姆渡遗址》)。适当地放宽要求,在部分诗作中灵活地用韵,这不仅有助于诗人更充分地抒写情怀,也使作品增添了声韵变化的听觉美感。

顾浩先生所探索的新诗体的主要特点略如上述。从格律的角度来考量,《尧天旋律》中的百首诗作当属当代的新格律诗。由于篇押八韵是这种新诗体的最大亮点,我们姑且就以“金陵八韵体”称之吧。如果说十八年前顾浩先生的首部“新古体词”集《金陵春草》的出版,曾给广大读者带来浓浓绿意,那么可以想见,他的首部“金陵八韵体”新诗集《尧天旋律》的问世,必将给新世纪的新诗苑引来朵朵奇葩。

猜你喜欢

押韵平仄句式
孙 宝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Books
我给小鸡起名字
春天的马蹄声
Watch Out
特殊句式
律诗平仄格式的构成与推导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