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部动脉夹层MSCTA特征及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2013-10-20牟凤群刘海霞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3年6期
关键词:双腔头颈部征象

牟凤群 ,陈 通,刘海霞

(1.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2.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CAD)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疾病,以往多发生于外伤后,在尸检时才得到明确诊断[1]。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日臻完善及临床医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了及时诊断和治疗。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具有数据采集速度快、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检查无创伤等优势,近几年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临床,能准确的显示病变范围和程度,有利于方便、准确地评估头颈部动脉[2-5]。本研究旨在分析CAD的影像学表现和发病危险因素,为进一步研究CAD和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1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35例CAD患者的临床及头颈部动脉MSCTA检查资料,将患者分为颈内动脉夹层(ICD)和椎-基底动脉夹层(VAD)两组,对比分析两组MSCTA特征表现及相关发病危险因素。

1.2 MSCTA成像技术

患者平静仰卧位,应用荷兰Philip公司生产的64层或256层螺旋CT扫描仪或应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电压140 kV,电流300 mA,数据采集层厚 0.625~0.9 mm,扫描延迟时间 20~25 s,扫描范围主动脉弓至颅底。应用双筒自动高压注射器以3.0~4.0 mL/s的速率,经前臂静脉团注总量80~100 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含碘量 300~370 mgI/mL),完成头颈部动脉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至影像后处理工作站,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用多平面重建(MPR)、 高级血管分析(Advanced vessel analyze,AVA)、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技术(CPR)形成三维立体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观察分析,主要分析血管腔、血管壁、血管内膜等的显示情况。

1.3 统计分析

使用Excell软件建立研究资料数据库,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35例患者有38支血管段存在夹层,3例(8.6%)患者夹层累及2支血管段,其中22支(57.9%)发生于ICD,16支(42.1%)发生于VAD,两组MSCTA典型征象比较见表1。ICD中出现“双腔征”和“内膜瓣”者较VAD 多见(图1~4),P<0.05,瘤样扩张、“珠线征”VAD 组较 ICD 组多见(图 5~7),P<0.05。锥状狭窄闭塞征(图 8,9)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见表2。ICD组平均年龄高于VAD组,P=0.000,两组在其他常见发病危险因素方面包括性别比、外伤、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感染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MSCTA典型征象比较

表2 两组发病危险因素比较

3 讨论

CAD包括ICD和VAD,本组研究ICD占57.9%,多于VAD。CAD可见于各年龄段,以35~50岁多发,约1%~2.5%的缺血性卒中由CAD所致,50%颅内椎动脉夹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10%~25%青年缺血性卒中系CAD所致[6],是青年卒中的第二位发病原因。本组研究发现VAD组发病平均年龄小于ICD组,考虑与椎动脉走行迂曲、活动度大、易受机械性损伤有关。本组研究发现ICD与VAD两组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

动脉夹层是由于血管壁薄弱,内膜撕脱,血液进入血管壁内导致血肿形成,好发于血管分叉处及活动度大、易受挤压的部位。血管壁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内弹力膜,内弹力膜的发育缺陷或病变是动脉夹层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动脉内膜破损处继发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远端动脉栓塞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根据发病原因不同,CAD可以分为外伤性和自发性,外伤性多由颈部、颅脑外伤和颈部手术操作引起,甚至轻微外伤如打喷嚏、转头也有引起动脉夹层的报道,本组7例(20%)患者具有与病变有关的外伤史。自发性夹层病因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肉发育不良、血管退行性改变、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结缔组织病有关[7]。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几种常见危险因素包括外伤、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感染,发现ICD与VAD两组上述发病因素相似,无统计学差异。本组高血压患者占37.1%,合并急性感染者为28.6%,表明高血压和感染可能与CAD的发生密切相关。

影像学检查对CAD具有重要的价值,DSA虽然是评价CAD的“金标准”,但是因其具有创伤性,操作繁琐、并发症多、费用高等缺点,有逐渐被CTA、MRA取代的趋势。MSCTA是一种以无创、成像快速为特点的血管检查技术,其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等优点,可以准确、立体地显示生理状态下CAD的全长及主要分支,对动脉的影像解剖细节研究具有很高的可行性。Pugliese等[8]研究表明与DSA相比MSCTA是诊断VAD非常准确的方法,其准确度达到10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Egelhof等[9]研究表明CTA诊断ICA的敏感度也达到100%,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无创影像检查方法。本组研究主要采用VR、MIP、CPR等先进的MSCTA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评价CAD,空间结构明了,不但能够全面展示血管内、血管壁的解剖细节,而且可以同时评价周围组织结构。通过观察发现动脉夹层有不同的MSCTA表现,是由于病变累及的血管壁层次不同造成。若病变仅累及血管内膜及内膜下层,则形成壁内血肿,“双腔征”(图1~4)就是由于撕裂的动脉壁内膜将血管分为真、假两腔,真腔常呈偏心性狭窄,多为类圆形,为没有完全闭塞的血管腔;假腔较宽,多呈新月形,为内膜分离伴血肿形成所致;有时可发现两腔相交通的小破口;内膜通常呈条带状即“内膜瓣”(图3),也是常见的影像表现,“内膜瓣”与“双腔征”具有相同的性质[7],为诊断CAD的直接征象。病变部位的动脉壁常可见增厚,增厚的动脉壁通常边缘光滑。内弹力膜、中膜的破坏及外膜下血肿形成常导致中膜增厚并引起血管内腔变窄,形成“珠线征”、“锥状闭塞征”(图8,9);如果壁内血肿发生在中膜与外膜之间,则动脉壁膨出,形成“瘤样扩张”的影像表现(图5~7),其扩张部分实质是动脉外膜覆盖的假性动脉瘤。本组研究表明上述影像学征象:双腔征、内膜瓣、珠线征、动脉瘤样扩张及锥状闭塞征是CAD常见的MSCTA表现,是CAD定位及定性诊断的重要依据,在85%以上的ICD中发现“双腔征”、“内膜瓣”,这两种征象尤其对ICD诊断更具有特征性,而“珠线征”、“动脉瘤样扩张”在VAD中更为常见,考虑与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解剖结构及病理生理存在明显差异有关。

综上所述,MSCTA可以清晰显示ICD和VAD的典型征象,可以通过特征性影像表现进一步反映ICD及VAD的解剖细节及病理学特点,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褚晓凡.颈部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5,13(4):293-295.

[2]Anzidei M,Napoli A,Zaccagna F,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colou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T angiography and blood-poolenhanced MR angiography in assessing carotid stenosis: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DSA in 170 patients[J].Radiol Med,2012,117(1):54-71.

[3]Sims JR,Rordof G,Sith EE,et al.Arterial occulusion revealed by CT angiography predicts NIH stroke score and acute outcomes after IV rtPA treatment[J].Am J Neuroradiol,2005,26(2):246-251.

[4]Garg N,Eshkar N,Tanenbaum L,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ic correlates of early computed tomography sign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J Neuroimaging,2004,14(1):242-245.

[5]Josephson SA,Bryant SO,Mak HK,et al.Evalution of carotid stenosis using CT angiography in the initial evaluation of stroke and TIA[J].Neurology,2004,63(3):457-460.

[6]Leys D,Bandu L,Hénon H,et al.Clinical outcome in 287 consecutive young adults(15 to 45 years)with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2002,59(1):26-33.

[7]Schievink WI,Piepgras DG,McCaffrey TV,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ng aneurysms[J].Neurosurgery,1994,35(5):809-816.

[8]Pugliese F,Crusco F,Cardaioli G,et al.CT angiography versus colour-Doppler US in acute dissection of the vertebral artery[J].Radiol Med,2007,112(3):435-443.

[9]Egelhof T,Jansen O,Winter R,et al.CT angiography in dissections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Value of a new examination technique in comparison with DSA and Doppler ultrasound[J].Radiologe,1996,36(11):850-854.

猜你喜欢

双腔头颈部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的选择:单腔还是双腔?∗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牛羊双腔吸虫病的诊治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