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无可奈何

2013-10-19高军,纪玉英,侯玉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13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虽然目前医学界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确定,但这并不影响对该病治疗方面的研究。发病机制与治疗手段的探索往往是齐头并进,并且有些疾病的发病原因恰恰是通过发现有效治疗手段,进而反推发现致病根源。但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领域的研究却起步较晚,而且发展十分缓慢,目前尚无药物可有效治疗该病,可以说目前临床所用的治疗药品也对这一疾病无可奈何。

阿尔茨海默病现阶段常用药品

研究显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患者脑内的胆碱能神经元减少,导致乙酰胆碱合成、储存和释放减少,以及患者脑内谷氨酸功能亢进,造成神经元损伤。根据此两项目前所认为的发病原因,现阶段国内外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普遍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受体拮抗剂两类药物。

胆碱酯酶抑制剂顾名思义,主要作用是抑制胆碱酯酶,以此抑制乙酰胆碱降解并提高其活性,达到改善神经递质传递功能的目的。这也是目前唯一得到验证的能够延缓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症状发展的药物。1986年出现的药品“他克林”(加兰他敏)于1993 年被首次应用于临床。作为第一代可逆性抗胆碱酯酶抑制药,“他克林”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而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既可抑制血浆中的胆碱酯酶,又可抑制脑组织中的胆碱酯酶,但由于该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肝毒性及消化道反应等症状十分常见,于是又出现了“多奈哌齐”即现在常用的“安理申”。作为第二代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能明显抑制脑组织中的胆碱酯酶,且不会对患者心肌和小肠造成负担,对中枢神经毒性比“他克林”要小很多。但仍然会产生腹泻、恶心和失眠等症状,甚至出现患者用药后产生易激怒和攻击行为的精神紊乱的案例。此外,胆碱酯酶抑制剂类药品还有“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艾斯能)等。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易同时诱发癫痫,而癫痫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颞叶萎缩的表现之一,有的药品甚至会影响痴呆病人的认知功能,由此产生了该药物治疗与加重病情的两难局面。而且,这类药品暂时仅是有选择地适用于轻度或中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症状的治疗,对于那些严重的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病人,其效果如何还需进一步观察总结。

谷氨酸是除乙酰胆碱之外的又一种脑神经递质,它参与大脑的高级功能,和GABA(r-氨基丁酸)一起调节其它递质的功能。在至今为止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患者出现谷氨酸能神经递质功能障碍,尤其是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功能损害时。“盐酸美金刚”是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目前也已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其药物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其非竞争性地拮抗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从而保护胆碱能神经元免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破坏有关。“美金刚”用于治疗中重度至重度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用药后少数患者也会出现幻觉、意识混沌、头晕、头痛和疲倦等不良反应。由于“美金刚”作用机制与胆碱酯酶抑制剂不同,因此临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通常以这两类药物联合使用,且收到较好效果。

回龙观医院老年病区主任张兴理医生向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八十多岁的患者得病后语言功能丧失,一句话都说不了。使用“美金刚”配合其他药物治疗两个星期后,语言功能渐渐恢复,“现在偶尔还能和老伴儿吵吵架。”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

我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实际也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在临床用药“哈伯因”(石杉碱甲),就是国内开发出的一种药品。石杉碱甲是从草药千层塔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石松类生物碱,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良性记忆障碍等已有超过16 年的临床应用经验。临床试验证实,石杉碱甲能防止脑组织中乙酚胆碱的分解,提高脑力活动效率,直接改善记忆力。但服用后也会出现恶心、头晕、出汗、腹痛、视力模糊等反应。相对于其他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品,这是目前唯一一个我国自行开发的药品,也只有在我国范围内被频繁使用。虽然尚未得到国际专业相关领域的认可,但一些国外研究人员认为,石杉碱甲是迄今发现的最好的健脑药物,优于现存其他植物健脑药。

另外,有银杏叶治疗早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说法。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能够改善患者的脑部组织血液的流速。少数医生会建议患者在出现健忘等轻度病症时服用银杏叶外加维生素E,该治疗措施对人体十分安全,但实际治疗效果尚有待考证。

中医将脑称为“元神之府”,它是否能够发挥正常功能与身体其他器官有密切关系。目前的中医研究中,根据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心气不足、肾精虚衰两大类。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懒语健忘等症状应注意调补心气;语失流畅、动作迟钝等症状则采用补益肾气的方法。在中药选择上则侧重于人参、枸杞、刺五加、丹参、茯苓等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药物。

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的行为和精神症状的治疗

在综合医院,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被收治在神经科,而精神病专科医院的老年科也同样收治该病患者。因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后期患者大多伴有精神行为症状,患者多出现行为失常的状况。

张兴理医生提出,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时,首选的并非药物控制,而是锻炼、芳香治疗、感觉刺激等非药物管理。若症状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自然消失,此时再考虑使用药物治疗,并注意针对患者不同症状有区别地使用药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况时,应注意使用“5-羟色胺”等抗抑郁药物改善相关的精神症状;而一些患者患病之后情绪变得易怒暴躁,甚至有攻击性行为,对此情况苯二氮卓类药物、“卡马西平”情感稳定剂则对患者有一定帮助。也有说法认为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使用镇静类药物会对其病情产生负面影响,对此,张兴理医生指出:此类病人在十分兴奋的情况下,对他的心、肝、肺等器官都会有不好的影响,需要抑制;患者也可能出现癫狂大发作和谵妄,这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致人死亡。在尚无完备治疗措施的情况下,现阶段医治病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其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前景并不悲观

▲本刊编委,那开宪主任医师(右)在社区服务中心为老人讲解防病知识

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也是目前医学界最困难并且最受关注一个课题项目。

张兴理医生说,对这一疾病的治疗发展我们不必太过悲观。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中,有许多前景十分理想的项目,有许多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二期试验。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素和免疫治疗类的药品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良好效果。除了药物控制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方法之外,医学工作者还在探寻其他方式来治疗该病。比如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所致的神经行为缺陷和认知功能障碍,并减轻β 样淀粉酶沉积和促进神经发生的研究;利用重组技术用正常基因替换有缺陷的基因,达到根治基因缺陷的治疗目的;脑功能影像治疗等都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相信在日后不久将会出现针对阿尔茨海默病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众多患者缓解病情。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下)
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上)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睡眠不当会增加阿尔茨海默风险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CH25H与阿尔茨海默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