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平剪纸剪一曲喜乐万古长

2013-10-12晓乔

今日辽宁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化厅建平县民族民间

文/晓乔

建平剪纸是东北剪纸的一个主要流派,5000年灿烂文化的沉淀,多民族风俗的浸润,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建平以萨满文化为主体的、蒙汉文化相结合的造型粗犷、浪漫的剪纸艺术。

建平,自春秋到明清,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山戎、东湖、匈奴、鲜卑、乌桓、契丹等少数民族居住,蒙古诸部在此盘踞时间最久。清中叶以来,大批汉民出关,带来山东、山西、陕西等关内剪纸,与这里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融合,逐渐形成了建平剪纸风格。

建平剪纸多用于百姓的婚丧嫁娶,表现百姓的喜怒哀乐,因此它具有通俗和时令的特征。建平剪纸的构图不受空间束缚,多为二维半空间和思维空间构图,有利于表现故事、传说,形成其叙事性的特征。建平剪纸造型不受客观物象的束缚,形成其为存在而存在的造型手法,因此建平剪纸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建平剪纸作品在艺术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以白色基调为主,线与面巧妙地结合,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建平剪纸艺术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 500余幅作品曾参加过省级以上的展出。

近年来,建平剪纸以其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1998年,建平县被辽宁省文化厅命名为辽宁省民间艺术(剪纸)活动基地;2005年,建平剪纸又被辽宁省文化厅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5年6月,建平剪纸被辽宁省文化厅确定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2006年6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辽宁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三年来,建平县成立了专门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确立了以培育发展剪纸为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业户”的经营模式,使建平县文化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生产经营的植绒布吊钱、对联、窗花、福字、喜字、挂历、台历和精装剪纸册等产品,主要销往沈阳、内蒙、北京、江苏、台湾、泰国等地。2012年全县剪纸产业实现产值420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

猜你喜欢

文化厅建平县民族民间
民族民间音乐之于民族声乐演唱及教学
冬奥背景下我国民族民间冰雪运动传承研究
日本国内外日语教育现状分析与启示
信息技术视域下小学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改革
坚定文化自信 彰显文化陕西新形象——访陕西省文化厅厅长刘宽忍
建平县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对策
西藏自治区文化厅系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部分摘录
建平县实施国家坡耕地治理项目成效及经验
次仁罗布小说的民族民间立场
建平县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