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管理对老年冠心病及高危因素的预防价值

2013-09-23赵勇莉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广西崇左532200

吉林医学 2013年35期
关键词:控制率冠心病发生率

赵勇莉 (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医院,广西 崇左 532200)

冠心病是我国老年人群最主要的健康杀手之一,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而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拟通过综合护理管理,对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来达到降压、降脂、降糖,预防冠心病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门诊2008年6月~2009年6月就诊的老年三高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8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其中男67例,女41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7.5)岁,合并冠心病32例;观察组10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管理,其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5±7.5)岁,合并冠心病3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高危因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患者均具备一种或多种冠心病高危因素,且经本人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严重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患者及理解能力太差的患者。

1.3 综合护理管理方法

1.3.1 心理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心血管系统是人体中最易受情绪影响的系统[1],长期情绪不良在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综合护理管理首先从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情绪调节与健康教育开始,管理初期每周组织患者参加一次健康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3个月后每月进行一次随访,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和干预,指导患者正确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1.3.2 饮食及运动管理:对观察组108例患者加强饮食管理,根据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代谢紊乱进行纠正,严格控制糖、盐、脂肪的摄入量。督导患者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食物根据患者的喜好,以瘦猪肉、鱼类、兔肉、牛奶及豆制品为主,多食维生素含量高的蔬菜,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多食用降脂类食物。吸烟的患者督促其尽快戒烟,每天保持合理的运动量,积极控制体重,并养成持之以恒的习惯,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

1.3.3 按时按量服用药物:药物是冠心病及三高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慢病患者必须接受长期不间断的治疗方能达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的目的。因此,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综合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每月一次的随访,对患者用药情况、效果、不良反应进行了解,对依从性好的患者进行表扬和鼓励,依从性差的患者需要了解不按时按量服药的后果,采取干预措施,如不良反应大,可报告医生对药物进行调整等,健忘的患者可发动家庭成员共同督导。

1.4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随访6~49个月,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控制率及冠心病的发病率。

1.5 效果判定:以控制与未控制来判定护理管理效果。控制:血压达到控制标准,即舒张压(DBP)≤90 mm Hg(1 mm Hg=0.1333 kPa);血 糖控 制达 标,即 空 腹 血 糖 4.4 ~6.1 mmol/L;血脂控制达标,即三酰甘油(TG)<2.26 mmol/L、总胆固醇(TC)<5.72 mmol/L、低密度脂肪酸(LDL-C)<3.64 mmol/L、高密度脂肪酸(LDL-C)> 1.04 mmol/L[2];体重控制达标,即BMI<24 kg/m2。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高危因素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护理后各高危因素控制情况显示,观察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高危因素控制率比较[例(%)]

2.2 两组新发冠心病情况比较:随访6~48个月期间,观察组新发冠心病1例,发生率为0.92%;对照组新发冠心病14例,发生率为12.96%;新发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2,P=0.0417)。

3 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3],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我国在慢病的预防与控制较发达国家还处于落后水平,全民的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我国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点仍然是疾病的治疗,对疾病预防与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WHO于2008年在世界卫生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对人群健康进行综合管理[4-5],以达到减轻人群的疾病负担,降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6]。综合护理管理从治疗和预防两方面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从管理效果显示,观察组108例患者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访6~48个月期间,观察组新发冠心病1例,发生率为0.92%;对照组新发冠心病14例,发生率为12.96%;新发冠心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综合护理管理是药物治疗的有效补充,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优点,使患者各高危因素得到有效地控制,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老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同时综合护理管理使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有所提高,有利于健康知识的普及,将使高危患者在较长一段时间获益。

[1] 符 红.冠心病一级预防的研究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外医疗,2011,30(5):160.

[2] 李子凤.167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12,18(27):123.

[3] 张雪好,陈瑶琴,陈丽花,等.出院后护理干预预防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5):1763.

[4] 刘彦梅,吴志娟.循证护理对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J].血栓与止血学,2011,17(6):278.

[5] 李 琰.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7):22.

[6] 李红梅.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低血压13例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86.

猜你喜欢

控制率冠心病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