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中预设触发语的研究

2013-09-18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罗姆尼辩论候选人

王 涵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一、引言

语用学从学科发展之初到现在发展成一门显学,其中一个研究对象为预设。预设又称为“前提”“先设”“前设”,是德国哲学家弗雷格年在《论意义和指称》(GottlobFrege1892))一文中提出的。1905年,英国哲学家罗素 (BertrandRussell)发表了 “论指谓”一文并批评了弗雷格的分析法。1950年,英国的斯特劳森(Peter Strawson)撰写“论指称”,又批评了罗素的分析法。随着预设研究的逐渐深入,学者们发现了预设与句子中特定的词语或句子结构的关联,即语句中的某些词语或结构可以标明出来,这样的词语或表层结构形式就是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束定方2001)。卡其顿(Karttunen)在《预设现象》一文中收集了31种预设触发语。(莱文森1983)在前人的基础上列出了13种类型。国内学者(何自然2009)将预设触发语分三大类:一种是各类动词;一种是限制性结构或修饰性词语;另一种是短语或分句。鉴于以上分类,本文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几个典型例子进行研究。

二、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大选中候选人使用什么预设触发语和大选中候选人使用的预设触发语有什么不同。

2.2 研究语料

本文以2012年美国大选第二场辩论为语料,研究字数共计为10800字左右。本次辩论于北京时间2012年10月7日在纽约亨普斯特·德的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以市民大会(townmeeting)的形式对内政和外交的相关内容展开辩论。这场辩论是由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女主播克劳利(CandyCrowley)主持,并由选民参与提问。两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就国内当前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能源问题、就业问题和经济问题等。在辩论的过程中,双方铿锵有力地阐述各自观点,得益于其准确的用词,其间蕴含的预设触发语就是最好的例子。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即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是对研究结果的"质"的分析。定性分析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专指作为研究方法的定性研究,如观察法和访谈法就是两种定性研究方法;另一种是作为研究结果的分析手段的定性分析和研究。(伍红梅2009)提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各自都存在局限性。在实际研究中,若只局限于定量研究,只能实现对研究事物的局部把握;而若只局限于定性研究,就很难发现研究事物的规律以及对其进行科学的认识。而各自的缺陷又恰恰能被对方弥补。因此,在研究中将两种研究方法并用可以达到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支持的效果。”

基于以上论述,本研究将以第二场辩论语料为例,对第一个问题的研究方法是定量分析,即统计两位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罗姆尼对语用预设中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的使用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制成柱状统计图,从而得出结论。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则需要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定量分析中找出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进行定性研究,分析两位总统候选人使用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的区别。孔霜梅(2010)提出对于外语研究,定量分析研究的是数量,而定性分析研究的是词语。由此可见,两种方法的结合可使研究结果更具有可信度与说服力。

三、结果与讨论

3.1 大选辩论中预设触发语的使用情况

本部分主要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分以下三类进行研究。

3.1.1 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s)

这类词可以是动词,副词或者是副词短语。共同点是它们都暗示着一次重复的动作或者是一直持续的状态。这些词所预设的是曾经存在的一种状态或是某个动作曾经发生(姜望琪2003)。

例1Number one, I want to build manufacturing jobs in this country again.

分析: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向总统候选人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保证其在毕业之后能得到一份既能养活自己又能赡养父母的工作。这是总统奥巴马提出的第一条措施:重振美国制造业,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里,预设触发语是again,在中文中译为“又”。卢琳(2010)提出:“‘又’以原来已有的程度为基础,现在这个程度加强了,是在原来的基础或程度上更进一层,并且这两个情况或性质的存在也是有先后顺序的,所以‘又’触发的预设是原来情况或性质的存在。”此处奥巴马意在预设美国以前就存在制造业的工作岗位,但这些岗位却没有被给予充分的重视。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加大力度重振制造业表明奥巴马对改变这种不良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制定了明确的解决方案。

3.1.2 状态变化动词(Change of State Verbs)

状态变化动词指描述一个动作或一个过程的变化的动词,如 begin,start,stop,finish,cease,continue,leave,arrive,take A from B, enter等表示状态改变的词,这类动词预设某物原处在某地或某物的前一种状态的存在。

例 2Obama:We continue to make it priority for us to go after natural gas.

这是主持人提问奥巴马如何解决能源问题时,奥巴马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continue是这句话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译为继续,预设美国以前就优先开发天然气。奥巴马的意思是美国将继续开采天然气,不会因为其他能源如清洁的开采而忽略天然气的优先开采地位。在开采天然气的过程中,势必会增加许多工作岗位。吴敏仪(2010)提出:“状态变化动词能够准确且简洁地预设出原状态和现在状态的对比”。奥巴马正是运用状态变化词的这种特性成功地反击对手,从而拉近了与选民的距离。

3.1.3 比较和对比结构(Comparison and contrast)

比较和对比结构主要是通过比较级结构或一些其它的比较手段来进行预设的。人们在进行比较或对比时则必须有一个比较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预设(何兆熊2000)。

例 3Romney:So more debt and less jobs. I’m going to change that

这是针对就业问题罗姆尼给出回答中的一各方面。这句话是通过预设触发语more,less,并以此来预设在美国人的生活中债务与工作原来就是存在的。罗姆尼意在证明在奥巴马的政策下,工作越来愈少,但债务却与日俱增,而这恰恰是美国人民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运用比较级与比较结构进行预设是罗姆尼在辩论中使用的的一种策略,意在利用选民心理,使对手在选民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王慧娟2012)。

3.2 大选辩论中候选人使用预设触发语的比较

本部分主要回答第二个研究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这个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三次比较。

3.2.1 奥巴马与罗姆尼在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使用中的比较

奥巴马与罗姆尼对表示反复的词(Iteratives)的使用数量分别是10个与24个。在统计中不难发现,罗姆尼多使用back,too,again这三个预设触发语,并且他使用此类预设触发语的数量之所以远高于奥巴马使用的数量,是因为在奥巴马政府的政策下,他对能源,就业,教育等方面存在诸多不满。罗姆尼借助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功能指出问题所在,呼吁选民不要重蹈覆辙。

相反,奥巴马则较少地使用此类预设触发语,因为他作为美国过去四年联邦政府的领导者,不会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过多的否定,他的这种做法无疑有力地维护了自己的候选人形象。

3.2.2 奥巴马与罗姆尼在状态变化动词(Changeofstateverbs)中的使用中的比较

奥巴马与罗姆尼使用状态变化动词(Changeofstateverbs)这类预设触发语的数量不相上下。在统计过程中,我们发现罗姆尼多使用open,go等动词,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奥巴马则多使用continue,start等动词,例如“And that means, yes, we still continue to open up new areas for drilling. We continue to make it a priorityfor us to go after natural gas...But we’ve also got to continue to figure out how we have efficiency energy...”,这段回答充分地使用了continue这个动词,预设这些措施原来就已经存在。奥巴马多次使用continue表明他将不遗余力地维护自己任职期间关于能源开发问题所采用的一些政策。同时,奥巴马又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例如开辟新市场,增加新的就业岗位,开发新能源等。奥巴马意在向选民保证,在他的带领下,美国的市场会更加繁荣,就业状况会得到更大的改善,能源问题也会找到更为恰当的解决方案。

3.2.3 奥巴马与罗姆尼在对比和比较结构(Comparison and contrast)中的使用的比较

在使用比较与对比结构的预设触发语方面,罗姆尼与奥巴马使用的数量都比较多,从而看出两位候选人都有信心将美国建设得更好。罗姆尼多使用more,lower,better等,预设美国先前及现在都存在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在就业方面,岗位原来就存在,但他决心要创造更多的岗位以降低失业率。在能源方面,他意在降低天然气的价格。奥巴马除了使用more,higher等比较级词汇之外,他还使用了诸多最高级例如,themost important,thehighest,thelowest,thelargest等。他使用此类词语意在表达在他刚刚就任时,美国正处于经济最低谷时期,而现在情况有所好转。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奥巴马政府都采取了重要措施,而通过最高级的形式预设这些措施以前是存在的,但奥巴马及其政府使这些措施发挥了最大作用。奥巴马使用这种近似夸张的预设触发语进行预设,意在利用选民心理,赢得支持。

3.2.4 小结

以上我们从预设触发语的基本类别出发,分别举例说明了预设在总统大选中的使用情况,下面我们从对比的视角来看一下两位总统候选人使用预设的情况。具体如下图所示:

通过此表,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奥巴马和罗姆尼是如何运用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的,他们都运用什么样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他们运用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有什么异同。

如图表一所示,奥巴马使用了10个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罗姆尼则使用了24个。奥巴马使用了20个表示状态变化的词语(change of state verbs),罗姆尼则使用了19个。奥巴马使用了28个对比与比较结构的词语(comparison and contrast),罗姆尼则使用了34个。奥巴马使用更多表示变化的词语,而罗姆尼则多使用表示反复的词语和对比和比较结构的词语。

以上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与权威性在媒体与政界的口中得到了印证。媒体及政界评论奥巴马在本场辩论中表现更为突出,这不仅得益于他的良好口才,更与其预设触发语的使用情况与种类密不可分。因为奥巴马多使用状态变化的词语既表明其对过去四年工作的肯定,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新的展望。虽说如此,但罗姆尼也表现得不逊色,他多使用表示反复的词语和比较及比较结构表明自己对奥巴马政府失去信心,并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是美国发展得更好。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的不同功能可以对不同的辩论话语起到不同程度上的修饰的作用。例如,表示反复的词语(iterative)能够起到强调的作用;状态变化的词语(change of state verbs)能够简洁且准确地将候选人的观点表达出来;比较与对比结构(comparison and contrast)能够使自己的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 trigger)帮助候选人更加有力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辞更具说服力,从而使自己在辩论中处于有利地位,拉近与选民距离,赢得选票。

四、结束语

以美国大选电视辩论第二场中两位候选人所使用的预设触发语(presuppositiontrigger)为语料,主要使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研究了两个问题:两位总统候选人预设触发语的使用情况和他们使用预设触发语的比较情况。本研究发现,奥巴马在辩论时多使用状态变化的动词而罗姆尼多使用比较与比较结构的词语。由于时间、精力有限,研究存在语料不足的缺点---仅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不足以反映出所有总统辩论的特点,所以在将来我们应该进行多语料比较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大家能够对预设触发语的使用有初步的了解,并能够使自己在辩论、演讲、甚至是平时的日常交际中,更好地实现交际目的。

图表1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辩论预设触发语的统计图

Frege,G.(1892).OnSenseandReference[A].

Levinson(2001).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何自然(2009).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何兆熊(2000).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姜望琪(2003).当代语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孔霜梅(2010).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MA].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卢琳(2010).副词“又”预设触发功能生成探索[J].渤海大学学报(4)。

束定芳(2001).中国语用学研究论文精选[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王慧娟(2012).预设触发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应用探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伍红梅(2009).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与结合[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猜你喜欢

罗姆尼辩论候选人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关于2020 年《乐器》杂志新一届编审委员推荐候选人的公示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首届启功教师奖候选人名单
“失事”与“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