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2013-09-14纪东露

中国医药导报 2013年10期
关键词:心导管右房经胸

纪东露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B超室,山东菏泽 274000

肺动脉高压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特征为肺动脉压持续升高,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发生心脏瓣膜损伤[1-3]。肺动脉高压分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两种,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指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多为肺动脉内皮肿瘤,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是由其他疾病诱发的,常伴有肺部疾病或心脏疾病的发生[4-7]。及时准确的诊疗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为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导管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检查等[8-10]。为了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59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2 月~2012年11月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将收治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男 24 例,女 35 例;年龄 18~41 岁,平均(35.2±10.1)岁。患者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61~108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89.4±26.5)mm Hg,后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排除患有其他心内外急性疾病、后天获得性心脏病、肺部疾病的患者。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 20~39岁,平均(34.7±9.8)岁。对照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 25~35 mm Hg,平均(29.3±10.4)mm Hg。两组人员间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仪为美国GE公司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设定为2.5~3.5 MHz,被测人员取左侧卧位,于其右室流入道、胸骨旁四腔、胸骨旁短轴、心腔四腔或者五腔分别行切面检测,检测人员收缩末期的右房横径、右房纵径、右室前后径、右室长径、左房前后径、左室前后径、舒张末期的前后径、肺动脉内径、室间隔厚度等,同时观察人员的房间隔有无分流现象,及每个瓣口的反流情况,在三尖瓣反流束的引导下,测量三尖瓣的最大反流流速和跨瓣压差,然后计算肺动脉的收缩压,同时监测人员的左室收缩功能。

1.2.2 心导管检查 采用一条特制的具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经患者的周围血管送至其心脏及大血管的相关部位,参考使用心导管的走行路线,分别检测患者心脏与心血管各部分的压力和血氧含量,同时计算患者的心排血量、分流量和血流阻力,分析压力曲线的波形和数值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员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

表1 两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比较(±s)

注:1 mm Hg=0.133 kPa

对照组观察组t 值 P值60 59 29.3±10.4 89.4±26.5 56.483 0.000 32.7±4.2 28.1±4.3 3.905 0.049 42.0±3.8 56.7±5.2 6.037 0.026 53.6±5.1 63.5±7.4 4.862 0.039组别 例数 肺动脉压(mm Hg)肺动脉内径(mm)右房横径(mm)右房纵径(mm)

观察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肺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右房横径、右房纵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观察组在收缩末期各房室内径分别为:右房横径为43~61 mm,右房纵径为 54~69 mm,右室前后径为31~47 mm,长径为52~68 mm,左房前后径为26~35 mm,左室前后径为14~34 mm,舒张末期的前后径为35~56 mm,肺动脉内径为27~41 mm,室间隔厚度为8~15 mm。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房增大和肺动脉增厚,同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反流(图1)。

2.2 观察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心导管检查结果比较

心导管检查结果中肺动脉压低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9,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心导管检查结果比较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56例可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9%。误诊患者后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2.3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经相关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导管检查具有一定正相关性(r=0.719,P=0.003)。

2.4 观察组肺动脉压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分析

观察组肺动脉压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分析结果显示,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肺动脉压和左室收缩功能的分析

3 讨论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又称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未见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其他系统疾病,是一种原发性疾病[11-13]。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多为内皮肿瘤,发病机制为机体内的内皮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后会在肺动脉血管腔中大量快速滋生,进而将静脉血阻挡于一侧,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容易造成患者的右心衰竭,进而诱发死亡。目前肺动脉高压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75%的患者会出现死亡,平均生存期限不足2年,因而即使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由于肺动脉高压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可发生于患者的各个年龄段,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也缺乏临床病症特异性,主要的临床表现也和心脏病、哮喘等疾病有一定的相似性,诊断时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因而需要联合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进行疾病的确诊。目前常采用的诊断手段为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手段之一,可以清晰显示患者的肺动脉扩张高压情况,右室游离壁的增厚情况,右心的扩大情况,室间隔的形态异常情况,肺动脉血流频谱的异常情况,肺动脉瓣与三尖瓣的反流情况,可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疾病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加之患者临床表现出的心悸、气促、咳血、胸痛、晕厥、心力衰竭等病症,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辅助手段。心导管检查中可见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显著升高,患者右心室的收缩功能会出现明显增加,肺动脉的阻力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可为疾病的最终诊断提高有效的科学依据。

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一项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的检测手段,不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而且图像清晰,更加形象,更易为患者所接受[14]。而心导管检查不仅昂贵且操作较为繁琐,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作为一种有创操作,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阴影,但心导管检查结果很准确,可作为疾病诊断的辅助手段。

本研究表明,观察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会明显升高。观察组肺动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说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内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小和肺动脉增厚。观察组右房横径、右房纵径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房会出现增厚肥大。观察组患者心导管检查结果中肺动脉压低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导管检查均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诊断方法,两组方法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56例可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3例误诊,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9%,说明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观察组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患者的肺动脉压明显高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患者。说明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压相对较低,而左室收缩功能减弱时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明显,患者体内的肺动脉高压与左室收缩功能有一定的关系。

综上所述,经胸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测手段,准确性高且重复性好,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Jose FV,Lim FY,James C,et al.Prenatal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ndex:novel prenatal predictor of severe postnatal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in antenatally diagnosed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J].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2010,45(4):703-708.

[2]Fabrice B,Mathieu L,Dacher JN.Pulmonary artery dissection a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rchiv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2012,105(12):676-677.

[3]Amin Y,Teresa L,Maria AP,et al.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prior atrial switch procedure for d-transposition of great arteries(dTG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3(3):271-275.

[4]张文,高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1):1253-1254.

[5]曹维锷,王伟,曹佳齐,等.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261-3263.

[6]石哲群,佟胜全,饶莉,等.结缔组织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5):3165-3166.

[7]康芸.26例成人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68-69.

[8]苑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2):82-83.

[9]陈伟,陆振林.超声心动图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9):7297.

[10]郑玉水,刘怀凤,时欣,等.超声心动图诊断肺动脉高压157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392-393.

[11]Adriano RT,Hassan A,Kamal M.Pulmonary vasodilator testing and use of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Respiratory Medicine,2010,104(4):481-496.

[12]Nowell F,Bryan D,Gerard S,et al.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 therapy in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ith shunt-associated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J].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2009,25(3):63-68.

[13]Stephane A,Jaubert MP,Laurent B,et al.Accuracy of Doppler-derived 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 to predict heart failure with normal ejection fra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5(2):370-372.

[14]邓燕,郭盛兰.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左房功能评价的临床研究进展[J].内科,2012,7(4):397-399.

猜你喜欢

心导管右房经胸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效能对比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房结构及功能的应用进展
经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与常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
右房机化血栓影像学检查误诊1例
心导管术的ICD-9-CM-3编码探讨及案例分析
超声造影诊断右房界嵴1例
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研究
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无创性评估肺血管阻力
BTDE在ICU评价瓣膜置换术后PASP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