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科技进步与陶瓷艺术的创新、融合的探讨*

2013-09-04王敦海

陶瓷 2013年8期
关键词:瓷器图案陶瓷

王敦海

(西安外事学院 西安 710077)

1 当代科技下的陶瓷作品

图1是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的航天飞机的机头。机头上铺设的板,包括黑色和白色的板,都是由陶瓷的混合材料制成的。这是当代科技的新产品,与陶瓷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从当代的角度来说,陶瓷又有一个很特别的理解:陶瓷在当代不仅仅是一个工艺性的艺术业态,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丰富性的工程性的技术业态。

图2是科技赋予陶瓷材料的一个新成果——日本京瓷公司开发的高技术陶瓷的陶瓷刀。陶瓷刀具有高密度、高硬度、化学稳定性好、磨耗少、能长时间地保持锋利度和耐腐蚀度,产品多项性能均超过一般的金属刀。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使得陶瓷材料在性能方面能够有更大的延展的空间。

图3是一个在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主馆里面所展览的屏幕。这个大屏幕是由陶瓷制作的大型3D电影的放映屏幕。这在过去是陶瓷材料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功能,而陶瓷产品的多用途和科技发明给陶瓷未来的发展留下了非常大的拓展空间。

2 数学理论在陶瓷艺术中的应用

陶瓷艺术形式的表达在当代环境下有非常多的拓展和创新应用。首先,体现在根据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数学原理以及数学思想表现方面,还体现在几位利用数学理念表现艺术形式的艺术家。他们的代表人物是安·库瑞尔、恩瑞克·梅斯特、卡罗·森麦、约翰·梅森、瑞内特·威尔姆斯、Eva Hild下面简要介绍他们及其作品特点。2

.1 安·库瑞尔陶瓷艺术作品

安·库瑞尔陶瓷作品的特点是三角锥和圆锥等几何造型的拼接加工和镂空雕琢,以陶瓷的材料质感诠释了几何的形式美。他主要利用几何的造型的方式来对陶瓷作品进行拼接加工。这在传统的陶瓷艺术创作当中很少见,体现出一种现代的审美,是一种技术的审美。

2.2 梅斯特陶瓷艺术作品

与库瑞尔陶瓷作品主要是利用三角和圆的表现艺术形式不同,梅思特陶瓷作品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块”。制作者对这个“块”做减法或者加法,对简洁的块体进行增减处理,对简单形态的艺术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通过这些简单的处理来表现艺术,使表达手法显得非常的直接和简洁。

2.3 卡罗·森麦的陶瓷艺术作品

卡罗·森麦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对不同的圆形、弧形进行切割、组合,作品体现出单纯、简洁、明快、充满欣悦的律动感。与前面两位艺术家不同的是其作品基本上倾向于圆形的曲线,是对不同的圆形和弧形进行切割、组合,令人有愉快旋律的感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其作品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现在我们看到的图片作品如同用机床直接切割出来的金属产品,主要是因为他利用了数学几何以及曲线的造型来传达陶瓷的类似于金属材料的艺术美。

2.4 约翰·梅森的陶瓷艺术作品

约翰·梅森陶瓷作品的特点是采用了相似或相同的几何造型进行重复构造,由结构化的单元镶接成扭动穿插的立式结构,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的特征。他的作品在基础上和出发点上与前面的几位有所不同。

2.5 瑞内特·威尔姆斯的陶瓷艺术作品

瑞内特·威尔姆斯陶瓷艺术作品的特点是充满趣味性地将数学中的曲线延展为曲面。创造性地将陶瓷的脆硬特质与数学曲线的柔美融为一体。陶瓷经烧结后性能较脆硬,而曲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柔软、延展。这2个特征本身是截然相反的,而威尔姆斯的陶瓷作品恰恰把这2种特征巧妙的结合起来了。

2.6 Eva Hild拓扑陶瓷作品

Eva Hild拓扑陶瓷作品的特点是具有拓扑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其图形的大小、形状等元素都可以进行弯曲和改变。

3 数字技术与陶瓷图案制作的融合

陶瓷在传统意义上有“天一半,人一半”的说法。所谓“人一半”是指人为可以控制,“天一半”是指陶瓷在进窑烧制过程中的烧成高温过程难以控制,结果无法预料。为了减少陶瓷在烧制过程中图案窑变的不可预知性,可以借助现代数字技术即利用数字技术辅助设计陶瓷图案。传统釉料需要高温窑变形成最终的颜色,因此难以直接地进行图案设计,尤其是当代一些科技图案或者一些抽象的图案印到瓷器上就有很大的难度。而在数字技术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下面介绍2种常用方法:

3.1 热转印技术

其方法是:在计算机里设计图案,计算机设计图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精密的数学图案,这是人工绘画有时很难达到的,然后使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图案,最后采用热转印技术印制到陶瓷表面。

3.2 水转印技术

Rob Kesseler利用野生的花粉作为图案素材,先将野生花粉放在显微镜下放大,把放大的野生花粉打印出来,再使用丝网水转印技术转印到瓷器上。2007年Adobe公司在中国数字艺术大赛上凭一款名为《青花》的陶瓷作品荣获金奖。这个青花盘子作品的特点就是青花图案完全是依靠电脑设计的,并且图案都是由电脑中的各种工具图标组合而成的,作品上的图案也是采用的水转印技术。

4 当代陶瓷技术鉴定的主流方法

陶瓷的技术鉴定有很多的方法,主要分为2部分:一部分是传统鉴定方法;另一部分是现代技术鉴定方法。

以鉴定一个高仿青花樽为例:①使用传统的鉴定方法主要看它的器形是否规范。所谓规范也就是看产品是否符合当时那个时代的器形特点。②看它的绘画和图案,从图案的笔法和图的分布,观察其绘画的风采和水准,以及风格是否能反应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③观察其釉面、包浆。包浆是指瓷器表面随着时间和年代的推移所出现的陈化和破坏,包括自然的破坏和人为的破坏,以及在陈化的过程中它所形成的釉面感觉。④看其胎是否与古代的特征相一致。⑤看落款,特别是官窑,一般会打上某某年制,可以观察其落款的颜色和字体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传统的鉴定方法虽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鉴定方法,但是有一些缺陷。传统鉴定方法可以观察外观,但很难观测到内部质地,如瓷器的胎是由哪些成分构成?钴料有哪些特点?这些很难将其作为当代物理的或者化学的甚至是生物的研究和分析。而技术鉴定方法可以弥补只依靠人的肉眼和直觉传统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新的判定指标。

陶瓷制品技术鉴定的主流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法:

4.1 显微结构分析

显微结构分析所用到的主要仪器一般有体视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利用显微镜进行放大可以看到瓷器结构的表现,包括釉层中气泡的数量和位置,以及胎土的构成,还可以观察胎釉的结合。因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陶瓷胎釉的结合会有不同共性的特点,因而通过内部结构可以精确鉴别。如果不采用显微结构分析的方式是根本不能区分。目前可以利用高倍显微镜把不同年代的陶瓷构造特点集合起来,建立数据库,为以后的鉴定提供参考。

4.2 成分分析

成分分析主要是一种化学分析方式,它所使用的主要仪器有X射线荧光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中子活化仪等。根据陶瓷成分分析原理,中国科学院上海研究所已经建立了一个中国古陶瓷胎化学组成的对应分析分布图,此图主要是对陶瓷的胎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以及化学成分的组成作对应分析。根据成分的不同大致将瓷器分为:北方瓷器、南方瓷器、北方陶器、南方陶器、原始瓷、印纹陶几类。从分类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地域的陶或瓷的化学组成成分是不同的。如果可以建立一个数据很完整很精确的数据库,就可以对中国陶瓷在化学成分的鉴定上有一个比照系统,判断和鉴定可起到的作用。

4.3 断代分析

断代分析常用的仪器主要有热释光仪、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等。目前的陶瓷交易、陶瓷价值的判断主要基于陶瓷的年代、窑口。其中断代是最关键的因素,在断代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释光技术。释光仪是释光技术的主要仪器,陶瓷在烧结的时候储存了一部分当烧结时的信息,也就是烧制年代的信息。陶瓷从土胎烧结成陶或者瓷时储存的信息在很多年以后会形成独特的信号,如果用释光仪对瓷器进行干扰性观察,就会得到瓷器储存信息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的热能曲线,从而根据曲线判断瓷器的年代。通常的做法是在陶器不重要的位置取一些粉末,然后对粉末进行检测,当第一次检测的时候它的烧制信息会以光的形式会释放出来。陶瓷制品经检测一次后,第二次就不再会释放这种信息。测光技术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即年代误差,如果两件瓷器年代相隔久远,利用测光技术可以明显区分开,如果两件瓷器出产的年份比较接近,则很难区分具体年代,这还需要技术上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

当代科学思想以及技术手段使陶瓷拓展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测点,它要求我们不仅从传统的审美以及工艺角度去理解、认知陶瓷,还需要我们开始进入一个以当代科学技术为依托的新的认知的境界和新的技术和美学领域。

1 苗鸿雁,仇越秀,夏傲,等.Sol-gel法制备ZrO2/钙铝硅系微晶玻璃复合材料的研究.中国陶瓷,2010(1):31~34

2 徐晓虹,吴建锋,白占良,等.Sol-Gel法制备Al2O3-SiO2-TiO2-ZrO2复合陶瓷膜的研究.中国陶瓷,2003(6):21~23

3 张夫也.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银川:宁夏人们出版社.2011

4 朱会平.产品与工艺品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瓷器图案陶瓷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解析元代瓷器——釉里红瓷器和钧窑瓷器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陶瓷艺术作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