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陶瓷产业频繁遭遇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3-09-04朱展鹏

陶瓷 2013年8期
关键词:陶瓷制品遭遇陶瓷

朱展鹏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 陕西 咸 阳 712000)

1 我国陶瓷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

2013年5月15日,欧盟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作出反倾销终裁,征收13.1%~36.1%的反倾销税,这是继2011年9月欧盟对我国陶瓷砖产品反倾销后,陶瓷业遭遇的又一次较为严重的反倾销制裁。自1980年澳大利亚对我国陶瓷餐具启动首例贸易反倾销调查以来,我国出口的陶瓷制品已先后遭遇来自印度、韩国、巴西、欧盟、阿根廷和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见表1)。涉案产品主要分为瓷砖和陶瓷餐具或器具2类,是我国出口的主要陶瓷制品。

表1 近年我国陶瓷产品遭遇外国反倾销的情况

表1列出了近年来我国陶瓷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情况。由表1中的数据和其它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陶瓷业遭遇的反倾销呈现以下特点:

1)近年来国外对我国陶瓷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的频率有所上升,而且征收的反倾销税的税率也较高。

2)发起反倾销的国家是由欧盟等传统出口国家向新兴出口市场国家蔓延,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国外频繁的反倾销对我国陶瓷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在欧盟对我国陶瓷餐具实施反倾销之前,大约有2 000~3 000家中国日用陶瓷企业活跃在欧盟市场上,而在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只有约为300~400家有实力的日用陶瓷企业继续向欧盟出口。但同时,频繁的反倾销也促使一些陶瓷出口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转变企业的发展战略。

2 我国陶瓷业遭遇反倾销的原因

我国陶瓷产业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陶瓷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国外市场的因素。

2.1 低价竞销的恶果

我国多数陶瓷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实行低价竞销策略。我国出口的瓷砖、日用陶瓷的价格甚至远低于其它各国陶瓷制品的平均价格,从而成为国外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主要证据。我国陶瓷产品的低价格一方面是源于陶瓷生产是典型的资源、劳动双重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具有相对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我国生产的陶瓷产品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低价竞销也是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低、缺少品牌等因素导致的。

2.1.1 产能过剩是恶性价格竞争的基础

以建筑陶瓷为例,从2001年开始,我国建筑陶瓷产量一路飙升,2007年为50亿m2,2009年为66亿m2,2010年为75.756 6亿 m2,2011年为87.014 1亿 m2,2012年全国陶瓷砖产量达到89.9亿m2,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陶瓷生产国。陶瓷企业在内销的同时,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但建筑陶瓷市场整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我国的陶瓷产品在没有品牌优势和科技优势的状况下,最终很多企业选择用低价方式进行竞争。另外,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一些企业为了扩大销售额,于是竟相压价,造成行业间低价恶性竞争。在国家持续调控房地产政策不变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

2.1.2 产品科技含量低、同质化程度高,加剧了价格竞争

我国瓷砖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出口总额第一的却是意大利,这说明我们的产品重量不重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仍然停留在低端供应阶段。与此同时,各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产品设计创新不足,缺乏差异化,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企业为了生存,通常将价格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甚至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竞相压价导致出口的陶瓷制品价格严重偏低。

2.1.3 出口退税政策助长恶性价格竞争

我国的多数陶瓷制品享受9%~17%的出口退税率,较高的出口退税率致使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的企业靠出口退税而生存,这些企业在出口退税政策的推动下,出口量连年增加,但出口价格和产品档次却在低位徘徊,以致部分企业的出口价格甚至低于国际市场平均价格,极易引发反倾销调查。

2.2 反倾销应诉不积极

在应对反倾销调查时,我国陶瓷企业反应较迟缓,缺乏积极性,应诉率较低,致使造成一旦遭遇反倾销调查,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极不利于我国陶瓷行业出口环境的改善,也会影响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近年来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案件来看,反倾销已呈现出连锁反应。我国陶瓷企业应诉反倾销不积极的原因有:

1)缺少反倾销应诉的经验。很多企业对应诉反倾销的程序以及具体细节不了解,所以在遇到反倾销调查的时候往往难以应诉。

2)反倾销应诉的费用较高。例如,填写大问卷的费用就为50~100万元,一些陶瓷企业如果出口量少,在高额的应诉费用下就会选择放弃,另外也有部分企业存在搭车的心态。

2.3 进口国家保护本国产品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世界瓷砖的10大制造国分别是中国、巴西、印度、意大利、伊朗、西班牙、越南、印尼、土耳其、埃及。2012年,我国瓷砖出口市场排在前10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美国、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韩国。而这些国家中大多数都已对我国陶瓷制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保护其本国市场。例如,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陶瓷产品向巴西的出口额增长87.93%,而巴西本国的陶瓷产业发展也很快,因此它采取反倾销保护其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再如,日用陶瓷方面,据欧洲陶瓷工业协会称,2011年中国在欧盟餐具和厨具市场的份额由2004年的22%上升至67%,在过去5年里,欧盟餐具和厨具生产商已损失6.5亿欧元,裁员1万人,约占整个部门的30%,而我国陶瓷餐具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是低价倾销的结果。因此,为了保护欧盟相关陶瓷餐具生产商的利益,保护其陶瓷餐具产品的竞争力,需要对来自中国的陶瓷餐具实施反倾销的贸易救济措施。

2.4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

WTO的《反倾销协议》中对倾销的界定是:倾销是指一项产品的出口价格以低于出口国在正常贸易中供国内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市场。对于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在确定产品正常价值时,是按照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的销售价格来确定产品的正常价值。但由于欧美等国家还不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所以他们在反倾销的时候会选择价格较高的国家作为替代国来计算正常价值,使我国企业在反倾销的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被认定反倾销的几率大大增加。这就是频繁动用反倾销措施的主要原因。2012年2月16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餐具进行反倾销调查中,选定俄罗斯作为计算中国涉案产品正常价值的替代国。然而俄罗斯日用瓷发展较我国缓慢,生产成本也远高于我国日用陶瓷制品,以此标准核算,就很容易将我国出口的陶瓷餐具产品确定为倾销,同时核算的倾销幅度也较大,使得我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处于不利地位。2013年7月8日,巴西启动了对我国瓷砖的反倾销调查,巴西拟以意大利为替代国来计算正常价值,意大利的价格远高于中国,这显然会使我国陶瓷企业处于不利地位。

3 我国陶瓷行业应对反倾销的对策建议

3.1 企业层面

3.1.1 积极应诉,争取获得个体市场经济地位与待遇

企业在遭遇国外反倾销时,保护自己的惟一途径就是积极应诉,积极应诉对降低最终税率大有益处。虽然很多国家没有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待遇,但可以给予涉案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与待遇,所以在反倾销调查应诉中,企业要收集资料以证明符合给予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涉案企业市场经济地位待遇标准,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企业一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待遇,反倾销国家就以企业提供的数据来确定正常价值,这对最终判定反倾销有重大影响。如果企业一旦不符合该标准,应立即提供资料证明符合对涉案出口企业采用分别税率的标准,申请分别税率待遇。在此次应诉欧盟的陶瓷餐具的反倾销中我国有407家企业获得了17.9%的单独税率,远低于36.1%的普遍税率。3.1.2 重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2013年7月8日巴西启动了对华瓷砖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巴西作为我国陶瓷制品在南美的重要出口市场可能在未来会变得不乐观。在短期内,我国的陶瓷企业还需要积极开拓新市场,例如非洲、中东地区这几年的进口额增长较快。但应该指出的是,在开拓新市场的时候应抵制低价抢占市场的诱惑。同时,陶瓷企业也要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在我国政府推动新型城镇化,人民生活逐步步入小康生活的大环境下,国内市场陶瓷制品需求巨大,因此企业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增加在国内市场的销售比例,这将大幅增加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3.1.3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据商务部的资料显示,2012年广东的3 468家陶瓷出口企业中,年出口额超过1 000万美元的厂商不到1%。广东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陶瓷制品生产出口基地,2012年陶瓷制品出口总额占全国4成以上,但自金融危机以来,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部分陶瓷企业不堪重负,纷纷倒闭。我国陶瓷企业在面对原料、燃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出口频频遭遇反倾销以及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更高要求的背景下,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刻不容缓。我国陶瓷企业应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大力发展新材料和高技术产品,形成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陶瓷产业集群,进而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在陶瓷机械色釉料领域,广东科达窑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摩德娜机电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经过坚持创新,已经研发出节能、高效、环保的机械产品,为陶瓷行业的升级转型提供了技术设备支持。此外,企业应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研发投入,打造自主品牌,创造品牌效应,让自主品牌通过品牌溢价为企业带来更为可观的利润。在此次墨西哥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临时反倾销税时,福建省的3家龙头企业未被征收反倾销税,主要原因是这3家企业产品的出口价格均高于墨调查机关规定的2.58美元/kg。据了解这3家企业主要通过加强产品的研发,提高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加强品质管理,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价格从而规避了陶瓷反倾销。由此可见,实现传统陶瓷产业的升级转型,是规避反倾销的有效途径。

3.2 政府扶持

3.2.1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整顿行业秩序

针对陶瓷产业准入门槛低的问题,建议政府修订现有产业准入政策,从窑炉规模、上下游资源情况、企业资金实力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提高企业进入的门槛。对现有的企业,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入手出台退出机制。对于国家鼓励的企业、项目从电价和水价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对于国家限制或淘汰的企业,给予惩罚性电价和水价。

3.2.2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我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与我国应对反倾销的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有很大关系。没有事先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等作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反倾销指控。建议政府协调商务、海关、质检和行业协会等部门的资源,建立完善的陶瓷企业市场预警机制,来应对国外的反倾销调查。

1 苑金生,黄仲明,李直.中国陶瓷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思考.全国性建材核心期刊——陶瓷,2010(9):49~51

2 王思鹏.WTO规则下中国瓷砖行业应对反倾销的思考.当代经济,2013(5):46~57

3 冯丹丹.中国陶瓷企业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探讨.对外经贸,2013(1):31~33

4 查贵勇.中国陶瓷产业屡遭国外反倾销之思考.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3(3 ):38~46

5 张慧文.我国陶瓷砖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出路选择.全国性建材核心期刊——陶瓷,2013(4):13~14

6 张红美.淄博陶瓷出口竞争力SWOT分析.全国性建材核心期刊——陶瓷,2013(4):17~18

猜你喜欢

陶瓷制品遭遇陶瓷
河北浩锐陶瓷制品有限公司
Jiangle ceramics
Jiangle ceramics 将乐古陶瓷
预防遭遇拐骗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迟到城”里的遭遇
陶瓷艺术作品
高档陶瓷制品用无光釉及其制备方法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遭遇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