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世闻名的黔西观音洞

2013-09-01史继忠

当代贵州 2013年16期
关键词:黔西台面石器

文Ⅰ史继忠

(作者系贵州著名历史学家 责任编辑/李 坤)

1965年冬天,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亲临黔西观音洞主持发掘,奏响了贵州史前文化的第一乐章。

1973-1974年继续发掘,共出土石制品4000多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三大类。石器占石制品总数的66%,分为刮削器、端刮器、砍砸器、尖状器、凹缺刮器、石锥和雕刻器7类。还出土了23种动物化石,其中,柯氏熊、大熊猫化石种、最后鬣狗、贵州剑齿象、似东方剑齿象、巨獏、中国犀及嵌齿象,是早已灭绝的动物,属更新世中期。鉴于石制品种类繁多,加工方法多样,文化风貌独特,故命名为“观音洞文化”。

在此之前,人们把贵州远古想象为一片荒漠,空无人烟,称为“不毛之地”。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观音洞文化的发现,以铁的事实打破了陈旧的观念,雄辩地证明,早在20多万年以前,贵州高原就有了人类居住、活动,并创造了辉煌的史前文化。在此之后,在贵州发现了许多古人类化石、古文化遗址,使贵州历史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了24万年。

在黔西观音洞并没有发现古人类化石,但“人去洞不空”,保存了古人类留下的大量遗物,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裴文中先生认为,这是“我国最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它独特的文化风貌,“对于研究我国旧石器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对黔西观音洞文化这样评价:“在我国南方,属更新世中期的遗址,首推黔西观音洞。”“观音洞石器加工之细致和方法之多样,为同期石器之冠。”

虽然我国近几十年来,不断有考古新发现,但迄今为止,在我国南方并未发现像黔西观音洞如此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所以得出了“首推贵州黔西观音洞”的结论。

黔西观音洞出土的石制品都经过细致加工,加工方法多样。譬如石核,有单台面、双台面、多台面三种类型,人工台面占多数。又譬如石片,绝大部分是人工台面,可分为素台面、小台面、有疤台面、有脊台面和修理台面几类,并有一定数量的长方形、梯形、三角形石片。石器制造的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刮削器有单边刮削器、相连两边刮削器、不相连两边刮削器、三边管刮削器、多边刮削器等类型,端削器有单端、双端、尖端三种,砍砸器有单刃、双刃、多刃、端刃、尖刃数种,尖状器分为薄尖、厚尖、错向尖三类。正因为如此,黔西观音洞“加工之细微和方法之多样”,不仅在南方,而且在全国各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都堪称“石器之冠”。

黔西观音洞文化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三大体系之一。裴文中在《贵州黔西观音洞试掘报告》中指出:“观音洞文化,既是与欧洲大陆的旧石器文化不相同的一种新文化系统”,又“与中国已知的‘北京猿人’文化也很少有相同之处”。《中国通史》经过大量资料比较,认为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大致可分为三个文化区:第一个文化区是以山西西侯度文化和匼河文化为代表,第二个文化区是以北京周口店第一地点为代表,第三个文化区是以黔西观音洞文化为代表。这就是说,中华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早期的人类分别在不同地区进行文化创造活动,形成了三个不同的文化系统。文化的源头,不仅在北方,在中原,而且还在南方的观音洞。在往后的发展中,多元才渐渐合为一体。正是这个原因,考古学界在谈到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时,常说:“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 2011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布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黔西台面石器
开学第一课
再走黔西的心海波澜
苏轼和他的超然台、乌台、啸台
高频电液振动台用台面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台面都上不了,怎么成功
黔西县委离退局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
黔西县委离退局组织离退休干部到毕节机场等地参观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