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解读

2013-08-20马丽丽

关键词:会徽青奥会情态

马丽丽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1.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图像、声音、手势语等多种符号的结合来表达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传统的以读写为主的识读能力在多媒体时代已不够用[1]。图像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图像在媒体、教育和儿童文学中的大量生产,使我们无法忽略多模态话语[2]。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以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种模式同时出现[3]。本文试图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对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进行多模态解读,旨在揭示多模态表现形式的丰富内涵。

2.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理论基础

模态(modality)是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语言、技术、图像、颜色、音乐等符号系统[4]。李战子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2]。朱永生把多模态话语定义为两个标准,即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模态的话语。胡壮麟把多模态话语定义为由表达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模态所构成的话语[1]。张德禄指出多模态话语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5]。

克瑞斯和勒文认为语篇的多模态性是当今世界人们交际中使用的各种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6]。在当今电子化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同时进行和完成各种不同交流形式的能力,即具有良好的多模态识读能力。他们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为多模态语篇的解读提供了理论基础。

3.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南京青奥会会徽由三部分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最上方的“NANJING”这七个英文字母,首尾两个小写“n”均呈现出城门的孔洞状,外加简单的几笔“N”形线条在城门后勾勒成立体结构,形成写意的江南民居造型。“城门”不仅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标志,同时还有开门迎宾的意义,寓意欢迎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到南京来参加青奥会。中间是数字2014,代表年份。最下方是青奥会英文及其视觉标志,还有奥运五环。从整体上来看,整个会徽各部分之间是非常协调,寓意深厚的,充分表达了南京敞开胸怀欢迎各国青年,与世界友好交流,成为青年欢乐之城的美好愿望。

3.1 图像的再现意义

与功能语法的概念意义相对应,克瑞斯和勒文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再现意义,而且将其进一步区分为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叙事再现包括行动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三类,概念再现包括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所以叙事图像表达的是展开的动作和事件、变化的过程和瞬间的空间安排,而概念图像表示的是图像的类别、结构和意义,它表达一种概括的、稳定的和没有时间限制的精华。

从南京青奥会会徽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并不是一个叙事图像,而是概念图像,因为它没有包含向量。概念再现中的象征意义在青奥会会徽中有多处的体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NANJING”这七个字母中首尾的两个N,经过特殊处理之后,首尾小写的两个“n”犹如拱形的城门形状,而外围又用线条勾勒出了江南民居的轮廓,颇有涵义。城门一方面是南京的城市符号,同时又有开门迎宾的意义,欢迎五湖四海的年轻人到南京来参加青奥会;而江南民居则寓意欢聚、健康和青奥之家。除此之外,“NANJING”这几个字母的颜色也非常鲜艳,由6种颜色构成,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蓝色,两种不同的绿色,橙色以及玫红色。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是毫无意义的,凸显出青奥会的参与者都是朝气蓬勃、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青年人。这个会徽尽显了南京青奥会的理念:国际风格、奥运精神、青春气息、南京文化。

3.2 图像的互动意义

图像可以造成观看者和图像中世界之间的特定关系,在实现这种互动意义时,有三个要素:距离、接触和视点。他们可以共同作用,创造出观看者和再现内容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同时,和在语言中一样,情态也是互动意义的重要部分,只是实现情态的资源在图像中极为丰富[2]。本文着重分析情态要素。

情态指我们对关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陈述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以感官的编码倾向为出发点,基于色彩的饱和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2]。顾名思义,高饱和度的色彩与高感官情态相对应,因为其色彩给人以愉悦明快之感,而如果图像仅由黑白构成,那就是低感官情态。克瑞斯和勒文从色彩饱和度、色彩区分度、色彩调和度、语境化、再现、深度、照明和亮度等八个视觉标记探讨了图像中情态的现实意义量值的高低[6]。

南京青奥会会徽包含了蓝、绿、橙、黑、红等11种颜色,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NANJING”这七个字母,颜色最为多样和鲜艳,也是整个会徽最为突出的地方,这七个字母中包含了诸如蓝、绿、橙等色,这些亮丽的色彩主要是为了体现青奥会的精神,表现出青年人的那份青春与活力,以及对运动的热爱。会徽左下方的奥林匹克五环标志也由五种颜色构成,环从左到右依次互相套接,上面是蓝、黑、红环;下面是黄、绿环,整个造型为一个底部小的规则梯形,其涵义是“代表五大洲的团结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聚一堂”。其余的数字“2014”,青奥会的英文“YOUTH OLYMPIC GAMES”以及青奥会视觉标志“YOG DAN”都是黑色的,给人一种沉稳大方之感。像红、黑等这种高情态的色彩赋予会徽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远视性,充分体现出青奥会的运动精神。

3.3 图像的构图意义

多模态话语的构图意义与功能语法的语篇意义相对应。它有三种资源: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

“信息值是通过元素在构图中放置的,任何特定的元素在整体中的角色取决于它是被放置在左边还是右边,中间还是边缘,或者图片/页面空间的上方还是下方。”[2]在克瑞斯和勒文看来,上方和下方具有不同的信息值,如果某些因素被放置于上方,而其它因素被放置于下方,那么置于上方的是“理想的”,而置于下方的是“真实的”。“理想的”指它是信息的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因此它是信息的最显著的部分。“真实的”指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等,或者说更实际的信息[6]。

南京青奥会会徽由三部分组成,最下方,以青奥会英文名称(YOUTH OLYMPIC GAMES)及其视觉标志(五环和“YOG DNA”字样)为基础;中间以年份数字2014作为构图过渡;最上方是七个英文字母“NANGJING”,活泼的字体外加线条做出镂空透视的效果,体现了南京的地方特色。这样的编排方式是一种纵向三联画(vertical triptych)。

“理想的”往往是信息的理想化的或概括性的实质,因而是信息的最显著部分,“真实的”是更特定的信息,如细节等。所以,图像中的NANJING即指南京青奥会,它表现出了南京特有的文化底蕴。奥运五环标志已经为世人所熟知,是确定、具体的信息,其所传递的世界团结合作、携手共同发展的理念是每一届奥运会的宗旨和目的,奥运五环是“真实的”,它提供的信息给人一种可信和真实感。青奥会英文名称及其视觉标志也是“真实的”,同样也给人一种实际感。数字“2014”是“中介”,意即南京2014青奥会将使奥运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世界将出现一种新的和谐的图景。

“取景指的是有无取景手段(可通过造成分割线条、或实际分割框架的线条来实现),这些线条割断或连接图像中的元素,表示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属于还是不属于的。”[2]在南京青奥会会徽图像中,线条的分割是非常明显的,奥运五环和青奥会视觉标志都用对话框框起,使得会徽的结构非常清晰。对话框带有强烈的青年人色彩,代表了对话、沟通、交流和承诺。

“显著性指的是元素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不同程度,可通过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对尺寸、色调值的对比(或色彩)、鲜明度的不同等来实现。还有文化因素的影响。”[2]在这个会徽中,“NANJING”这七个字母色彩非常鲜明,凸现了青春与活力。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南京青奥会会徽这个多模态话语中,图像、颜色、文字、数字等符号都参与了交换意义,如果忽视了任何一方,就不可能正确充分地理解整个语篇的全部意义。正是这些符号的协调组织使其所要传达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文字符号所要表达的意义。图像、颜色、文字、字样和印刷版式等符号在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但是在现代交流中,它们已经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这也就证明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观点——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也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多功能性。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

[2]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

[3]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J].语言学研究,2006.

[4]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5]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

[6]Kress,G,Leeuwen,T.V.Reading Images[M].Burwood:Brown Prior Anderson,1996.

猜你喜欢

会徽青奥会情态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会徽公布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第九届中国花博会会徽吉祥物揭晓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征集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