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

2013-08-20肖力玮

关键词:竞争力核心大学生

肖力玮 ,梁 斐 ,陈 溪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党的十八大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鼓励青年创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2013年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为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的概念是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普拉哈德(C.K.Prahalad)和加里·哈默尔(Gary.Hamel)在其合著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其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从最初探讨组织核心竞争力,逐步拓展到组织的构成单位——个体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同时,由于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丰富性,很快就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随着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的深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关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还是百家争鸣,尚未取得一致见解,出现了潜能观、知识技能观、创新观、综合素质观和整合观等五类观点。

1.潜能观

楼锡锦(2005)、杨其滨(2007)等人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的一种发展能力,是毕业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水平、素质养成达到一定水平,具备可自主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1][2]王琼(2010)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优于其他劳动者,成功获得从事某种工作的潜力。[3]

2.知识技能观

管斌全等人(2006)认为个人的核心竟争力是指“不易被竟争对手模仿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是其立足于社会取得成功所具有的独特的知识和经验技能。[4]王志峰(2009)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内化了的经过整合的知识和技能。[5]

3.创新观

施炜等人(2010)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个人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在不断学习中创新,在不断创新中整合各项可供利用的资源,充分凸现资源要素的效用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6]

4.综合素质观

赵波(2010)认为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相对于其他学生的优势能力,是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和健全人格的有机统一。[7]陈忠平等人(2012)也认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良好个性、人文精神、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8]

5.整合观

施炜等人(2010)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在大学生能力系统中起主导作用、能使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并不易被人模仿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它处于大学生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层,能为大学生带来核心价值和持续竞争的优势。[6]黄雪等人(2012)将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定义为:通过学习获得的、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并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不易被人模仿和替代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就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而言的,具有比较性;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市场竞争条件下学生独有的、别人不易模仿的竞争优势,具有独特性。[9]

综上所述,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对就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界定,整合观的界定较为全面。笔者认为,大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会形成独特的就业能力系统,它由就业力、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三部分组成,就业核心竞争力处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系统中的核心层,是就业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在就业能力中起主导作用。在就业市场中,个体与竞争对手相比所体现出的竞争优势,正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行为表现。就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独特的、可持续发展的、不易被模仿和替代的元认知能力,它能为大学生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就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异质性、整合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渐成热点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所收录的与就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中找出我国学者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历史脉络。2012年 11月,笔者以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关键词,对“中国知网”四个数据库中的全部文献进行检索,搜索题名包含“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文献,并对所有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剔除一些与研究主题无关的论文,以及一稿多投的论文。最终搜集相关论文108篇,其中期刊论文100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会议论文1篇。论文数量与年度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就业核心竞争力论文数量、比例(%)与年度分布情况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04年,近几年相关论文的数量持续攀升,研究的深度、广度也在不断深入。自我国1999年高校扩招,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以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企业招工难,摩擦性失业困扰着企业、高校和大学生,以致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热点。

(三)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较少

将已有文献从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个角度进行分类,理论研究文章共计97篇(占总数的89.1%),实证研究11篇(占总数的10.9%)。由此可见,现有的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证研究较少。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能够为未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而实证研究运用数据说话,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

在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时,发现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方面: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基本要素分析为主题 (共21篇,占21.6%)、以体系构建为主题(共7篇,占7.2%)、以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为主题(共87篇,占89.6%)、以结合其他理论为主题(共4篇,占4.1%)。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基本要素分析

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至今仍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张小刚(2005)认为,有人格魅力、学习能力、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和身体素质五个基本要素。王志峰(2009)认为,有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质、坚实的复合型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几大基本要素。[5]姚德超等人(2009)认为,有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就业资源利用能力等要素。[10]赵波(2010)认为,有专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意志力等要素。[7]刘红奎(2010)则认为有适应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五个基本要素。[11]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发现,对于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的理解既有重合,也有各自的侧重点。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研究

在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问题上,亦没有定论。杨其滨(2007)认为体系的构成要素分为就业核心资源、就业核心能力和就业核心人才三个层面。就业核心能力包括品质力、技术力、实践力、学习力和创新力,是一种集束力,是以一种能力为主导,其他能力协作,共同作用产生的竞争优势。[2]李家智(2009)则认为第一层次是基本能力,中间层次是专业能力,最高层次是可持续发展能力。[12]姚德超等人(2009)构建的体系包括“内隐”和“外显”能力两个层面,“内隐”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是整个体系的基石。“外显”能力是在“内隐”能力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而来的,包括实践能力、求职能力、就业资源利用能力。[10]施炜(2010)认为从横向上分为:核心精神层——核心资源层——核心技术层。从纵向上分为:初级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级就业核心竞争力——高级就业核心竞争力。[13]刘红奎(2010)分别从构成和特性两方面建立了三级指标评价体系。[11]

(三)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目前,近80%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为提升策略研究,研究对象涵盖范围广,提升策略各具特色。研究对象涵盖各级各类高校的学生群体,高职院校、独立学院、民办普通高校、师范院校、新建高校、地方高校以及农业院校等;涵盖的学历层次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研究的专业涵盖新闻、法学、英语、广告(高职)、财会类(三本)、计算机(三本)、体育、音乐学等。提升策略研究多是针对特殊群体的一些具体措施,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述。此外,有研究者还行文介绍高校社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应用型教材、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技能竞赛、优化社会实践环境、职业生涯规划、本科生导师制对于就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四)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

施炜等人(2010)运用胜任能力研究中广泛引用的KSAOs(Knowledge,Skills,Abilities,Other Characteristics)框架来分析就业核心竞争力与核心技能。他们认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胜任能力,就业行为是其外显形式。而核心技能则包括专业知识、通用技能、综合能力、独特个性以及优异的就业行为等。核心价值观是连接知识、能力与外显求职行为的纽带,是就业核心竞争力与核心技能的共同核心,是大学生的第一竞争力。[6]毕军(2010)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到大学生就业管理中来,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来指导大学生对于必备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14]崔焕娟(2011)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方法,整理分析招聘单位与应聘者的对话,发现工作忠诚度、潜在离职可能和胜任力是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15]

三、我国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实证研究

有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主要涉及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研、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测量及评价指标研究。

(一)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现状调研

王金凤等人(2010)开展的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调查,发现学生不能胜任的因素依次为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专业技能不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组织协调能力欠缺。[16]毕军(2010)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内容包括就业核心竞争力自我认知、主要影响因素和能力素质的自我评价。调查表明,学生们对影响自身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具有一定的认知和自我剖析能力,通过对高校就业和大学生个人实施知识管理,有助于高校和大学生双方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14]任爱珍发现(2012)对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核心竞争力。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观念的先进性;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积极进取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企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创新意识。[17]

(二)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测量及评价指标研究

黄谨耘等人(2009)通过编制识别模型量表,建立了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对不同学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作客观系统的分析,专业力、思维力、创造力、可持续发展力是护理本科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意志力、凝聚力、执行力、从事护理专业的稳定性是护理专科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18]刘红奎(2010)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指标选取方面:目标层为一级指标,即大学生核心竞争力评价;二级指标分别为:独特性、整合性、专长性、价值性、动态性;二级指标下设三级指标层。[11]刘博(2010)构建了一套由4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理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4个一级指标为管理认知能力、管理自我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管理工程能力。[19]孙凤利(2012)构建了高等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评价体系。目标层是一级指标,即高等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准则层为二级指标,分别为: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发展能力、职业素质;对象层为21个三级指标。[20]

四、结论与展望

当前,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并且学术界争论较多,在内涵界定、构成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还未达成共识。

(一)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搜集和整理,不难发现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完整。目前,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分析就业形势、强调就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培养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等问题,还有待更深入地进行探讨。

(二)我国现有研究当中多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较少。尤其对一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体系、影响因素和提升对策等问题的研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缺少调查数据的支持。在实证研究方面,由于样本所限使得一些研究的代表性不强,存在以点带面问题。

(三)就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内外在能力组织协调、以及各种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也要多维度、多层次开展,更科学、更全面的研究。

(四)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应从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供方——高校的研究视角,转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方——企业,应从招聘方(企业)的视角,来构建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系,不能本末倒置。

(五)当前,社会的人才结构逐渐分化为四种类型: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也应与大学生培养目标相结合,分类展开,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综上所述,我国应逐步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和重视程度,从关注就业转到关注就业核心竞争力层面上,通过对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中,以缓解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

(注:本研究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2116)

[1]楼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2]杨其滨.高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10).

[3]王琼.提升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

[4]管斌全,徐建华,朱向军.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王志峰.金融危机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

[6]施炜,张苏.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辨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5).

[7]赵波.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0,(7).

[8]陈忠平,王朝霞,杜品.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9]黄雪,李新.综合性大学音乐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

[10]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

[11]刘红奎.基于就业困境下的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北大学,2010.

[12]李家智.高校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J].社科纵横,2009,(4).

[13]施炜.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与结构分析[J].江苏高教,2010,(2).

[14]毕军.知识管理对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调查分析[J].价值工程,2010,(19).

[15]崔焕娟.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扎根研究[J].商,2011,(3).

[16]王金凤,郭荣幸.提高工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管理工程师,2010,(3).

[17]任爱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基于常州科教城五所高职院校的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2,(9).

[18]黄谨耘,曾丽芳,史瑞芬.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17).

[19]刘博.理科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构建[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9).

[20]孙凤利.2012高等体育院系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竞争力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大学生之歌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