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现状探析

2013-08-20

关键词:社团干部体育

阮 威

(1.湖北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2.湖北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62)

1.研究目的

大学生体育社团不仅是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大学生增进身心健康、施展才华、充分运用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平台[1]。开展对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形成条件和原因、运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的针对性研究,分析并挖掘大学生体育社团潜在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社团相关资源的集约化配置与发展,并对充分发挥其体育文化载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湖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六所高校的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以及若干名指导老师和社团干部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专著、教材6部,与大学生体育社团相关的研究论文10余篇,以及媒体对高校体育社团的报道等,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2.2 访谈法

对上述几所高校的社团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如:团委和学工处老师)、体育社团(协会)负责人(如:协会会长,组织部长等)以及社团指导老师(教练)等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体育类社团发展的运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设计关于大学生体育社团调查问卷,并向湖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湖南科技学院六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随机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8份,有效回收率达94.8%。

3.大学生体育社团概述

3.1 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定义

体育社团作为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它是以参与体育运动作为活动目的或内容的社会团体,也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2]。国内外学者常将大学生体育社团定义为:由学校相关部门领导,旨在为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趣味性,掌握高水平的运动技术,缓解学习压力,扩大交际范围等作为主要目的,组织起来的一种体育团体。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组织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由团委或学生会领导,隶属于学生处或体育部,组织严密,管理严格。

3.2 大学生体育社团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通过对六所高校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参与社团动机进行抽样分析,得出结果如下表(见下表1):

表1 :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参与动机情况表(n=398)

从上表得知,大学生体育社团成员参与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娱乐性——表现为学生对运动体验所带来的乐趣的向往,以及对提升自我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渴求。另外,水平高、观赏性强的国际大型体育大赛也催生了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形成,例如:足球世界杯、NBA、奥运会以及各单项世锦赛等赛事培养了大批的体育迷。

(2)目的性——体现为缓解学习造成的紧张和压力、扩大与外界交际圈、减肥健身、美容和增强体质等因素。

另外,从上表可知,在体育运动中体验乐趣、扩大自己与校内和校际师生间的交际圈和提升运动水平这三个方面的动机是激励高校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的形成条件和主要原因。

4.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

根据此次调查分析得出,当前各校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建设和运作整体趋向是积极向上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其中,比较集中和尖锐的问题有:

4.1 体制不完善,活动不规范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湖南科技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大部分体育社团的管理制度都不是很完善,有的是计划目标上有问题,有的是在社团活动上的管理有问题,如内部分工不明确、惩奖制度不够具体或者是没有执行等等,严重阻碍的社团的良性发展。

4.2 约束力小,人员不稳定

调查发现,各大体育社团都存在着“进出零考核”,任意学生只要交纳了相应会员费,基本不会接受什么审查和考核,也不用出示相应的具有效力的身份证明等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有较多的体育社团因社团组织规模较小,很难扩大其公众影响力而导致名存实亡。另外,比较频繁的人员流动阻碍了社团的正常运作和良性发展,从而导致社团的计划、活动组织、规章制度等不能持续传承和扩大,所以很难积累和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

4.3 社团活动与第一课堂的关系认识模糊

相比第一课堂,体育社团活动应作为高校课外活动的组成部分,其从属于第一课堂,是第一课堂学习的延续和补充[3]。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摆正两者的关系,盲目加入,认为参加社团活动越多越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其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得不偿失。

4.4 场地设施不健全

调查显示:除了少数高校提供给社团组织的体育场地设施稍微齐全些外,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场地设施不健全的现状。这些社团的办公场所比较简陋和局限,条件稍微好些的还有电脑、桌椅、打印机等办公设施,然而有很大一部分体育社团都是“游击队”式的办公形式。

4.5 建设经费不充裕

据调查,目前高校体育社团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各会员所缴纳的会费,但这个途径所得资金还远不够维持社团活动的开展。第二,学校团委的经费支持,但这部分经费很少;第三,社会赞助,在调查中发现这种途径只占29.1%,赞助效果不明显。

4.6 社团干部的专业素质不高

高校体育社团干部作为社团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对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3]。但调查中发现,很多社团干部选聘全部交由几个学生干部任命,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申请人都可以成为社长或社团主要干部,缺乏严格的考核和培训,这势必会对社团的良性发展埋下隐患。另外,有的社团干部小团体意识作祟,在干部交接中不注重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而以“感情”、“关系”作为新干部竞选的标准,为社团发展埋下祸患。

4.7 指导教师作用尚不明显

经调查,现在各高校中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由团委教师兼任,只有在少数体育社团聘请专业人士担任体育专业指导和社团运作管理的顾问。但从整体运作情况来看,指导教师参与和指导学校社团还没有形成常规,指导只是偶尔现象,时间也无法保障,因此指导作用并不明显。

5.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发展要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要真正地、全面地发挥大学生体育社团的功能,就必须从体制入手,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大经费的投入,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同时在学校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充分发挥起积极作用,使大学生体育社团蓬勃健康发展,更好地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5.1 形成大学生体育社团与学校体育教育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

将大学生体育社团纳入学校体育的管理系统,成立相对独立的管理部门,将有利于体育社团的整体管理,也能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良性发展[4]。例如:创办能满足学生或会员兴趣爱好的 “体育教学俱乐部”、“单项特色体育俱乐部”、“竞技提高俱乐部”或“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形成体育社团活动与学校体育常规课程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此模式可达到双赢的目的:第一,可逐渐形成“隐形体育课程”,使两者互相支撑,相互弥补;第二,可充分利用体育社团之间或与高校体育课程之间的联谊合作、协作学习的有效形式,将体育教育资源、体育场馆(器材)资源、体育人力资源、体育社会资源等众多体育资源合理整合、优化配置,达到1+1>2的效果。

5.2 规范社团干部设置和管理制度

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发展目标,有利于规范学生体育干部的设置与管理,有助于社团干部及成员明确自身职责和使命,从而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自发组织的体育社团在内部管理和机构运行等方面低层次的重复发展。另外,社团管理不能过度依赖团委部门和指导教师,要在适度的引导与扶持下,充分挖掘社团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树立“学生社团学生管”的管理理念[5]。

5.3 拓宽经费的来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体育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效益越来越明显,市场化运作模式也将成为体育社团提升公众影响力和获取外来经费的必由之路。例如:第一,体育社团可充分的利用校内场馆和体育人才的优势,开展各具特色的培训班,像能吸引广大青少年的篮球、飞镖、自行车、定向越野等;第二,有目的性、有计划地策划一系列活动方案。例如:自行车社团可将社团活动与城市旅游、环保宣传有机结合,以环保宣传为主题,举办趣味自行车比赛。通过这些有意义、一定规模的社团活动,必将吸引一些企业单位的介入,从而也能获的相应的经费或物资的赞助。

5.4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指导教师在社团建设和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好每个社团都能聘请到专业性强、有一定威望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在社团例会、具体活动以及干部换届等活动中都应邀请他们参与指导,每次活动结束后,要及时和教师交流沟通,找出不足,在组织下次活动时做出调整。

5.5 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建设

调查中发现,多数社团干部当选后能尽职尽责,但仍相当比例成员受功利思想的支配,加入社团的主要目的是增添自己学生干部头衔,成为自己炫耀的资本,这种现状必将为社团长远建设和发展埋下祸患[6]。因此,第一,必须加强对现有社团主要干部进行考核,培训,定期举办社团干部管理培训班,以提高他们政治素养质和社团管理能力。第二,每个社团要提前培养1~2名后备学生干部,统一上报学校团委,由学校组织集中学习管理,以便在换届交接后能迅速进入角色。第三,建立奖励制度,通过评选“十佳社团奖”、“优秀社团干部奖”和“奖学金”等奖项激发社团干部搞好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最后,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海报、网络等宣传手段,积极宣传社团最新动态,活动特色,扩大社团的公众影响力。

(注:本文为湖北省参加第九届全国大运会科报会一等奖论文)

[1]余涛.我国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6).

[2]张厚臣.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J].湖北体育科技,2010,(3).

[3]何维民.高校体育社团的文化载体效用及其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5).

[4]任峰.高校体育社团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4).

[5]邵金英,等.广东省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6).

[6]翁国柱.福建省高校体育社团现状及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社团干部体育
缤纷社团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2016体育年
K-BOT拼插社团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