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抗战时期妇救会在晋西北的宣传动员工作

2013-08-15张涛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晋西北动员根据地

张涛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1)

晋西北妇女抗日运动是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创建过程中,伴随着整个群众运动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并且晋西北的妇女运动,“一开始就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重视,是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在牺盟会、战动总会、八路军工作团的共产党员的发动,蓬勃开展起来的。”[1]888在根据地妇女运动中,群众组织——妇救会,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宣传动员工作始终是开展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为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晋西北妇救会的诞生与发展

1937年“七·七”事变后到1938年6月,是晋西北妇救会的初创时期。1937年10月,在牺盟会特派员、八路军工作团、站动总会工作团的共同努力下,晋西北各县迅速成立了县动委会,统一领导抗战动员工作并建立妇救会、青救会等群众组织。一些具有爱国主义进步思想的女教员、女学生纷纷投入到抗战中来,踊跃地参加牺盟会、战动总会的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在战动总会、牺盟会举办的各种训练班中也吸收了地方知识妇女,这些干部成为后来开展各县妇女工作的骨干力量。保德建立了晋西北第一个的妇女救国会,这可以说是晋西北妇女工作的开拓者。1937年12月,战动总会在离石组织了妇女工作团,妇女工作团先在离石县农村,进行了短期的组织农民协会的工作,接着分赴其它县开辟妇女工作。这时,区、村妇救会没有普遍建立,组织建设不健全,没有工作计划,不能独立、主动地工作,只是配合政府及其他团体做些发动妇女给军队缝衣做鞋、宣传动员新战士和执行合理负担等工作。

1938年6月到1938年底,是晋西北妇救会活动十分活跃、蓬勃开展工作的时期。1938年6月战动总会召开的各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对群众工作,特别是加强妇女工作做了详细的讨论。各县相继建立起妇救会,培训了大批的干部,接着把组织妇女的工作向区、村全面展开。这样,晋西北的妇运便由县城深入到农村,广泛开展起来。“据岢岚、五寨、神池、保德、兴县、临县、偏关、宁武、平鲁、岚县、崞县等11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共开办妇女干部训练班33个,培训了624名干部;共建立编村妇救会430个,会员52064人,脱离生产的干部101人,不脱离生产的干部 1143人。”[2]251

在二、四、八区扩大干部会议上,各县妇救会代表提出建立晋西北妇救会筹委会,得到会议的同意。在牺盟会中心区和战动总会的帮助和各方支持下,1938年12月晋西北妇救会筹委会宣告成立,从此,晋西北的妇女运动由分散走向统一,建立起完整的组织系统,能够独立进行工作。1939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召开了晋西北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晋西北妇救会。

二、晋西北妇救会在抗战中的宣传动员工作与成绩

1939年在晋西北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上,具体布置与确定了晋西北今后妇女运动的总方针,确定如下几条:

第一、动员与组织晋西北150万妇女参加抗战,组织慰劳救护队、缝衣队,建立与加强抗敌自卫团妇女队的工作,加强对妇女的军事训练,组织妇女站岗放哨、盘查行人,以及发动妇女参加春耕秋收。

第二、动员妇女参加劳动,实现妇女参政,改善妇女生活,解决妇女的切身问题,真正求得男女在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第三、对广大妇女实行普训,开办识字班,提高妇女的政治文化水平,提拔与训练妇女干部以推动妇女运动,在民族解放战争中求得妇女的自身解放。[3]890

通过建立晋西北妇女运动的统一领导机构,制定方针、任务,扩大了妇救会的影响,增强了根据地妇女运动的力量。在妇救会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妇女投身到抗日战争中来,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一)宣传新思想,改变妇女的传统观念

晋西北是山西最偏僻的地区,地瘠民贫,文化落后,加上封建阶级的残酷剥削和旧政府苛捐杂税的压榨,使广大农民终年在牛马般的生活中呻吟,妇女的处境更加不堪。而晋西北的妇女游离于政治与组织之外,要使她们懂得抗战的必要与重要、了解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必须通过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宣传工作。因此,晋西北妇救会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形式多样的工作达到这一宣传目的。然而,由于受晋西北地理条件、传统婚俗和文化知识水平方面的制约,把妇女动员组织起来参加抗战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既为宣传动员广大农村妇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又为妇救会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增加了工作难度。

想要改变广大农村妇女的旧观念,鼓动其参加生产劳动、接受文化知识、支前参战、拥军优属是非常困难的。受旧社会的桎梏,农村妇女尤其抵触妇救组织。在初期,妇救会主要是采取接近广大农村妇女的方法来开展宣传工作的,妇女干部首先自觉地彻底改变城市的生活方式,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走向农民家里,吃莜面,睡土炕,用群众化的作风,以期接近群众,取得群众的信任。刘冰梅在回忆战动总会妇女工作团中讲到,“在柳林,妇女工作团明天分几个小组,每组二三人,到各村宣传抗日道理。宣传采取开会动员和个别谈话的形式,也对妇女群众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4]964妇女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和老大娘谈话,耐心地说明来意,帮助解决地主不减租减息等问题,取得老大娘的信任后,才能和农村青年妇女接近。农村青年妇女出于好奇,也十分愿意和妇女干部接近。妇女干部先同她们谈家常事,再引伸到抗战上来,逐渐提高她们的认识。

妇救工作者通过这些方法开展初期的宣传动员工作,迅速与晋西北广大的农村妇女打成一片,取得广大妇女的信任。之后,妇救会利用各种形式向广大妇女宣传抗战建国新思想。如利用宣传队、民歌、标语等方式进行形象化的抗日宣传;采用挨家挨户、个别谈话的形式;开办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宣传;其它群众组织的帮助等。通过妇救会这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最终把晋西北的广大妇女群众动员起来。

(二)动员妇女支前参战、拥军优属

广泛的动员青壮年参军,是晋西北根据地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在妇救会的组织领导下,把广大的妇女发动起来,参加了抗日斗争。广大的青年成为参军参战的最积极的响应者,而广大的妇女则成为青年奋勇抗日的最坚强的支持者。所谓“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美谈,就是对根据地广大青年和妇女抗战热情的最深刻最真实的写照。晋西北的广大妇女在抗战中还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经过妇救会的动员,晋西北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不仅妇女送子、送夫上前线,就以拥军优属而论,其成绩也是惊人的。“据一九三九年初步统计,晋西北的岢岚、临县、雁北、太原等四个地区的妇女,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做鞋二十三万九千七百九十六双,缝衣服九万八千九百八十二套,做袜子一万四千七百一十一双,子弹袋三万零六百八十条、饭包三千六百四十八个,洗衣服五十三万六千七百八十三套。”[5]366另有“岢岚、五寨、神池、保德、兴县、临县、偏关、宁武、平鲁、岚县、崞县等11个县的统计:缝军衣36000套;做军鞋36500双;做袜子26500双;做军帽12000顶,另外,‘三八’节慰劳军鞋 6000 双。”[6]252-253一般来说,妇女们做鞋、衣服是正常的事情,但是抗战时期做的鞋子、袜子等,专门是给对敌抗战的八路军和新军部队穿的。因此,晋西北广大妇女把做军鞋、缝衣服、募捐慰劳品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来进行,这一切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根据地各级妇救会的大力宣传与推动。

(三)动员妇女参加各种政治活动

抗战初期,战动总会对根据地各人民抗日救国团体,特别是对妇救会,在政治上给予大力支持。妇救会是各级动委会的组成单位之一,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抗日民主政府赋予妇女一定的民主权利,广大妇女参加了民主建政活动。1941年,晋西北根据地普遍实行了民主选举,妇救组织提出要保证70℅的妇女参选。“至普选运动结束时,晋西北当选的女性代表平均占代表总数的17.6℅,河曲女代表已占到代表总数的28℅,晋西北姜宝箴、王恒芳等当选为边区参议员。”[7]672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几乎县县有女参议员、女区长、女村长。

从晋西北地区到各县、区、村各级军政民联席会议,都有妇救会的代表参加。在抗日政权所在地,妇救会的干部可以参加行政会议,如岚县召开的万人行政会议,都有相当数量的妇救会代表参加,而且还可以参加处理与妇女有关的案件。通过妇救会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工作,根据地广大农村妇女的政治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开始积极参与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

(四)组织妇女参加生产劳动

在抗战时期,晋西北的男人大都上前线参战,后方缺乏劳动力,妇救会把宣传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作为中心工作。但是,当时的晋西北的习惯是妇女不参加生产劳动,甚至认为下地里干活是件丢人的事情。面对这样严峻的境况,要发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没有行之有效的宣传教育工作是办不到的。因此,在战动总会的帮助下,妇救会通过开办识字班和妇救会小组讨论会来宣传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特别强调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重要性。经过妇救会耐心细致地宣传动员,妇女开始走出家门,下地劳动。不少村庄组织起代耕团、代收团来帮助抗属。“兴县、临县、河曲、保德、宁武、方山、离石、交城8个县,妇女有组织地参加春耕生产者达10270人以上,还组织有代耕队、互助团、生产队、割草队、拾粪组、看娃组,养鸡 77924 只,植树 12806 棵。”[8]668

在妇女组织的领导与推动下,晋西北掀起了一场妇女纺织运动。1941年,全晋西北仅有临(县)南、离石两县搞起了纺织运动,以后逐年扩展,到1945年时,纺织运动在晋西二十六个县推广开来,几乎遍及了整个晋西地区。妇救会等组织通过这一系列的生产运动,积极宣传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劳动,解决了根据地军民的温饱问题,支持了长期抗战,从而有力的推动了晋西北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

(五)开展识字扫盲活动,提升妇女文化素质

为了晋西北地区的广大妇女摆脱文盲的境况,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建立以后,开始逐渐重视妇女教育。妇救会等组织普遍开办了识字班、冬学、夜校等。截止1939年晋西北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据11个县举办识字班与实行普训的不完全统计,参加识字班的妇女有2600人,受到普训的有10315人。”[9]891普训的内容根据妇女的年龄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老年人关心战争,给她们讲述抗战故事和消息等;青年妇女除了讲统一战线、战争形势、持久战外,还讲男女不平等的缘由以及妇女如何谋求自身解放等;对妇救会会员,还要使她们了解妇救会的性质任务,以及如何发动妇女参加妇救会,健全妇救会组织等。训练的形式以利用各种会议宣讲和专门座谈为主,还有的地方采用了妇救会中心小组的训练方式。在识字班、训练班和各级会议上,还教唱革命歌曲,很受妇女的欢迎。

论及晋西北妇女识字扫盲教育,冬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冬学作为社会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扫盲以及提高民众政治觉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晋西北地区,“到1940年末,14个县的冬学达1619所,入学妇女10000多人,占上冬学人数的五分之二多。1994年冬到1945年春的冬学运动中,仅河曲、保德、临县、交城、偏关5县就有 13618 名妇女入冬学。”[10]671总之,在晋西北,妇救会等组织既通过识字教育宣传动员了妇女参加抗战斗争,又对长期封闭落后的农村妇女普及了文化知识,积极推动了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建设。

(六)解决妇女的一些切身问题

在晋西北地区封建落后,妇女遭受到极其严重的压迫,如买卖婚姻、收童养媳、随意打骂妇女等现象普遍存在。各级妇救组织在晋西北各县相继建立以后,针对这种状况,进行男女平等、不许打骂虐待妇女等宣传教育,并切实解决妇女受压迫问题。1941年4月1日,晋西北抗日民主政府颁布了《晋西北婚姻暂行条例》,其中第三条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纳妾、续婢,禁止童养媳、早婚包办、强迫及买卖婚姻。接着,各级妇救组织深入到农村宣传新婚姻条例,帮助妇女解决婚姻问题。

综上所述,晋西北的妇救组织通过宣传动员妇女,真正发挥了妇女“半边天”的作用。晋西北的广大妇女参加到实际的抗日斗争中,还在政治上冲破封建势力的桎梏,从家庭走向社会,积极参加政治斗争和各种社会活动。

[1][3][4][9]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三卷(第 34辑)[C].

[5]张国祥.山西抗日战争史(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2][6]山西文史资料全编·第五卷(第52辑)[C].

[7][8][10]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第三十二卷党派群团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猜你喜欢

晋西北动员根据地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国防动员歌
论许光达在晋西北抗战的贡献
晋西北地区近60a来的气候变化特征
晋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音乐迪斯尼
抗战时期中共晋西北根据地的变工运动述论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