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途径

2013-08-15张岭泉谢春荣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

张岭泉,谢春荣,马 欣

(河北大学 政法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含义

近年来,随着医学社会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不再把疾病只看做是生物学的问题。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形成和治愈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具体内容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和心理问题、医患关系问题、公共卫生政策问题等。为了适应疾病问题复杂化和多样化,急需新的力量介入,医务社会工作正是顺应了这种需求而出现的。

医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1905年美国马塞诸塞州总医院的卡伯特医生创立名为“医院社会服务部”的专门机构,率先雇请了一位社会工作者。由于当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和家庭,工作方法主要是个案工作,因此又被称为“医务社会个案工作”,这即是医务社会工作的开端。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实务领域,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医务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为实现患者康复为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包括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有关的社会和心理方面的专业服务。[1]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可分为医院照顾工作、社区照顾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本文的医务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医院照顾工作。医院设立社会工作部,医务社会工作者为就医或入院的病人以及病人的家属在医院各科室和病房中提供服务,也参与医院的行政工作。

二、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供需状况分析

(一)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供给现状分析

目前,河北省卫生人力资源构成主要有医生、药剂师、护士、技辅人员四类,医务社会工作者还没有正式成为卫生人力资源的组成部分,更谈不上重要组成部分,且难以进入医务机构。根据对河北省重点医院医务社会工作开展的调查显示,河北省医务社会工作仍处于萌芽阶段。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正规的社会工作教育和训练;而社会工作教育培养出的专业工作者,大部分转行从事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类等工作,真正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数不多,人才流失相当严重。社会工作教育制度与医务卫生制度之间存在着相互脱节、沟通不畅现象,两种体系都独自运行,相互依赖程度偏低。即使在省内的综合性大学内,社会工作专业和医学专业也缺乏相关的合作交流。医务卫生机构专业性较强,没有或较少接收有关医学教育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进入医务卫生机构实习,他们较难获得医务卫生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大多数有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并没有开设与医学基础相关的课程,所培养的社会工作者在医院或者康复机构工作常常因医学知识的匮乏而影响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医院仍未设立社会工作相关部门,有些医院虽已设置了社会工作部门,但许多医院社会工作部未配备相关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部人员主要由护士或护士长担任,这反映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初期,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专业技术人员之间职业边境的模糊性。调查显示,在设立社会工作岗位的医院或福利院中,承担医务社会工作任务的工作人员所受到的专业培训仅仅限于全国社会工作师和助理社会工作师的培训和考试,部分人员已经取得了相关证书,还有些人并未取得。即使是取得了专业证书,也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丰富的医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经验。此外,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和价值理念的建立需经过多年的培育和个人的自我修养。根据河北省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现状,培养医务社会工作人才比较快捷的方式就是从护士或护士长中抽出部分人员进行医务社会工作知识培训,把她们了解医务、熟悉医院、善于同病人沟通和护理经验丰富的优势与专业医务社会工作知识结合起来。阻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另一个方面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反映在实践中即是医务社会工作实践的边界,即如何区分医务社会工作者和传统的护士。实际上,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是解决病人及其家属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而护士的职责则是临床护理。许多医务机构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大多还停留在志愿服务的层次上。

(二)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医务社会工作植根于医院医务服务领域,在100多年的医务服务实践中,以其专业的魅力在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国的上海等地已经开始了初步的尝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和民政部所进行的调查预测指出,到2020年医务领域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需求量将是10 000余名。有些学者认为,这种预测是十分保守的,如果把残联、残障人学校以及农村社区包括在内的话,相关需求将会更大。[2]笔者于2012年6月对河北省内20家重点公立医院展开了实地考察和访谈,内容包括医院自身的组织建设情况、医务服务提供现状、医务服务成效评估及发展困境、医院对社工服务的需求以及发展前景分析,访谈对象为医院的管理人员、部分护理人员和入住病人,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根据对河北省重点医院展开的调查研究的结果,现对河北省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现状作如下分析。

本研究所做的关于河北省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需求分析的估计参考了两方面的数据。一方面是国外数据,尤其是美国在100多年医务服务中形成的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与总人口的比例结构;另一方面是国内某些地区的多年实践经验。以美国为例,医务社会工作发展非常迅速,医院已成为社会行政机构与民间家庭服务机构之后的社会工作第三大实施机构。1971年,全美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人数达25 000名。目前,台湾各医院里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大约为1 000人(台湾法律规定,每100张病床必须配备1名专业社工师)。[3]到1993年底,由香港社会福利署派出的住院社工人数近300人,由私立医院雇用的近80名。[4]2009年2月,上海市卫生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医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规定:“在医务社工配置上,综合性医院按照每300张-5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儿科、精神卫生、肿瘤、康复等专科医院每100张-3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

本次调查的20家医院共有医务社工人员18人,入住病人总数为59 835人,医务社工数量与病人的比例为1∶3 324。从河北省的省情出发,借鉴国外及港台地区经验,若综合性医院按照每3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的标准,约需医务社工200名;若综合性医院按照每100张床位配备1名专职医务社工的标准,约需医务社工600名。这种估计仅仅限于20家综合性重点公立医院,如果把其他专科医院和非重点综合性医院考虑在内的话,所需数量将成倍增加。

三、医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途径

打造一支强大的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对改善目前医患之间的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专业工作者是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专业人才的培育及储备是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关键。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人员能否胜任所肩负的责任,关系到社会福利政策的贯彻和执行,关系到医务社会工作的存在和发展。根据未来社会人才的变化趋势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建设和培育一支“专业型、复合型、实务型”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是当务之急。

其一,进行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改革试验,促进政府对医务社会工作的认同。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没有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就无法利用政府强大的宣传舆论工具加强对社会工作的宣传,促进社会工作取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当然,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先做出一定成绩,进而引起关注。医务社会工作者和相关社会工作机构可以采用无偿服务的方式,选取一些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医院,通过对医院医务服务一定程度的参与来展示其专业价值。大医院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对卫生部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目前,上海市已在部分综合性医院和儿科、精神科、肿瘤科、康复科等专科医院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推进医院志愿者服务活动,探索医务社工持证上岗、培训、考核等配套机制。河北省可借鉴上海市试点经验,综合性医院和普通专科医院医务社工以面向患者及家属健康干预、心理支持和调适医患关系为主;精神卫生方面医务机构医务社工以针对特殊疾病干预和提升患者社会适应为主。结合医院的特点,合理设置医务社工岗位,明确专业技术岗位。三级医院可根据自身规模与服务领域独立设置社会工作部或作为其他内设机构的二级科室,其他医务机构应明确医务社工岗位的管理部门。卫生专业人员转岗至医务社工岗位的,需通过社会工作相关知识培训,并获得上岗证书。对于政府来说,要从观念上认识到“社工”不是“拿工资的活雷锋”,而是一支从事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构建和谐社会急需的人才。要从观念上真正重视起来,从行动上落实起来,将医务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发展总体规划尽快实施。

其二,强化高校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加强现有的社会工作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办学,尤其是同时设有社会工作专业和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更应该打通专业壁垒,整合学校社会工作和医学的资源,联合培养医务社会工作者,这是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如果是不同学校合作办学,具体做法可以采取两校共同招生、共同培养的方式。在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中开设独立的医务社会工作方向和课程,并与医院密切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资源共享,从而培育出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充分结合的医务社会工作者,这一做法的优点在于院校间优势互补。另一种方式是医学院校单独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医学院校培养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优势在于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掌握更加广泛和深入。

其三,对现有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在职培训。我国社会工作教育恢复不过30年的时间,得到快速发展不过10年,医务社会工作教育尚未大范围开展,人才极度缺乏。因此,邀请海外或港台的医务社会工作专家对现有的社会工作者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十分必要。邀请工作可由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高校承担,并提供教学场所和招募有志于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社会工作者,从而进一步壮大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推行岗位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工作需要从医务人员中选派优秀的医务工作者,替代年龄较大、能力不适应的挂职者;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和社会职业资格评定,通过职业资格评定,依法评聘一批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和高级社会工作师,把那些长期从事社会工作实践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汇聚到医务社工人才队伍中来。

[1]胡继春.医学社会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4.

[2]林 霞.探讨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3(3):14-16.

[3]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40-241.

[4][美]威廉·科克汉姆著,杨 辉等译.医学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76.

猜你喜欢

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
青春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对职业流动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广州市社会工作者的调查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论我国人口促进社会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会服务机构中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