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观认识声带与歌唱之间的内在关系

2013-08-15王平俊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声带声部气息

王平俊

(红河学院音乐学院,云南蒙自 661100)

声乐教学很长一段时间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进行,教学方法因为教师对声乐的理解与认识不同而不同。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大都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体系,甚至有的还相互批判与攻击,搞得大家不知所措,难以把握。这种主观性较强,缺乏科学验证的教学方法让声乐教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浪费。科技与医学的发展为声乐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在客观面前很多颇有争议的声乐现象得到了客观合理的解释。声带作为歌唱最神秘的部位,以前对其的推理与猜测如今通过科技手段把它变得可视又可知。歌唱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发起,它影响着歌唱的音质、音色、气息、旋律等诸多因素,在歌唱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美声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所以与之相应的声带研究机构相对较少,普及性不强,直到现在也只有极个别的专业音乐院校成立了这样的机构,这与中国蓬勃发展的声乐事业严重失调。所以,眼下中国大部分声乐教师与学生对声带与歌唱的关系认识不足,缺少应有的了解与研究。这种现象造成了声带在歌唱训练中未能得到科学的使用,其作用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歌唱训练效率不高、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中国声乐事业的良好发展。

2011年通过教育部的推荐笔者有幸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赵登营教授学习声乐理论,在此期间又受教于嗓音研究专家韩艳丽教授。通过他们的教导,对声带与歌唱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两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受益匪浅,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以下是对声带与歌唱内在关系的几点认识,敬请大家批评与指正。

一 声带与歌唱的条件

一个人的歌唱条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其中声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因为声带优劣对歌唱的音质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这个人的嗓音条件好,那个人的条件一般”,其中主要是指声带的质量。

笔者把声带的质量分为先天发育结果和后天使用结果两种情况。声带先天发育结果和人的成长发育比较相似,有健全的,有残疾的。大多数人的声带在成长过程中发育良好,发育不良的情况只占少数。不良病症一般表现为:两条声带不对称、声带有缺口、声带有沟等情况。发育不良的声带对歌唱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歌唱时声带不对称会出现闭合不整齐、两条声带拉力一致,振动频率与振幅不同的现象;声带有缺口的会引起闭合不严,产生漏气;声带有沟就会出现声音嘶哑,闭合能力不全等症状。后天使用结果主要是指声带在发育过程中或成熟后使用造成的结果。不良症状主要表现为:声带有沟、小结、水肿、糜烂等,出现这些病症主要是用声不当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客观来讲,发育不良和带有病症的声带在歌唱条件上肯定不如健康的声带,这是不言而喻的。平时说话交流对其倒没有较高的要求,但作为歌唱的声带,它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这种不足对歌唱明显是不利的。但事情也不是绝对的,不能说声带条件不好就不能唱歌,或者不能从事歌唱事业。一方面现在国内外对声带疾病医治水平较高,很多声带病症是可以医治的。另一方面良好歌唱方法可以弥补先天条件的不足。很多著名的歌唱家声带条件不一定都是一流的,也有发育不良的,有的甚至还动过手术。(由于某种原因歌唱家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的这些事情,所以一般人这方面了解较少。)在这样的条件下,它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样唱的很好,音色优美,很受观众的喜欢。在歌唱事业上也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其歌唱能力同样得到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赞誉。歌唱的条件只是客观的,如果存在问题也不要气馁,保持高度的艺术热情是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歌唱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主观的努力程度,再好的条件不去很好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徒劳无功。

声带的病症情况多样,轻重不一。对歌唱条件的影响程度有大有小。建议想从事歌唱事业和想考音乐学院声歌系的学子们提前检查一下自己的声带。如果情况严重,条件不允许,还是要慎重选择。

二 声带与歌唱的声部

声带与歌唱的声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声部的确定依赖于声带的特点,声带是歌唱声部划分的重要参考指标。声带的长短、宽窄、厚薄对音色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相同条件下,声带厚、长、宽者中低声部居多,音色表现为低沉、宽厚、暗淡。薄、短、窄者偏重于高声部,音色表现为高昂、集中、明亮。每个人的声带都独一无二,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所属声部相对固定。虽然也有能跨两个声部的歌唱者,但毕竟不是很多,属于特殊情况。声部的准确划分对于歌唱者极其重要,它是声带能否正常运转的前提。如果声部划分出错,就好比强迫演奏者用大提琴拉出小提琴的音色一样,难以完成。除非过分拉紧琴弦,改变音响,这样的大提琴还是它自己吗?声部的准确划分是声带自然工作的前提,否则歌唱的一切将变成强迫,远离自然,后果不堪设想。

嗓音研究机构对声带的鉴定为歌唱声部的准确划分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它通过电子科技手段获取声带的各项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具体的专业对比与分析,得出结果。这比单独依赖教师的经验来判断声部更加客观、更加科学、更有说服力。抱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歌唱者应对自己的声带做必要的客观鉴定。这样做不管对自己的健康还是歌唱事业都有好处。

声带虽然是确定声部的重要依据,但它不是唯一的划分标准,因为声部的划分还受腔体的大小长短诸多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声带所属的声部也不一定相同,不同的声带特点也不一定声部不同。建议教师在确定学生声部时要综合考虑,不能过分依赖声带单一的参考指标片面地确定声部,要从不同声部的具体特征上加以研究。在了解声带特征的基础上还可以从演唱者说话的基音音高、换声点、口咽腔的大小、具体音色、自然音域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安全确定声部。

三 声带与歌唱的能力

歌唱的能力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多个歌唱要素能力的综合。声带作为歌唱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力与歌唱能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两者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声带能力是歌唱能力强有力的支持者,好的歌唱能力又会促进声带能力不断提高。虽然声带能力强的人歌唱能力不一定强,但声带能力弱的人歌唱能力一定不会强。

人自然说话时,声带振动范围相对固定,这是人生理的本能活动,不需要严格的训练就能完成,这是其具备的一般能力,这种一般能力不能满足歌唱能力的提高。声带是歌唱的发声器官之一,它必须达到不同音高所需要的振幅和频率、灵活与持久,才能与其它歌唱器官联合完成歌唱。从而不断地提高歌唱能力。如演唱男高音咏叹调里面小字三组的c音,男低音咏叹调大字组的E音、歌剧咏叹里的男女花腔部分及艺术歌曲里的长乐句等,音的高低长短与轻重缓急都需要声带具有较强的能力(弹性、韧性、耐力、灵敏、积极、调节等)才能完成。这种能力不是声带天生就具备的,只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才会具备,就像短跑运动员一样,要想获得加速度的能力,就必须对腰、腿及全身进行必要力量的训练。虽然没有经过声带训练的人也能唱出很高的音,但是声带的耐力、韧性与灵活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声音的质量也达不到歌唱的要求。所以,提高歌唱能力必须提高声带自身的能力。时下有很多躲避声带的歌唱训练方法和理念,过分的追求放松,声带太过松弛,该紧不紧,挡气无力。这样歌声就造成中低声区假声成份混入太多,虚弱无支持,缺乏应有的力度。歌唱过程中声带得不到应有的拉伸其能力永远得不到培养,就像婴儿学走路,不让他两腿着力,运动与协调能力是无法培养的。声带负责着声门的开与合,若其软弱无力,歌唱能力提高将无从谈起。合理的使用和训练声带能力是提高歌唱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单单美声是这样,戏曲和其它唱法都是一个道理。

四 声带与歌唱的打开

声带是两条韧带,歌唱时通过相互靠拢产生闭合,在气息的作用下振动发出声音。从物理性质上讲,它和双簧片乐器发声原理一样,都是靠双片振动发出声音。相同之处还有它们发出的原始声音音量都很小,音质也不好听。双簧片乐器在其固有的共鸣体的作用下可以发出优美的声音,人声同样需要共鸣腔的作用才能使其音量扩大、音质丰满。人体的共鸣腔有些是可变的,它必须在主观打开的状态下才能获取,如口腔、咽腔、喉腔等。歌唱的打开为声带的原始声音提供了良好的共鸣腔体,在共鸣体的作用下,声带发出的基音得到了扩大,产生了高频与低频的泛音列,从而形成歌唱所需要的丰满声音。

歌唱的打开不但为声带提供了共鸣腔体,同时还为声带营造了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歌唱时声带的活动需要舒适宽敞的空间,歌唱教学中提的最多的就是“打开”,声乐教师经常让学生打开喉咙,抬起咽壁。只有在打开的状态下,声带才有用武之地,振动的发起者——气息才能得到畅通无阻的通道,声带和气息才能协调配合的为歌唱服务。很多挤、压、卡的歌唱声音与声带没有得到打开有着直接的关系。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何慧在课堂上提到:“打开喉咙是声带正常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她主张歌唱时声带需要打开空间才能灵活的工作。打开而不自由同样也得不到理想的歌唱声音。现实中就有很多声乐学习者错误的理解了打开的本意,特别是初学者,为打开而打开,忽视了打开的目的。这种状态下声带往往是被推压的,不自然的挤压使它变得笨重而不灵活,发出的声音僵硬而无光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嗓音与发声中讲到:“不能设想嘴张的越大喉咙就越大,喉咙要完美自由地打开”。他强调的也是打开喉咙的舒适程度。口腔与喉咙过分的张大会导致声带、下巴、脖子的僵硬,给歌唱带来障碍。歌唱的打开要舒适,既打开又不失灵活。打开的目的是为了歌唱的自由与通畅,打开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歌唱的打开是声带正常工作的需要,也是歌唱本身的需要。作为声乐学习者,要正确理解打开与声带之间的关系,歌唱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过激与死板。合理的为声带营造一个舒适自由的打开空间。

五 声带与歌唱的气息

声带与气息是歌唱中关系最微妙的一对,看不见,摸不着,很难理解,不好协调。它们就像一对恋人,关系处理好了就亲密无间,否则就矛盾不断,难以调和。

两条声带之间的空隙被称为声门,当气息通过声门时引起声带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歌唱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那么声带的振动频率又是谁在起作用呢?一是气息,二是声带本身。气息的动力与声带的张力是影响声带振动频率的决定因素,声带的振动频率要靠两者的合理配合来实现。在歌唱过程中气息与声带很难分开来阐述,分开就会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我们日常见到的声乐理论大都分开来讲,这样就造成了歌唱者过分追求歌唱的某一方面,缺乏整体意识。单独论述应在一方保持合理工作的情况下说另一方,如果一方失调另一方也就不存在了,观点也难以成立。赵登营教授在上课时讲到:“歌唱要有一个整体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调整局部,逐步使整体更加的协调与完善”。他强调的也是在整体上讲局部,不能脱离与整体的联系。在声带闭合与拉伸合理的情况下气息速度越快音则越高,反之音就越低。在气息正常配合的情况下声带拉得越紧音越高,越松音越低。如何把二者很好地捏合在一起,使之在歌唱需要的音高上声带的张力与气息的动力保持平衡,这是歌唱要解决的问题。马腊菲奥迪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第十章中讲到:“嗓音自然音域的每个音,应是由声带用最低限度的张力和最少量的气息产生”。他是从自然音域的几个音来论述气息与声带的合理关系的,因为自然音域比较容易发,声带与气息的配合较为合理,出来的音色也相对自然。如果按照这种配合关系,经过训练得到的全音域应该是相对合理的。他强调自然音域是训练与建立声带与气息合理关系的基础,是歌唱过程中声带与气息保持平衡关系的基础。女高音歌唱家蒋英在教学上提到:“气息就像微风,声带就像柳枝”。她强调的也是气息与声带在歌唱过程中的协调与自然关系。

平时说话是声带与气息相互作用的自然生理现象,歌唱时两者的关系要比讲话复杂,想达到说话时的自然平衡难度较大,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同时还要有好的教师与正确的理解才能达到。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音色是判断气息与声带平衡关系是否合理的外在表现。如果歌唱时声带过度被拉紧,音色就表现为过分明亮、尖锐、刺耳,令人难以接受。声带过分松弛,闭合不严声音就会变得空洞无心,传送无力,难以表达作品应有的情感效果,特别是演唱歌剧中戏剧性较强的咏叹调。声乐教师对音色的正确判断是歌唱者养成声带与气息平衡习惯的重要保证,如果声乐教师和歌唱者对歌唱音色审美出现问题,那么气息和声音之间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一定的气息动力得不到应有的声带拉伸,一定的声带张力得不到合理的气息支持,长此以往就会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

歌唱过程中歌唱器官的舒适程度,是气息与声带平衡的内在表现。歌唱时保持发声器官的打开与舒适是维持声带与气息平衡关系的重要保证。气息按摩声带、声音触动身体、身体融合情绪,从而形成良好的歌唱状态,每个人的腔体特点不尽相同,音色也各有各的特点。所以,不同音高气息的动力与声带的张力也就没有固定尺度,因人的感受与技巧的掌握而异。很多理论只是相对而言,对气声关系的准确表达较为困难,气与声的平衡最终结果还是要取决于教师的听辨能力与歌唱者本人的内在感受和艺术审美。

六 声带与歌唱的旋律

歌唱过程中声带随着旋律的变化而变化。在“发声机理与嗓音保健”的课堂上,通过视频能够清晰地看到一些著名歌唱家发不同音高时的声带变化。在唱上行音阶时,声带逐渐变薄变窄,拉紧拉长,声音依次变得高亢、明亮、集中。声带振动面积逐渐减少,边缘振动占主导地位。音阶下行时,声带逐渐变厚变宽,相对高音时变短(短而能振动)。声音逐渐变得低沉浑厚。声带振动面积增加,逐步达到全幅振动,直至发出最低的声音。著名声乐教育家威廉·莎士比亚在其论著中对此现象也有阐述:“唱高音时声带应拉长拉紧,边缘靠近,结果才能出现高而响的声音。发低音时声带应相对松弛,边缘距离较远,在不失去气息的控制下得到它”。由此可见,歌唱时声带这一变化是规律性的,是声带在歌唱时的客观反映。旋律的变化必须通过声带的灵活伸缩来得到,利用一个等长的声带或推挤声带都不会得到理想的歌唱声音。通过歌唱的训练,要使声带灵活的适应旋律的变化,通过长时间的体会和记忆,逐步达到运用声带和控制声带的目的,进而从容应对歌唱的需要。

了解声带高低音时的客观变化,无论对声乐教师还是对声乐学习者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与意义。清楚声带与旋律之间的关系,是保证声带在歌唱过程中正常工作的前提,它是科学训练歌唱嗓音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七 声带与歌唱的咬字

从人的听觉角度来讲,人类声带发出的原始声音与鸟兽发出的声音没有什么区别,不能辨别其内容,因为其不含人类语言成份。歌唱是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从声的产生来说,声带是主导因素,但它不是歌唱嗓音的全部,它只是歌唱嗓音的一部分。声带为歌唱提供了声源,声源只是一个声音,还形不成歌唱所需要的声音。

歌唱的咬字是在声带振动的基础上通过口咽腔的协调配合形成的,单独依靠声带自己无法完成。时下就有部分声乐教师与学生错误理解声带的作用,把声带的发声与咬字混为一谈,把声带理解成既能发声又能咬字的歌唱器官。这种错误教学理念的普遍存在导致了很多不良歌唱现象的产生。比如喉音偏重,咬字不清,音色空暗,下巴僵硬,位置偏低,缺少共鸣等。

歌唱时每个发声器官都有自己的任务与作用,谁也不能替代谁,也替代不了。就算是同一腔体也要分清前后左右,就像鼻腔,它还分前腔与鼻咽腔,鼻音不等于鼻咽腔共鸣。更何况声带与咬字器官,功能相距甚远。所以,错误理解声带在歌唱中的咬字作用会削弱咬字器官在歌唱中的地位,会破坏歌唱的整体面貌,养成不良的歌唱习惯也就难以避免了。

结语

客观认识声带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辩证理解声带生理功能与歌唱能力的矛盾统一、充分了解声带与歌唱各个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科学、全面认识歌唱的前提,是歌唱训练与教学的基础。通过声带的合理使用与训练,从而为自然歌唱奠定坚实的基础。

[1]梅丽贝丝•邦奇,韩丽燕译.歌唱动力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4.

[2]梅丽贝丝•德姆,周音怡译.挖掘嗓音的潜力[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3.

[3]P.M马腊菲奥迪.卡鲁索的发声方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7.

[4]费•兰皮尔蒂,李维勃译.嗓音遗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4.

[5]查理德•奥尔德森,李维勃译.嗓音训练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9.

[6]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9.

[7]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2.

[8]杰罗姆•汉涅斯.大歌唱家谈精湛的歌唱技巧[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1.

猜你喜欢

声带声部气息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声带常见疾病的应对方法
自然的气息
声带息肉症状表现
长颈鹿为何是哑巴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春的气息”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春的气息
经声带浅固有层切除手术治疗声带白斑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