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以河口瑶族“非遗”传承交流会为例

2013-08-15罗银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文化部门蓝靛河口

罗银伟,周 庆

(云南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昆明 650101)

引言

自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正式实施,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的贯彻落实,将我国民族文化的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迎接中国第七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日,2012年6月,河口县文化馆、县文化局共同举办了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经验交流会。此次交流会由传承交流会议和河口县“非遗”中心成立暨汇报展演两个部分组成,就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以及发展现状展开探讨交流,探析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举措。并通过举办瑶族传统文化艺术展演,加强了对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宣传力度,展演中表演的瑶族祭祀仪式舞蹈《道士歌舞》、《面具舞》等呈现出瑶族神圣庄严祭祀仪式场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

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作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内涵,蕴涵着蓝靛瑶支系的形成发展史、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的形态;折射出蓝靛瑶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积淀了蓝靛瑶古拙质朴的民族传统文化。此次“非遗”传承交流会的开展,让各传承人了解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以及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发展的现状面貌。河口县“非遗”中心的成立,有效的保障了今后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开展。举办瑶族传统民族文化艺术展演,为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弘扬提供了平台,推进了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发展。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会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 同心协力,不断加强保护与传承的管理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包含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手工艺等等民间的民族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提出的前身,通常用“民族传统文化”来指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谓[1]。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作为瑶族传统文化之一,是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活态流变的形式遗存于民间,蕴藏着蓝靛瑶的民族意识和社会特征,体现出蓝靛瑶的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对研究河口瑶族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保护,“非遗”相关机构的设立,在河口文化部门的主导下,通过文化部门与民间的同心协力、携手联合,深入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普查,设立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挖掘整理出遗存于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推上了新台阶,对其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起了重大促进作用。

(一)通过政策唤起人们思想的重视

舞蹈源于生活,人民群众是数千年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故而,在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人民群众是核心载体。因此,加强人民群众思想意识的重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对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起着推动作用。例如,在此次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会中,向各传承人传达《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中华人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河口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让各传承人了解到,作为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已达到立法的高度,并从政策法规的高度重新认识相关祭祀仪式,保护传承其祭祀仪式舞蹈。因此,政府各项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的颁布,从立法的形式唤起人民群众思想上的重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并懂得保护与传承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重要性,更进一步明确为什么要保护以及怎样保护。通过政策的贯彻落实,让保护与传承的思想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营造全民参与保护与传承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良好氛围。

(二)通过机构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

作为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除舞蹈本体外还涵括着音乐、语言、文学、神话、手工艺等,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涉及艺术、宗教、文化、瑶族协会等各类行政部门。分工和职责并不明确的各类管理部门,由于受经费、人力、物力的制约,影响力、知名度甚小及其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祭祀仪式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便犹如皮球似的相互推诿,故而导致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迟迟得不到受益。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实施,规定明确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职责,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构,从法律的角度确立文化部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地位,法律的授权促使其更好的履行相关管理职责。如在此次传承交流会中,河口文化部门正式成立非遗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专职人员队伍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积极申报以蓝靛瑶度戒仪式舞蹈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州、县级“非遗”传承人,有效的保障了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

(三)通过展演提供宣传教育的平台

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中,展演平台是宣传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以及加强提高人民群众保护与传承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展演的舞台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扩展蓝靛瑶民族文化对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民族传统文化展演不仅能渗入政策法规的宣传,还能调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人的积极性,积极投身参与到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例如,在此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会上,在河口市街心花园举办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展演,让人民群众了解遗存在身边的蓝靛瑶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由邓老三、李老满等表演的《道士歌舞》、《面具》等祭祀仪式舞蹈,以其对称统一的队形路径,屈膝沉稳、刚健有力的舞蹈姿态,营造出威严庄重的祭祀氛围,呈现出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别具一格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征。因此,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中,传统民族文化展演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方式,对弘扬蓝靛瑶民族文化及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起着重大宣扬作用。

二 时不我待,着力解决保护与传承的瓶颈矛盾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现代化进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将民族文化的建设推向新的历史台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实施,对濒临消亡的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从此次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会中所了解的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现状,其社会制度的变更、经济方式的革新、思想观念的转变,带来经济增长与传统文化的对立,在面临经济与文化、政策与资金、人才与经验等瓶颈矛盾,促使对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抢救、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

(一)经济与文化的矛盾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在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原发性因素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量,没有文化作支撑,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和大的跨越[2]。地处中越边界的河口蓝靛瑶,受相关体制的影响,为片面追求政绩,不少的部门机构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而忽视文化的齐步跟进,经济与文化形成相互拉扯、相互束缚的畸形发展。如今河口蓝靛瑶在革新传统经济生产方式,科技致富的思潮观念下,其祭祀仪式舞蹈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功利价值的散失导致祭祀仪式舞蹈文化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故而常常导致经济与交通相对落后的村落,恰恰是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最好的地方。因此,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妥善处理民族经济与民族文化发展的瓶颈矛盾至关重要。

(二)政策与经费的矛盾

正如前文所言,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政策是保障,经费则是后盾。政策从立法的角度呼吁、倡导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经费则作为后盾保障着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有序进行,二者相辅相成,是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同轴双轮。如今,在河口瑶族自治县不少地区经济相对贫困落后,相关经费的重心均在脱贫致富,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费微薄,专属下达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经费更微乎其微,诸多保护与传承构想的规划便夭折在经费匮乏的瓶颈之中。在笔者多次对河口蓝靛瑶民族文化走访调查中,发现文化部门及其瑶族协会等机构,提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构想时,纷纷叹息于经费的匮乏。良好的政策与短缺的经费矛盾在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日益突出。

(三)人才与经验的矛盾

在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一批有专业基础知识且富有实践经验的专职人员队伍,对其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并总结其实效工作方法,才能更有效的开展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更高效的促进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机构的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才日益显得匮乏,尤以民族民间舞蹈保护与传承人才队伍突出。如在河口非遗科以及文化部门中,熟悉普查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了解应用电子数码进行收集整理、统计保存数据资料的专业人员寥寥无几。由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属于服务公益事业,工资及其福利不尽人意,难以留住富有专业经验的人才,人才与经验的瓶颈矛盾在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中亟待解决。

三 任重道远,积极探索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自2000年《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的出台到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的普查、传统文化传承人的申报、外界学者的调查等等,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探索中推动着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3]。近年来,尽管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多元文化的介入,追求经济的独行增长,如何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政策与资金、人才与经验的瓶颈矛盾,是未来河口瑶族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关键。

(一)各级文化部门应甘充当主力军

在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各级文化部门甘当主力军能更高效的促进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如此次河口文化馆联合省瑶族协会举办的瑶族“非遗”传承交流会,不仅让传承人了解和认识“非遗”保护的文化方针政策,而且还通过交流、展演提高传承人技艺,促进了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传承和传播。针对河口瑶族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发展现状,各级文化部门作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主力军,应加大经费的投入,积极做好申报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代表性项目名录,完善保护体系,以“度戒仪式”为项目保护名录,结合边境旅游业在动态中保护发展,打造出河口蓝靛瑶民族文化品牌。为深入贯彻实施“非遗”政策法规,各级文化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机构的建设,制定相关保护计划,出台相关传承人管理办法,打破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传承的断代局面;此外,为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创造交流、展演的平台,各级文化部门还应积极开展传承交流会,并力争各州、县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开展传统文化及其民俗节庆活动,通过交流和展演的技能展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

(二)人民群众应加强文化自觉

当今时代,各民族经济发展迅速,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差异。源于民间、根植于民间、传承于民间的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人民群众是数千年来保护与传承的主要载体。在河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传承人中,省级3人、州级5人、县级73人,从河口两万余瑶族同胞来看,1﹕246的比例远远不够瑶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需求。故而,在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中,即使法规再完善、保护措施再得力、各级文化部门再大的经费投入,最终还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因此,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应积极倡导民族文化自觉。人民群众应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增强民族自信,认识到本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积极配合各级文化部门对传统民族文化抢救、保护与传承的工作,让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序的传承。

综上所述,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各级文化部门的主导,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归根到底,民族文化终究依靠本民族来保护与传承。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是蓝靛瑶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发展、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是认识蓝靛瑶民族文化、历史渊源、地域特色的鲜活资料和方式。在河口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探索历程中,通过举办河口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交流会这一途径,积极探索和妥善处理现状中的瓶颈矛盾,方能肩负起蓝靛瑶祭祀仪式舞蹈保护与传承的使命,推动河口瑶族非遗保护的发展,为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人类精神家园作出贡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普丽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M].北京﹕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曾金华.民族舞蹈文论[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文化部门蓝靛河口
宽叶蓝靛果叶片不同海拔和郁闭度的遗传变异研究
画家乔战雄
蓝靛金箔,历久弥珍(中国画)
蓝靛种植增收调研报告
蓝靛果忍冬果实的种内变异研究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女性高层次人才男女同龄退休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文化部门的调研数据